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本文从不同的方面讲述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迅猛的发展,它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的教学优势也日益凸显。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它还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以音、形、像的形式展现出来,降低了教学难度,有效的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利用信息技术,把知识和生活整合起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习不是简单地使知识由外到内转移和传递,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它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特点以外,还有广泛的特点。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利用课件中很多丰富的情景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地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轻松地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电脑会说一声“棒极了”你真棒“真聪明”等类似的鼓励语言,学生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反正如果回答错了,电脑会提醒学生“再想一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思考。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最大的学习推动力其实是来自于兴趣。而对于一般的数学教学来说,很多教学方式中都以平铺直叙、开门见山的填鸭式手段为主,以枯燥的简单图形和数字为载体进行片面的知识传授,因此作为一名充满童趣的小学生对此是很难接受的,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恰好能够满足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运用形声手段将数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向学生展现活灵活现、兴趣盎然的视听教学材料。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時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如在教学《图案欣赏》时,我先将一些美丽而有趣的图案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这些图案的形成过程逐一的演示给学生看。在课件演示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复杂图案是由基本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得到的。欣赏完后,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拿起尺子圆规等投入到了自己的设计中。等他们设计完,我再通过实物展示台将他们中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让设计者解释其制作过程。一节课在有趣的学与玩中结束,而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在玩耍中学习,学习中玩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以粉笔黑板为主的教学方式中是不可想象的。
三、借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决定了数学是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功能,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使难以察觉的本质的知识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展开铺平,形成一个以圆柱体底面的圆周长为长、以圆柱体的高为宽的矩形,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知道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只要用其底面的圆周长乘高就可以了。整个演示过程就把抽象的书面知识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这一知识形成过程,就能把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理得很清楚,学得轻松、积极。还有,求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宽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图形的体积是多少?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维一度出现了停滞,对于小学生来说旋转得到的图形是什么想象起来比较困难,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过程,学生被难住了,这时,老师进行Flash动画演示,清晰地呈现出长方形围绕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的轨迹,就这样,新知形成的过程简单、清晰、明了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学生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信息技术的利用可有效地促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图片的播放等手段,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它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信息技术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充满乐趣,让他们乐学、爱学、善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迅猛的发展,它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的教学优势也日益凸显。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它还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以音、形、像的形式展现出来,降低了教学难度,有效的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利用信息技术,把知识和生活整合起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习不是简单地使知识由外到内转移和传递,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它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特点以外,还有广泛的特点。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利用课件中很多丰富的情景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地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轻松地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电脑会说一声“棒极了”你真棒“真聪明”等类似的鼓励语言,学生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反正如果回答错了,电脑会提醒学生“再想一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思考。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最大的学习推动力其实是来自于兴趣。而对于一般的数学教学来说,很多教学方式中都以平铺直叙、开门见山的填鸭式手段为主,以枯燥的简单图形和数字为载体进行片面的知识传授,因此作为一名充满童趣的小学生对此是很难接受的,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恰好能够满足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运用形声手段将数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向学生展现活灵活现、兴趣盎然的视听教学材料。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時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如在教学《图案欣赏》时,我先将一些美丽而有趣的图案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这些图案的形成过程逐一的演示给学生看。在课件演示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复杂图案是由基本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得到的。欣赏完后,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拿起尺子圆规等投入到了自己的设计中。等他们设计完,我再通过实物展示台将他们中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让设计者解释其制作过程。一节课在有趣的学与玩中结束,而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在玩耍中学习,学习中玩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以粉笔黑板为主的教学方式中是不可想象的。
三、借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决定了数学是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功能,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使难以察觉的本质的知识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展开铺平,形成一个以圆柱体底面的圆周长为长、以圆柱体的高为宽的矩形,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知道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只要用其底面的圆周长乘高就可以了。整个演示过程就把抽象的书面知识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这一知识形成过程,就能把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理得很清楚,学得轻松、积极。还有,求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宽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图形的体积是多少?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维一度出现了停滞,对于小学生来说旋转得到的图形是什么想象起来比较困难,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过程,学生被难住了,这时,老师进行Flash动画演示,清晰地呈现出长方形围绕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的轨迹,就这样,新知形成的过程简单、清晰、明了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学生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信息技术的利用可有效地促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图片的播放等手段,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它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信息技术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充满乐趣,让他们乐学、爱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