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形结合是帮助小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数形结合是指将数学和图形相结合,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题目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通过图形来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的本质,追根溯源,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小学作为数学的启蒙时期,教师应努力将数形结合应用到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
  以形助数,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因为大多数小学生都以感性思维为主,缺少理性思维。而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题,大多数都是文字与数字结合,许多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用图形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例如,当我们在学习倍数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10是2的几倍?显而易见,这道题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但是对于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利用刚学习的算法来计算十分困难。此时,我们便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表示不同的数:黑色表示2,用黑颜色的笔画两个圆圈;红色表示10,用红颜色的笔画10个圆圈。但要注意的是,许多小学生在利用图形计算时,往往因为有2个黑色圆圈、10个红色圆圈而计算出10是2的5倍,但这种想法应该再进行完善。在画图时,应注意分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其两两结为一组,黑色的2个圆圈为一组,红色的2个圆圈为1组,共结为5组。这样一来,通过图形,学生既可以了解到“个数”,也可以了解到“份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认知了“倍數”的本质。
  潜移默化,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指将图形与数学相结合,并通过图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何使用数形结合、什么时候使用数形结合,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对此,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教学生学会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找出解题的切入点,在解题时通过思考、画画、计算将逻辑思维与图形相结合,在解方程时便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比如:2x (2 8)×3÷5=5,求x值。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复杂,因此可以利用图案来解题,图案如下:2 810×330÷56,再有,这样一来,学生们便可以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找出答案。
  数学题中的难题重点往往是体现数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讲解一些重点、难点时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比如“分数”“倍数”“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有这样一道行程问题:小明步行去图书馆借书,他先走了全程的,又走了14米后到达了中点,求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学生们在面对、(中点)这样的数字时可能感到茫然无措,这个时候便可以利用线性图案来解题。通过图案,便可以将中点转化为,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全程的与全程的相差14米,由此可以得出数学式:(米)。这样一来,便可以求出从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为168米。
  探本溯源,寻找数学本质
  每个人都会接触数学,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数学是什么、数学的用处是什么、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数学的本质便是图形。我们在最开始学习数学时学习的是计数,在学习计数时,利用的是我们的手指,手指便是图形,从一数到十的过程便是由形象思维转换为逻辑思维的过程。小学生虽然有了逻辑思维,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并不完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探究与了解数学的本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小数的概念。在教学1/10米=0.1米时,利用放大的直尺图让学生学习小数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通过图案让学生明白,0.1米并不仅仅是0~1之间的距离,而是这十份中的任意一份。其次,让学生寻找任意小数,比如0.5米,并引导学生思考0.5米中有几个0.1米。最后,让学生在直角尺放大图上找6个0.1米,引导学生思考:6个0.1米用小数该如何表示,用分数又应如何表现。学生在利用图案寻找答案时,可以深刻了解0.1米的概念,并了解1米是由10个0.1米组成的。为了防止放大图带来的错误思想,教师应带着学生观察直尺,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小数的概念。
  结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本质以及利用形象思维学会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数学题转化为形象、生动、有趣的图案,并且还可以将无形的数学思路转化为可视的图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要想充分发挥数形结合的优点,教师还应该认真钻研授课内容,结合正确的教学策略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存在两极分化的偏差,笔者就此展开多层面分析,并从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能力、教学策略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教学目标在泛化与狭隘之间徘徊  中职语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囿于对中职语文课程目标的准确把握,因而总是在泛语文化与非语文化之间游荡;或者把语文的教育功能无限拔高,赋予其多形式的情操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唯恐其不
期刊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目前已从以往的师范类特色学校逐渐转变为一所综合型的大学,非师范专业逐年增加,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增多对通识课《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培养理工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我校对理工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改革,将计算思维融入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什么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
期刊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于今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但是由于他们处在语言发育的初期,在语言用词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语法不正确、用语不规范、有些学生方言会比较重等,这都需要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取一些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口语交际教育方法  情景模拟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景模
期刊
现在的学生压力的确很大,不仅要学好课堂知识,还要参加家长报的各种特长班,家长对学生寄予的厚望让学生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强度的练习。目前家庭贫富的悬殊让学生承受着无形的压力,大多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突然有了弟弟妹妹的加入,导致心理出现变化,引发了各种烦恼、焦虑。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必须要有一颗细致入微的爱心,用爱让每一个学生都如沐春风。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我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读”与“写”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使学生养成自由自在的学习状态,一直是教师要探索的教学模式。读决定了写的质量,而写则反作用于读,两者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将问题的关注点放在了读什么、写什么的问题上,以学生的读书数量和写作速率为主,而对他们的质量问题欠缺基本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会让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兴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通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自信的表达者、能积极思考的听众。这个要求旨在体现语文教学对生命成长的关注,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当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生命个体,唤醒生命尊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克服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主动、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见解,张扬个性,健康成长。每天课前3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其
期刊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及性格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要尤为关注小学阶段的教育。相较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与其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在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此情况下,为防止思想偏差的出现,务必要重视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农村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农村小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等,以推动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农村
期刊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所占比重较高,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来源,也是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思想进步的途径,学生通过对儿童文学的阅读,不仅可以认识生字,体会文学的魅力,从中感受汉语的重要性,而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文章内容还能让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更高。  基于此,本文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通过对儿童文学的价值进行分析,分别从把握儿童情绪、挖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