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可使学生和老师获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情境;知识;生活;反思
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五(2)班“Unit 3 Asking the way”的对话操练课。在复习完“Story time”课文后,我在PPT上展示了几幅精心准备的地图,让学生们根据本单元句型问答,可肯动脑筋发言的孩子并不多,除了听到熟悉的地名会心一笑之外,参与课堂的热情并不高。一节课还在继续着,可总少了那么点生气,如平静的湖面,激不起一丝涟漪。
下课后,我找到了几个学生,问问他们上课为什么没有积极发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真是哭笑不得。
“我不确定,不敢说。”
“看地图的时候,我总是左右不分。”
“我们家住在xxx路,离XX超市远,我不认识。”
“平时我去xx菜场,都是妈妈开车,我也不知道有几个红绿灯路口”
……
“那什么地方是你们都熟悉的呢?”我苦恼了,下面五(3)班的课也要这么上吗?
“我们的教室啊!”出乎意料,这次的回答异口同声。
教室?对啊!何不拿同学们最熟悉的教室来做一番文章呢!于是,我到五(3)班布置了一番。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顿时被眼前的缤纷多彩吸引住了。同学们的座位上放满了花花绿绿的自制招牌,班级的走道被标上了路牌,黑板上还贴上了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通过的城市名“Mushroom City”。
我被学生们的热情感动了。上课时,我先复习了课文,就快速进入到句型的操练中来。“Oh, Mushroom City is very beautiful. I’m new here. Excuse me, How do I get to the zoo? ”
同学们纷纷来劲了,争先恐后的要给我指路。
“Go along Chocolate Street, turn right at the first traffic lights. Then go along Moon Cake Street, the zoo is on your left.”
“Go along …, turn …”还有一些性急的同学,忙不迭的从座位上跑了出来,沿着路线边走边说。
此时,学生们的表达欲望空前高涨,可是叫的,跑的,课堂乱糟糟的。于是我又宣布,遵守纪律的小组会得到一次参观“Mushroom City”的机会。刷!班级顿时安静了,学生们都抿着嘴巴,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滑稽的表情真让人忍俊不禁。
考虑到教室的空间小,每次我安排了3个小组来参观“City”,每个小组中由一名同学扮演游客,其他同学都是热心的指路人。对话就这样井然有序的开始了“Excuse me, how do I get to the …?” “Go along … Street, turn right ….”还有的同学自由发挥了一下:“It’s far from here. You can take Bus No.1.”然后自己弯下腰来演起了公共汽车,拉着“游客”往前走。每当到达目的地之后,这些“Snack Bar”、“Bookshop”、“Hospital”的“工作人员”也自动进入了状态:“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elp you?”“What’s wrong with you?”… 小组和小组碰面的时候,他们还主动打招呼“Hello, where are you going?”“I’m going to …. ”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最后,我又让学生们介绍了自己的游览路线: “I go along … Street, turn left at …, I can see …on my left, ….”在他们精彩洋溢的介绍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了。孩子们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了课堂,真正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满足。
反思: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创新的火花。
一、创设情境巧运用
语言的教学与运用,应置身于情境之中。脱离了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的表述,难以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情境的导入逐渐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理念也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科书中的材料是有限的,教师只有从这些材料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同时又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并且采用适当的情景在课堂上模拟,才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本课中,我正是运用“Mushroom City”这一媒介,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交际环境,将本课的主要交际用语“How do I get to …? Go along …, Turn ….”等语言融入其中,避免了语言的生学硬记,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同时,在这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也充分运用了以前积累的语言“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would you like?……”,培养了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真正体现了英语的交际功能。
二、且教且思,且思且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反思前后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后一节课正是充分注重了学生富有创造力的个性,多方位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机械的照本宣科只会让教学陷入沼泽地,也正是前一堂失败的课促使了我深刻的反省。
因此,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修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拓展教学形式和途径,使教学有所创新,学生有所收获,教师有所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小学)
【关键词】情境;知识;生活;反思
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五(2)班“Unit 3 Asking the way”的对话操练课。在复习完“Story time”课文后,我在PPT上展示了几幅精心准备的地图,让学生们根据本单元句型问答,可肯动脑筋发言的孩子并不多,除了听到熟悉的地名会心一笑之外,参与课堂的热情并不高。一节课还在继续着,可总少了那么点生气,如平静的湖面,激不起一丝涟漪。
下课后,我找到了几个学生,问问他们上课为什么没有积极发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真是哭笑不得。
“我不确定,不敢说。”
“看地图的时候,我总是左右不分。”
“我们家住在xxx路,离XX超市远,我不认识。”
“平时我去xx菜场,都是妈妈开车,我也不知道有几个红绿灯路口”
……
“那什么地方是你们都熟悉的呢?”我苦恼了,下面五(3)班的课也要这么上吗?
“我们的教室啊!”出乎意料,这次的回答异口同声。
教室?对啊!何不拿同学们最熟悉的教室来做一番文章呢!于是,我到五(3)班布置了一番。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顿时被眼前的缤纷多彩吸引住了。同学们的座位上放满了花花绿绿的自制招牌,班级的走道被标上了路牌,黑板上还贴上了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通过的城市名“Mushroom City”。
我被学生们的热情感动了。上课时,我先复习了课文,就快速进入到句型的操练中来。“Oh, Mushroom City is very beautiful. I’m new here. Excuse me, How do I get to the zoo? ”
同学们纷纷来劲了,争先恐后的要给我指路。
“Go along Chocolate Street, turn right at the first traffic lights. Then go along Moon Cake Street, the zoo is on your left.”
“Go along …, turn …”还有一些性急的同学,忙不迭的从座位上跑了出来,沿着路线边走边说。
此时,学生们的表达欲望空前高涨,可是叫的,跑的,课堂乱糟糟的。于是我又宣布,遵守纪律的小组会得到一次参观“Mushroom City”的机会。刷!班级顿时安静了,学生们都抿着嘴巴,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滑稽的表情真让人忍俊不禁。
考虑到教室的空间小,每次我安排了3个小组来参观“City”,每个小组中由一名同学扮演游客,其他同学都是热心的指路人。对话就这样井然有序的开始了“Excuse me, how do I get to the …?” “Go along … Street, turn right ….”还有的同学自由发挥了一下:“It’s far from here. You can take Bus No.1.”然后自己弯下腰来演起了公共汽车,拉着“游客”往前走。每当到达目的地之后,这些“Snack Bar”、“Bookshop”、“Hospital”的“工作人员”也自动进入了状态:“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elp you?”“What’s wrong with you?”… 小组和小组碰面的时候,他们还主动打招呼“Hello, where are you going?”“I’m going to …. ”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最后,我又让学生们介绍了自己的游览路线: “I go along … Street, turn left at …, I can see …on my left, ….”在他们精彩洋溢的介绍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了。孩子们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了课堂,真正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满足。
反思: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创新的火花。
一、创设情境巧运用
语言的教学与运用,应置身于情境之中。脱离了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的表述,难以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情境的导入逐渐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理念也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科书中的材料是有限的,教师只有从这些材料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同时又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并且采用适当的情景在课堂上模拟,才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本课中,我正是运用“Mushroom City”这一媒介,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交际环境,将本课的主要交际用语“How do I get to …? Go along …, Turn ….”等语言融入其中,避免了语言的生学硬记,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同时,在这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也充分运用了以前积累的语言“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would you like?……”,培养了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真正体现了英语的交际功能。
二、且教且思,且思且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反思前后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后一节课正是充分注重了学生富有创造力的个性,多方位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机械的照本宣科只会让教学陷入沼泽地,也正是前一堂失败的课促使了我深刻的反省。
因此,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修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拓展教学形式和途径,使教学有所创新,学生有所收获,教师有所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