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已深入到各个领域,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也达到了一定程度,高校教师充当着高等教育的主体,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互联网+新形势下的新常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对传统职业道德的冲击、互联网思维保守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此提供了新的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正渗透到各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网络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关乎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离不开一流的高校师资队伍,虽然有方方面面的维度可以去评价高校教师的水平,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始终排在前列,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决定了高校教师发展的好坏,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试着去探讨给出解决对策。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此提供了新的对策与思路。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对高校教师传统职业道德的挑战
从上个世纪末互联网开始发展到目前,互联网席卷全球,各个领域深受互联网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回顾过去,没有互联网之前,高校教师习惯了利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笔记,这种模式下更多是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强行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上完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写作业,下次上课交过来。这一时期的高校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养成。在没有网络情况下,学生的作业是依靠自己翻教科书学习或者查阅其他图书资料得到,老师的工作也是查阅各种书籍,这种方式下需要学生和老师都看懂知识点并且消化与吸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才能为自己所用。
但互联网开始渗透到教育中来,这一时期,教学大量开始需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老师制作课件在课堂播放,学生观看课件,学生可以使用课件做笔记,交作业也可以使用电子版的文件。这样一来教师很难不利用网络备课,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干脆将书本配套课件下载使用,或者是直接网上搜索课件,并不备课,奉行拿来主义,网上资源参差不齐不说,至少思想开始不端正了,大量东拼西凑的课件资源开始盛行了,根本就不管学生有没有用。学生也开始大量依赖网络,将作业开始网上搜索,对于主观题很多同学答案几乎一模一样,抄袭网络,复制同学的作业等等,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很多老师的科研论文也开始参考网络资源,甚至直接抄袭,对教师的道德造成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互联网+”深度融合以来,更加剧了这一过程,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了很大的便利,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传统教学下还能保持,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淡薄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教师的思想道德都加强了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理论学习。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语言行为规范等都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有些教师以为教好书即可,对其他的规范一概不知,其实教书只是一部分,教学同时还要承担着艰巨的育人任务,教师主要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对于学生的育人、引导成才、激发学生成长等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理清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正是为了认识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以便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益。所以在掌握系统的职业道德修养理论必不可少。
(三)“互联网+”时代下对教师评价依旧偏传统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思想道德、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绩效等综合的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的往往体现在教师的评价上。心目中的好老师往往是对这个教师的综合评价优良的一种说法。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过多看中科研成果,对于教学水平达到及格即可,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方式,也使得高校教师无不努力地去为了评上职称,重点发展科研,教学已不是重点工作。科研论文固然重要,我们不应该为了科研而科研,而应该看是否真正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开放课程、在线课堂、微课、慕课等方式组织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和传统教学相比,有成本低、覆盖广、实时性强,互动性高、时间利用高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新风尚。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教师不愿意花在这类事情上花时间和精力,做得好也只是锦上添花,做得不好或者根本就没有应用互联网教学,没有任何奖惩机制,因为对教师的评价根本就没有这些内容。从根本上已经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四)高校教师“互联网+”思维不够开放。
相比没有网络之前,很多教师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录制网络课程、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参与局域网广播教学等。现如今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升级成为教学的必备品,而不是传统教学的升级版。如今的“互联网+”教育已经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网络直播的流行使得教师不得不转变教学方式,谨言慎行,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在网络上放大,并形成新的舆论焦点。同样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會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获得好评,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可逆,那我们就应该把互联网当成是推动力量而不是阻碍力量,拥抱互联网的变化,加强互联网时代下教师的行为规范,让“互联网+”成为监督、促进的新力量。
三、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议与对策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需与时俱进
在传统教学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修养还的继续保持,在“互联网+”新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适应时代变化,教师科研活动更应该恪守诚信、不抄袭作假。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遵守网络文明,合理理性使用互联网,积极引导学生,特别很是在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还有部分学生使用校园网贷卷入高利贷黑中介,这些都是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恶劣影响。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教师的责任重大。新形势下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新的网络不文明还会一直影响着教师及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及价值观也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师的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始终不变,正确引导学生成才,合理使用网络,这是“互联网+”时代赋予高校教师更高要求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重视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包括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语言行为规范等理论的学习。关注国家部门对高校教师的法律法规,树立依法办事,有法可依的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势必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任务中,在实践中检验效果。除了实践运用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比,在教育领域树立师德师风典型人物。
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倡導终身学习,不定期的组织高校教师参加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强化职业道德系统学习,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有助于增强高校教师的判断力,更好的指导实践。经常开展理论学习知识评比,促进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教师评价方式,将“互联网+”纳入考评
以科研、教学为主的评价方法不能很好的反映教师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水平。设置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评比大赛,使得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得到提高,比赛的结果可以代替对教师考评的一部分,以赛代评。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互联网应用教学环节当作教学任务的一项考评指标,把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纳入进考评体系,每位教师除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需完成互联网教学任务,这样可以使得“互联网+”和教学有效的融合。另外还可以从多个维度构筑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如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同行的评价、上级部门的考评、社会评价等,依赖大数据对教师全面的评价应该是我们今后该去努力的方向。
(四)拥抱变化,放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浪潮还在继续影响着教育,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在这种浪潮背景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去拥抱互联网的变化,以更加开放视角去看待教育。积极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优势去组织教学活动。遵循开放、平等、分享、共赢等“互联网+”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将教师的职业素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的更高更远。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开始积极影响教学,特别是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教育逐渐走入课堂。解构认知科学与脑科学,利用新的理论提高教学水平,新的技术带了新的挑战、也充满着新的机遇。我们只有不断放开我们的思想,将互联网为我所用,接收先进的思想文化、依赖新技术投入教学中活动中,使得“互联网+”新思维真正引领教育教学。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浪潮势不可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在不断提高,高校教师职业教育道德修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教育部门等多方面共同去逐步提高,总的来说本文从四个方面做了研究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一)如何不打破传统教育的同时,在网络时代提高教师诚信度、自律性是我们进一步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建设,关乎着教师职业素养理论水平的高低,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学生树立良好为人师表的榜样。
(三)尽管教师的考评多种多样,大多数考评是对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工作量及成果的考核指标,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能将先进“互联网+”手段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这将会推动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更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高校教师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前沿。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高校教师更应该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文明,以更开放的互联网思维,使得学生享受时代变革带来的便利,借助互联网的翅膀,惠及更多人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
参考文献
[1]武宝贵,赵丽洲,高校教师师德自律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7,(25)
[2]齐立石,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知识经济,2017,(12)
[3]刘卫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策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14)
[4]焦振豹,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6,1 (10)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正渗透到各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网络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关乎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离不开一流的高校师资队伍,虽然有方方面面的维度可以去评价高校教师的水平,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始终排在前列,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决定了高校教师发展的好坏,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试着去探讨给出解决对策。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此提供了新的对策与思路。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对高校教师传统职业道德的挑战
从上个世纪末互联网开始发展到目前,互联网席卷全球,各个领域深受互联网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回顾过去,没有互联网之前,高校教师习惯了利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笔记,这种模式下更多是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强行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上完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写作业,下次上课交过来。这一时期的高校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养成。在没有网络情况下,学生的作业是依靠自己翻教科书学习或者查阅其他图书资料得到,老师的工作也是查阅各种书籍,这种方式下需要学生和老师都看懂知识点并且消化与吸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才能为自己所用。
但互联网开始渗透到教育中来,这一时期,教学大量开始需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老师制作课件在课堂播放,学生观看课件,学生可以使用课件做笔记,交作业也可以使用电子版的文件。这样一来教师很难不利用网络备课,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干脆将书本配套课件下载使用,或者是直接网上搜索课件,并不备课,奉行拿来主义,网上资源参差不齐不说,至少思想开始不端正了,大量东拼西凑的课件资源开始盛行了,根本就不管学生有没有用。学生也开始大量依赖网络,将作业开始网上搜索,对于主观题很多同学答案几乎一模一样,抄袭网络,复制同学的作业等等,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很多老师的科研论文也开始参考网络资源,甚至直接抄袭,对教师的道德造成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互联网+”深度融合以来,更加剧了这一过程,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了很大的便利,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传统教学下还能保持,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淡薄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教师的思想道德都加强了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理论学习。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语言行为规范等都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有些教师以为教好书即可,对其他的规范一概不知,其实教书只是一部分,教学同时还要承担着艰巨的育人任务,教师主要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对于学生的育人、引导成才、激发学生成长等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理清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正是为了认识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以便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益。所以在掌握系统的职业道德修养理论必不可少。
(三)“互联网+”时代下对教师评价依旧偏传统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思想道德、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绩效等综合的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的往往体现在教师的评价上。心目中的好老师往往是对这个教师的综合评价优良的一种说法。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过多看中科研成果,对于教学水平达到及格即可,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方式,也使得高校教师无不努力地去为了评上职称,重点发展科研,教学已不是重点工作。科研论文固然重要,我们不应该为了科研而科研,而应该看是否真正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开放课程、在线课堂、微课、慕课等方式组织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和传统教学相比,有成本低、覆盖广、实时性强,互动性高、时间利用高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新风尚。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教师不愿意花在这类事情上花时间和精力,做得好也只是锦上添花,做得不好或者根本就没有应用互联网教学,没有任何奖惩机制,因为对教师的评价根本就没有这些内容。从根本上已经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四)高校教师“互联网+”思维不够开放。
相比没有网络之前,很多教师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录制网络课程、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参与局域网广播教学等。现如今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升级成为教学的必备品,而不是传统教学的升级版。如今的“互联网+”教育已经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网络直播的流行使得教师不得不转变教学方式,谨言慎行,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在网络上放大,并形成新的舆论焦点。同样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會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获得好评,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可逆,那我们就应该把互联网当成是推动力量而不是阻碍力量,拥抱互联网的变化,加强互联网时代下教师的行为规范,让“互联网+”成为监督、促进的新力量。
三、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议与对策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需与时俱进
在传统教学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修养还的继续保持,在“互联网+”新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适应时代变化,教师科研活动更应该恪守诚信、不抄袭作假。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遵守网络文明,合理理性使用互联网,积极引导学生,特别很是在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还有部分学生使用校园网贷卷入高利贷黑中介,这些都是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恶劣影响。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教师的责任重大。新形势下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新的网络不文明还会一直影响着教师及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及价值观也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师的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始终不变,正确引导学生成才,合理使用网络,这是“互联网+”时代赋予高校教师更高要求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重视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包括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语言行为规范等理论的学习。关注国家部门对高校教师的法律法规,树立依法办事,有法可依的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势必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任务中,在实践中检验效果。除了实践运用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比,在教育领域树立师德师风典型人物。
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倡導终身学习,不定期的组织高校教师参加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强化职业道德系统学习,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有助于增强高校教师的判断力,更好的指导实践。经常开展理论学习知识评比,促进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教师评价方式,将“互联网+”纳入考评
以科研、教学为主的评价方法不能很好的反映教师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水平。设置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评比大赛,使得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得到提高,比赛的结果可以代替对教师考评的一部分,以赛代评。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互联网应用教学环节当作教学任务的一项考评指标,把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纳入进考评体系,每位教师除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需完成互联网教学任务,这样可以使得“互联网+”和教学有效的融合。另外还可以从多个维度构筑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如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同行的评价、上级部门的考评、社会评价等,依赖大数据对教师全面的评价应该是我们今后该去努力的方向。
(四)拥抱变化,放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浪潮还在继续影响着教育,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在这种浪潮背景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去拥抱互联网的变化,以更加开放视角去看待教育。积极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优势去组织教学活动。遵循开放、平等、分享、共赢等“互联网+”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将教师的职业素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的更高更远。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开始积极影响教学,特别是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教育逐渐走入课堂。解构认知科学与脑科学,利用新的理论提高教学水平,新的技术带了新的挑战、也充满着新的机遇。我们只有不断放开我们的思想,将互联网为我所用,接收先进的思想文化、依赖新技术投入教学中活动中,使得“互联网+”新思维真正引领教育教学。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浪潮势不可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在不断提高,高校教师职业教育道德修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教育部门等多方面共同去逐步提高,总的来说本文从四个方面做了研究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一)如何不打破传统教育的同时,在网络时代提高教师诚信度、自律性是我们进一步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建设,关乎着教师职业素养理论水平的高低,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学生树立良好为人师表的榜样。
(三)尽管教师的考评多种多样,大多数考评是对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工作量及成果的考核指标,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能将先进“互联网+”手段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这将会推动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更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高校教师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前沿。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高校教师更应该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文明,以更开放的互联网思维,使得学生享受时代变革带来的便利,借助互联网的翅膀,惠及更多人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
参考文献
[1]武宝贵,赵丽洲,高校教师师德自律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7,(25)
[2]齐立石,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知识经济,2017,(12)
[3]刘卫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策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14)
[4]焦振豹,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6,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