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an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世界性幼教改革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也是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新《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和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我园地处农村,有着非常丰富的乡土资源,玉米是孩子(包括成人)熟知却容易忽视的众多乡土资源的一种。我园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通过对玉米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跟踪,引发幼儿对常见事物的探究兴趣,创设丰富的、自主探索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玉米零距离接触中,体验平凡事物的无穷魅力,在操作中感受成功与快乐。目前我园使用的教材部分内容远离农村幼儿生活经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把它替换成接近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通过对本土资源的开发,为教师创设善于从本土资源中挖掘,改善原封不动照搬照套的课程计划的研究环境,在孩子和老师的心理播下爱家乡、把家乡建设更美,以身为农村人有着得天独厚、亲近丰富自然资源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的种子。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让幼儿生活和学习更贴进社会、贴进大自然。引导幼儿教师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可,并能对现有条件加以创造,挖掘出更多的可以为幼儿园服务的本土资源。
  我园于2012年3月申报了区级课题《依托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观察与探索能力》,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组织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学习讨论我们周围的本土资源有哪些,查阅有关玉米方面的资料,学习新《纲要》里的教育理念,对自己所处环境认可和喜爱、研究玉米的多种用途,关注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注重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
  我们把研究目标定位于:
  1、立足于幼儿熟悉的乡土资源,通过对玉米的全方位开发利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增进其个体的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的发展,从而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善于利用身边资源,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促进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
  4、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
  课题的研究原则:
  发展性原则:通过幼儿的收集、整理和归纳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探究能力;通过对文献的学习和观察实践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情趣和审美情趣。
  主体性原则:以幼儿的需求为向导,以幼儿的个性成长为向导,以幼儿的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
  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通过加强幼儿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和体验,增加幼儿与生活的联系,幼儿进入实际的情境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成长。课程资源本身也通过实践不断完善。
  渗透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要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幼儿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方法。
  本课题从种植玉米一直到收获玉米进行全程跟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每年谷雨前后,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一起开展种植活动。今年也不例外,我们要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的生机。大班全体幼儿,每人都带来了玉米种子和废旧的油壶。在种植前,我们一起讨论种植的过程和方法,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种植的标记,每天记录种子的变化。孩子们一起翻土,种植,浇水,他们手上、脸上、身上虽然沾满了泥土,但在整个玉米种植活动中总是能听到孩子们对种子的讨论声。看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拿着小铁锹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一起种玉米,那认真劳动的样子着实让人感动。孩子们虽然累的一张张小脸儿红彤彤的;但是他们很开心,每张小脸儿上都洋溢着笑容。尤其是家庭之间互帮互助的情景在我眼前闪现,难以忘怀。家长朋友们分工相当明确,情绪也很高昂,我们的种植活动效率很高。之后,孩子们每天都忍不住去观察自己种植的玉米,当看到自己种的玉米发芽时,孩子们开心极了,拿着自己的记录本将小芽的生长一个一个画下来。每天来园,离园都不忘去看看自己的小苗。通过此次活动,使孩子们体验到了种植的乐趣和劳动的快乐,提高了技能,同时通过记录玉米的成长,培养了幼儿细心和耐心的品质。
  立足于幼儿熟悉的乡土资源,通过对玉米的全方位开发利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增进其个体的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的发展,从而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展了教育空间,扩大了教育范围。将教育空间延伸到大自然,灵活地运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等形式,让幼儿自愿参与,主动操作,自主建构,积极创造,大胆表现,通过与周围的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与相互作用,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索、游戏等活动获得知识经验,培养观察与探索能力。
  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一条开发本土资源的新路子,针对目前农村幼儿园盲目崇洋,忽视轻视本土资源的现象,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使教师们认识到课程设置没有标准化和统一性,幼儿园课程可与本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可拓展,可生成。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善于利用身边资源,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选择性、创造性地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的契机,培养幼儿对社会、自身的认同,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其他文献
【引言】每天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踏着轻快的步伐,我走进整洁美丽的教室,看着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就会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每个孩子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我就是一名园丁,让花
目的:解决当前一线缉毒干警急需解决的对疑似氯胺酮吸食者尿液的现场快速鉴定问题.方法:采用氯胺酮尿检板初筛,然后用专门研制的固定有1 cm长的毛细管的针头状工具萃取,最后用G
目的:探讨零包海洛因的成分、含量及海洛因滥用者尿液中吗啡/可待因比值。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气相色谱法(GC)检测105份海洛因滥用者的尿样及441件零包海洛因,并作描
英语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将决定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
教材、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不论是读教材还是读学生,这都是教学前期的思考,一旦进入课堂,如何将对教材和学生的解读体现于教学过程?过程如何展开才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并有效推进教学?需要我们对预设的“过程”在课堂实践中智慧地解读。下面是我个人对“过程”的几点认识,与大家交流。  1、过程中指导,打开学生思路  在《三角形、四边形分类》一课中,在学生选3根小棒搭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巡
“看,玉米粒有变化了!”“玉米粒出现裂缝了!”“玉米粒变香了!”同学们边操作边观察着烘烤中的玉米粒,交流着……我期待的画面出现了——满屋飘香!“从玉米粒到玉米花”是《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中的一个学习活动,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玉米粒为一个有效的载体展开探究活动:观察玉米粒由生变成熟的玉米花的过程;观察玉米粒在变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同学们观察的过程中开始了他们有序的探究活动;发现、体验、收获……  “
一、音乐课程对多媒体技术的要求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课堂教学无论从思想、方法、手段、形式上都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化。这一改革和变化使音乐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从过去零星的个人行为变成大规模的课程改革需要,其作用日益得到重视。《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提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