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逃课 做生意 舞会卡拉OK和咖啡厅 传统概念
1990年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经过整个80年代的蓄势待发和调整,终于从1990年开始迈开了飞奔的第一步,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这一切也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大学校园。在这之后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的“生于70年代”的人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70年代初生人们就在这个时候跨入了大学,当年的大学录取率差不多是3人中取一个。
“学位帽子里煎不出牛肉饼”
90级大学生成为校园里的“领头羊”,让还未毕业曾经热血沸腾去游行和演讲的学姐学兄们大吃一惊,然后倒过来跟着90级的学弟学妹们的“脚步”接近“潮流”。当年一所文科院校里一个90级女生在深更半夜敲开楼下88级学姐的门借一盒火柴,学姐问:“干什么用?”,学妹回答:“抽烟借火。”令一宿舍的学姐们瞠目结舌。
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一起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埋头苦读不再成为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即是从90级开始。90级大学生开始“逃课”,“逃课”的主要方式是上课去点个名,然后趁老师转身板书的时候,从教室后门溜出去,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在好中学遇见过好老师的同学抱怨大学老师的水平有限、教材内容落后,还不如去图书馆“自学”,有不少90级同学利用“逃课”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看完了这一生的大部分书籍,其中甚至包括《金瓶梅》。而当时老师和教材的情况的确如此,90级是一个缺乏名师的年级,许多当年的名师要么已经垂垂老矣,要么忙于研究生,90级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批“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教师和恢复高考后历届毕业留校的年轻教师,他们之中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出产”过名师,但当年不是。我记得1991年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英语老师换了好几个,每一个都是因为过不了学生的关而被学生“开除”的,其中一位是刚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的硕士,但是上课的时候声音轻得好像蚊子在叫,课堂里稍微有些别的声音,她的讲课竟至一个字都听不清,那时候被她点名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无一例外地先要对她说:“Sorry,Parden?(你重复一遍好吗?)”另外一个当年是“工农兵”,改革开放后出国游历过,但是上课的时候居然津津有味地告诉我们在英国和一个帅哥睡过一张“神奇”的水床的故事,被学生在背后当作笑柄。当然,“逃课”还因为90级的大学生已经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学位帽子里煎不出牛肉饼”。
对成绩过于在乎的学生在90级是“一小撮”,其中一部分是高考分数线不够自费进来的,90级大学生已经有了“自费生”,那时公费生是每学年600元学杂费,自费的则翻一倍,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不轻的负担。同时“自费生”被公费生和老师认为是“靠钱才进的大学”,所以多少是被看不起的,因此他们往往会在意成绩,给父母给自己的自尊一个交代。但绝大部分只要求过关,毕竟90级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依然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所以考试前夕的“挑灯夜战”保证及格是问题不大的,因此考试作弊的现象并不普遍,但当时对作弊的处分依然是极端严厉的,处分的布告一定是贴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有的学校甚至提出一旦作弊立即开除的方式,以至于大部分老师在监考的时候工作量增大,尽量及时制止作弊,以保学生的前途。
校园里的“生意经”
对读书的冷淡还因为很多新生事物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做生意”成为很多90级大学生在4年读书生涯中的深刻记忆,结合我的学校和其他学校的情况,大致有这么些“行业”:贩卖廉价小商品,比如袜子之类;做家教,很多自己都管不好自己的同学却被家长尊敬有加;出售盗版磁带,购买索尼的空白磁带6元,加上翻录收费2元,比购买一盒正版的音乐带要便宜1元8角,购买者踊跃;出租电子游戏机,几个同学凑钱投资购买设备,然后出租,每晚3元,生意好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后来校园内游戏机泛滥。这些当然是小打小闹,高级点的就是给实验室或者老师打工,做个实验画张图纸,也算是学以致用。1994年毕业前夕,全国大倒钢材大炒外汇,90级大学生们连毕业论文都顾不上,每天夹个包弄套廉价的西装像真的一样早出晚归,拿着某公司的空白名片填上自己的名字去“联系客户”,一嘴的“螺纹钢”和“外汇指数”。90级大学生的“经济头脑”有目共睹,没有“资金”来做生意的同学曾经有不少“创造发明”,最典型的是“假冒伪劣”,那时一个男同学的女朋友是美术专业的,可以将饭菜票、洗澡票画得绝对乱真,然后自己用一块橡皮刻各种票上的图章,让我这个男同学在整个大学时代基本没为这些票花过钱,多出来的还卖给别人。只是没有谁在4年的大学里注意过“股票”,我记得在一堂什么课上一位老师郑重其事地谈到过“股票认购证”,但谁也没把这当回事情,要知道当年的“股票认购证”只有30元一张。多年以后每每提起此事,后悔得心都酸。90级大学生毕业至今正好10周年,放眼全国,那一级大学生里没出什么学术骄子,却出了不少“首富”和“CEO”,恐怕和4年的大学里浓厚的经济氛围是分不开的。“先富起来的”同学腰里别着BB机,拥有一件德国“彪马”T恤,其时社会上刚刚有了砖头样的手机,“彪马”T恤也是刚刚登陆中国。
“托派”、“麻派”和“恋爱专家”
除了“经商”的,剩下同学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专心对付“托福”,称为“托派”,因为美国的老布什总统让在美国的4万中国留学生都拿到了绿卡,所以刺激大家一心想要远走高飞。另一派专心研究麻将,称为“麻派”,吃完晚饭,在宿舍楼道里总能听见喊:“三缺一,有填空的没有?”最后“遗留”下来的就是“恋爱专家”了,尽管学校依然是禁止学生谈恋爱的,但是到了这年头已经管不住了,当然如果闹出了“实质性问题”,那是必开除无疑。
舞会、卡拉OK、咖啡厅是90级大学生的娱乐加爱情的有效工具和最佳场所,是“恋爱专家”们“蹲点”的地方,恋爱是一种过程而非结果,原因是“闷得慌”。每周的舞讯总是贴在食堂里,甚至贴到附近大学的食堂里。各大学按照自己的条件开舞会,每个周末,食堂、室内篮球场都成了舞场,当年同济大学的舞会盛名在外,盖因不仅舞会场所多,还在有着好几个篮球架的水泥大操场上开办舞会,每周都是盛况空前,吸引了附近好几所大学,每每陌生的一男一女相拥起舞,第一句话肯定是“你是哪个学校的?”附近有某大学女生掂着同济的某英俊男生,即使在考试前夜照样冒雨赶去跳舞,跳完再回去熬夜复习。很多大学的爱恨情仇都在舞会上产生。学校里已经出现了卡拉OK,在“学生活动中心”,一杯清茶5元,一首歌2元,常常人满为患,唱不了几首,所以消费不高,但是却让谈恋爱的一对有了借歌寄情的机会。咖啡厅很小,但叫“沙龙”,往往是学生会搞的,某幢教学楼的1楼的一个教室改装,点着蜡烛,铺着格子台布,咖啡是速融的,但同学们迷恋它的简陋的幽雅,那个时候,社会上的咖啡厅也没好到哪里去。一个痴心的男生会为了心爱的女生花100元在咖啡厅里包场开生日派对。
深刻的传统概念
90级的同学在校园和社会的新旧交替中,新在外面,旧在内心。女孩子开始抹口红涂眼影,拍照的时候会“搔首弄姿”,清一色在学校理发厅吹一个“反翘”刘海,在寝室里贴着“刘德华”,录音机里放着张国荣陈百强,某一天为了陈百强的死在教室里公开哭泣。男生抽烟喝酒留一点点长发,“梦中情人”是林青霞,会在舞会甚至校园的小径上拦住女孩问:“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在宿舍的走廊里总能听见青春男孩的“怒吼”:“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我一无所有,你这就跟我走,噢……”可是,男孩子还是会在舞会上拥着自己中意的女生时忍不住浑身颤抖,女生在寝室里公开求爱信,看见“吻”这样的字还是会红透了脸。男女生交往会使用“联谊寝室”的方法你来我往,却也可以整整四年没有友谊以外的东西。恋爱的在校园里牵着手,在食堂里共吃一盆菜,但仅此而已。同学中最受欢迎的虽然不是成绩最好的,但也不是最有钱的,而是能够抱一把吉他,坐在草地上深情地唱齐秦黄舒骏或者卡伦卡蓬特的“校园歌手”和才华横溢的学生干部。校园里常常有晚会,都冠以“青春风采”的名称。其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选美”,都打着“某某礼仪小姐”的名号,只有天津公开叫“月季小姐”,但是很少有女大学生去参加。毕业的时候,全国需要九十万人才,但只有五十六万四千名90级大学生毕业,如此“盛况”在中国大学生就业历史中成为绝唱。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当时抢她的单位有9个。那时已经有外资企业,但肯去和敢去的90级大学生很少,同学和他们的家长还是坚持要国家大单位的“稳定”。毕业前夕,我那个中学同学所在的大学的涉外专业女生在外资实习,结果因为她们在实习过程中常常陪老板跳舞应酬而被整个90级嗤之以鼻,学校里的男朋友纷纷和他们分手。外资企业成了没有合适单位时的临时落脚点,90级的大学生们还不知道有“白领”这么一说。
一曲“走进新时代”取代了“80年代的新一辈”,90级的大学生在校园里走进了新时代,但是1990年以前在他们的人生里留下的传统概念并没有因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消失,因此90级的大学生是“走出了大笼子但没有走出小笼子”的一代,当我们在最后的毕业聚餐上一醉方休唱一曲“跟往事干杯”然后背起行李离开学校的2个月以后,大学生不再有“公费”和“自费”之分,一律每年出数千元读大学,学生宿舍变成了学生公寓,由7个人一间变成4个人一间,电脑开始在校园里普及,网络成为大学生的新宠,我们的心里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