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双线四环节呢?“双线”:是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两条线索,即知识探究线和核心素养生成线。主线是知识,辅线是核心素养。辅线既是一种解读主线的工具,又是一种培养新技能的途径。“四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即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归纳总结和拓展延伸。那么如何在双线四环节教学模式下发展与提升语文思维呢?
一、在整体感知中锻炼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敏捷性
每一位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感触。这种心里感触就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是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获得的。这种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有关,还与教师精心设计的独特的教学视角和学习情境有关。
如在讲解《老人与海》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开篇就用几个段落来写鲨鱼游过来的情形。这是一条怎样的鲨鱼呢?
生1:一条漂亮的鲨鱼。它的脊背蓝蓝的象是旗鱼的脊背。肚子是银白色,皮是光滑的,漂亮的。
生2:一条速度很快的鲨鱼。这是一条巨大的鲭鲨,生来就跟海里游速最快的鱼一般快。
师:结合我们刚才分析的内容,谁能用一句话概括鲭鲨的形象特征?
生:一条漂亮的、速度很快的、充满力量的并且永不服输的鲨鱼。
二、在局部探究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深刻性
《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它在我们学习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怎样才能提高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呢?我认为老师在局部探究时可以这样引导。
例如再讲《森林中的绅士》时。我这样设计的:
师:豪猪的“绅士风度”有哪些表现?
生1:豪猪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终保持距离。
生2:豪猪长得和蔼可亲,潇洒悠闲,“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
生3:豪猪的日常起居,“活动范围不出三四里地”。从树上倒栽下来,也很从容。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更多的运用的还是直觉思维。这时我引导他们思考。这几点里是否有相类似的答案可以归纳,他们经过思考讨论后得出了三个方面:从“待人接物”的方式、对敌人的战术和独自的无病呻吟等几方面突出表现了它的“绅士风度”。
到此并不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老师继续提出疑问。
师:“绅士”是一个褒义词,在这里作者也是想要赞美豪猪吗?
生1:不是,文中有一句话是说“这种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师:所以在这里“绅士”是在形容豪猪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说叫人看了寒心?
生2:这是一种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
师:这样的生活方式好吗?我们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时学生们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要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然后找学生总结归纳。
生3:在生物进化史上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一味地“逍遥自得,无所用心”,面对天敌只能消极地“挨打”,就必然影响其生存能力,即使没有大的地质变迁、天敌的攻击,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其自身器官机能的退化,避免不了灭绝的境地。
在当今这样浮躁的社会有好多学生会认可豪猪这种懒散而悠闲地的生活态度。这时老师就慢慢的引导他们,使他们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思维的深刻性。
三、 在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思维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批判思考者的思维品质,其目标是帮助思考者理性看待过去问题与当下问题。在孩子们构建末来的生活中,批判性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例如再講《项羽之死》时有一道讨论题:“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两种观点界限分明,“该”派与“不该”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正反双方难分高下。正待进行小结,突然有个叫学生举起了手。他认为:争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是毫无意义的。理由有两点:第一,对于项羽究竟该不该过江东以及在过江东后能否卷土重来,争论的双方都是站在历史的可能性方面加以判断,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脱离了实际。第二,项羽乌江自刎的价值一直被低估了。自古以来评价项羽之死的意义都局限在人物本身,赞美的是他的英雄气概,却未能认识到:项羽的自刎不仅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更重要的是,他的死为“楚汉之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价值才是最珍贵的。
四、 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很难做到独创性。对于一些事件往往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意识。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的独创性意识。
例如在初讲中国现代诗歌时,我就就告诉学生在讲完现代诗歌后他们要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上了几节课后,有学生说:“老师,现代诗歌太难了,我写不出来啊。”我先鼓励学生,让他们读一些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让他们不要对现代诗歌有畏惧感。然后让学生先尝试着写一些诗歌片段者短句,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感受独立创作的乐趣。接着在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又在诗歌的写作技巧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摹状、仿写、评论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写诗的能力。在此期间一定要多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到创新的灵感。经过尝试以后,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什么是双线四环节呢?“双线”:是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两条线索,即知识探究线和核心素养生成线。主线是知识,辅线是核心素养。辅线既是一种解读主线的工具,又是一种培养新技能的途径。“四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即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归纳总结和拓展延伸。那么如何在双线四环节教学模式下发展与提升语文思维呢?
一、在整体感知中锻炼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敏捷性
每一位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感触。这种心里感触就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是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获得的。这种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有关,还与教师精心设计的独特的教学视角和学习情境有关。
如在讲解《老人与海》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开篇就用几个段落来写鲨鱼游过来的情形。这是一条怎样的鲨鱼呢?
生1:一条漂亮的鲨鱼。它的脊背蓝蓝的象是旗鱼的脊背。肚子是银白色,皮是光滑的,漂亮的。
生2:一条速度很快的鲨鱼。这是一条巨大的鲭鲨,生来就跟海里游速最快的鱼一般快。
师:结合我们刚才分析的内容,谁能用一句话概括鲭鲨的形象特征?
生:一条漂亮的、速度很快的、充满力量的并且永不服输的鲨鱼。
二、在局部探究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深刻性
《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它在我们学习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怎样才能提高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呢?我认为老师在局部探究时可以这样引导。
例如再讲《森林中的绅士》时。我这样设计的:
师:豪猪的“绅士风度”有哪些表现?
生1:豪猪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终保持距离。
生2:豪猪长得和蔼可亲,潇洒悠闲,“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
生3:豪猪的日常起居,“活动范围不出三四里地”。从树上倒栽下来,也很从容。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更多的运用的还是直觉思维。这时我引导他们思考。这几点里是否有相类似的答案可以归纳,他们经过思考讨论后得出了三个方面:从“待人接物”的方式、对敌人的战术和独自的无病呻吟等几方面突出表现了它的“绅士风度”。
到此并不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老师继续提出疑问。
师:“绅士”是一个褒义词,在这里作者也是想要赞美豪猪吗?
生1:不是,文中有一句话是说“这种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师:所以在这里“绅士”是在形容豪猪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说叫人看了寒心?
生2:这是一种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
师:这样的生活方式好吗?我们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时学生们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要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然后找学生总结归纳。
生3:在生物进化史上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一味地“逍遥自得,无所用心”,面对天敌只能消极地“挨打”,就必然影响其生存能力,即使没有大的地质变迁、天敌的攻击,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其自身器官机能的退化,避免不了灭绝的境地。
在当今这样浮躁的社会有好多学生会认可豪猪这种懒散而悠闲地的生活态度。这时老师就慢慢的引导他们,使他们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思维的深刻性。
三、 在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思维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批判思考者的思维品质,其目标是帮助思考者理性看待过去问题与当下问题。在孩子们构建末来的生活中,批判性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例如再講《项羽之死》时有一道讨论题:“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两种观点界限分明,“该”派与“不该”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正反双方难分高下。正待进行小结,突然有个叫学生举起了手。他认为:争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是毫无意义的。理由有两点:第一,对于项羽究竟该不该过江东以及在过江东后能否卷土重来,争论的双方都是站在历史的可能性方面加以判断,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脱离了实际。第二,项羽乌江自刎的价值一直被低估了。自古以来评价项羽之死的意义都局限在人物本身,赞美的是他的英雄气概,却未能认识到:项羽的自刎不仅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更重要的是,他的死为“楚汉之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价值才是最珍贵的。
四、 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很难做到独创性。对于一些事件往往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意识。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的独创性意识。
例如在初讲中国现代诗歌时,我就就告诉学生在讲完现代诗歌后他们要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上了几节课后,有学生说:“老师,现代诗歌太难了,我写不出来啊。”我先鼓励学生,让他们读一些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让他们不要对现代诗歌有畏惧感。然后让学生先尝试着写一些诗歌片段者短句,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感受独立创作的乐趣。接着在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又在诗歌的写作技巧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摹状、仿写、评论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写诗的能力。在此期间一定要多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到创新的灵感。经过尝试以后,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