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大都偏重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方面,致使学生作文水平长期难以提高。甚至有这样一些学生,高考前索性去背一些范文,考试时无须花太多时间,只是将事先背好的作文生硬往里套。前些年,在作文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误区:过分重视传授类似八股文的作文技巧,怎么开头,如何点题,怎样以分论点式展开,如何结尾,注重在文章显眼位置套用排比句。这样做的结果,是高耗能,低产出,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基本原地踏步。其实,学生作文中的通病,是没有独到见解,人云亦云,空话、套话多,语言表述“天马行空”,行文逻辑混乱,思维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总之,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所以,狠抓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几乎与社会隔离,没有生活体验、实践阅历,大多数学生就是看了《读者》或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就一味去模仿。不是说这类的杂志不能给人以生命的启示,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邯郸学步。假如再不提升思维能力,他们凭什么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在平时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意义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往往是彻悟式的短路思维,速度非常快,有时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规律,但是正因为如此,形象思维缺乏严密性,如果不辅以逻辑思维的严密思考,往往会导致错误。就比如侦探故事,它们往往有很强的联想想象能力,能迅速地找出事物间的联系,这是形象思维;但是在找出关系之后又要认真的调查取证,在这一过程中也许会发现前面的猜测是错误的,这是逻辑思维。没有逻辑思维,那就会自以为是断错案了。学生要想写出好的议论文,就需要用形象思维快速找出论点,并用准确的逻辑思维去论证,这样,作文就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了。
二、养成学生争辩的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庄子说:“知出乎争”。课堂教学中,在难度较大的内容上设题,让学生研讨争辩,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于求知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析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思想僵化、顽固保守、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后,提出:“当今的中国正值改革的年代,但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并不乏别里科夫式的人物,然而现实中的别里科夫与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请你们在比较中,追究其根源所在。” 这样,学生就会发言热烈,有的叙述,有的描写,有的剖析,纷纷给现实中的别里科夫画像,在画像中作比较,在比较中争辩,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辩能力。
三、归纳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思维错误,提示学生纠正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发现不少思维错误的表述,有形象思维的、也有逻辑思维的错误。比如,“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铜钱是圆的,象我们吃的面包那么圆,但是又因为它容易生锈所以有铜臭味”;“日本虽然政治制度优越,经济、科技领先世界,但我就是希望它倒”;“不读《论语》和《三字经》,就是对祖宗不敬”;等等。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可与学生平等讨论,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在提问中,有些学生存有答问的惰性心理,“你不问我,我不答”。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答问的思维训练,在课堂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可设计定答题,使提问加强针对性。另外,还可设计一套课堂记分的方法,作为答问的杠杆,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比如,在教学《差别》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回答两人差别在哪里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上所说的一个看问题善于用联系的眼光,还要从“一人发现自己问题后去问”这一细节去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找出两人的差别还在于能否及时思考自己出现差别的症结,能否及时反思。
所以,狠抓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几乎与社会隔离,没有生活体验、实践阅历,大多数学生就是看了《读者》或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就一味去模仿。不是说这类的杂志不能给人以生命的启示,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邯郸学步。假如再不提升思维能力,他们凭什么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在平时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意义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往往是彻悟式的短路思维,速度非常快,有时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规律,但是正因为如此,形象思维缺乏严密性,如果不辅以逻辑思维的严密思考,往往会导致错误。就比如侦探故事,它们往往有很强的联想想象能力,能迅速地找出事物间的联系,这是形象思维;但是在找出关系之后又要认真的调查取证,在这一过程中也许会发现前面的猜测是错误的,这是逻辑思维。没有逻辑思维,那就会自以为是断错案了。学生要想写出好的议论文,就需要用形象思维快速找出论点,并用准确的逻辑思维去论证,这样,作文就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了。
二、养成学生争辩的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庄子说:“知出乎争”。课堂教学中,在难度较大的内容上设题,让学生研讨争辩,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于求知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析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思想僵化、顽固保守、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后,提出:“当今的中国正值改革的年代,但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并不乏别里科夫式的人物,然而现实中的别里科夫与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请你们在比较中,追究其根源所在。” 这样,学生就会发言热烈,有的叙述,有的描写,有的剖析,纷纷给现实中的别里科夫画像,在画像中作比较,在比较中争辩,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辩能力。
三、归纳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思维错误,提示学生纠正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发现不少思维错误的表述,有形象思维的、也有逻辑思维的错误。比如,“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铜钱是圆的,象我们吃的面包那么圆,但是又因为它容易生锈所以有铜臭味”;“日本虽然政治制度优越,经济、科技领先世界,但我就是希望它倒”;“不读《论语》和《三字经》,就是对祖宗不敬”;等等。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可与学生平等讨论,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在提问中,有些学生存有答问的惰性心理,“你不问我,我不答”。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答问的思维训练,在课堂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可设计定答题,使提问加强针对性。另外,还可设计一套课堂记分的方法,作为答问的杠杆,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比如,在教学《差别》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回答两人差别在哪里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上所说的一个看问题善于用联系的眼光,还要从“一人发现自己问题后去问”这一细节去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找出两人的差别还在于能否及时思考自己出现差别的症结,能否及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