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掌握自改作文能力的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i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不仅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而且可以发现妙词佳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参与 自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讲请意义,明确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他们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正确鼓励,注重启发和激发“自改”兴趣。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才能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
  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坡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鼓励为主。首先,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多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注重启发,而不包办代替,习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自身。教师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那种不顾及小学生积极性,在习作本上通篇开花的批改,学生不仅消化不完,反而直觉认为自己习作太差,从而丧失习作信心。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好处。其次、根据教师启发性的批语,学生修改自己文章后,教师要肯定改的比不改好,只有多改才能慢慢会改,让学生懂得只写不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改好一篇文章并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因此,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暂不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也不要看不起学生起步时的修改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产生新的习作成功的期望,激发了习作动机,由“要我写”为“我要写”,推动了自改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
  传授方法,掌握自改要领。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改方法的传授和指导,使他们在自改中有所体会,有所收益,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自改方法的要领。
  1、在多读中精心“自改”。学生习作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然后,教师浏览,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选择改得好的文章,印发给大家学习参考讲评。
  2、教给“反思法”,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进行以总体要求为目标的“改”的辅导,使学生学到综合性,整体性自改作文的本领。这就要使学生明确:自改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反复地读初稿,在读中运用“反思法”去发现完成命题作文的写作步骤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是否在作文中得到落实: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
  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解决学生习作选材的困难,努力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把生活搬到课堂上,再现生活,让学生当堂观察与思考,使他们有话可写。
   2.1收集生活信息;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构想作文内容的过程。
   2.2加强课外阅读;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使作文进入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才是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魅力。
   2.3多媒体技术应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生活与写作相互统一。我们的语文教材在确定内容方面,少命题作文,多自由作文,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应该说,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习作。
  3.1教学安排与生活同步;我们可以调整习作次序,使习作与生活同步。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写一篇游记”,我就将它调到开学第一天做。学生刚过完寒假,同学之间一个月未见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趣。安排在开学第一天来个寒假旅游漫谈会,他们当然乐此不疲,有话可说。
   3.2学生兴趣与写作同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与关键,也是新课程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习作教学目标。
   3.3写作练习与习作活动并重;一方面要加大写作练习的量。作文如同其它技术一样,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必须经过充分的练习。单靠一学期七到八次大作,十来次的小作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要增加习作活动。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如果学生一天到晚钻到作业堆里,生活枯燥乏味,又怎能写出鲜活灵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为此我们应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多形式的习作,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让作文与生活相统一,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写作,才能不断地写出优秀习作,才能真正提高其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成新编著《小学生作文阶梯训练》
  2、陈秉章著《小学生作文教学艺术》
  3、张文风《多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常态教学体现的是一个教师正常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的过程,在教学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事先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孩子的实际水平有透彻的了解,在满足孩子对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认真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常态课堂 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根本的就是采用与教学目标、原则相适应的教学
背景:对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证实,肿瘤患者体液及组织中肿瘤相关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时,能够揭示某种肿瘤的存在及其病变程度,正确筛选肿瘤标记物
摘要:众所周知,现代中职招生无门槛入学,生源文化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厌学情绪严重。根据这种情况,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任务驱动、photoshop、选题原则、阶段    1、引言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特点的图像处理
【摘要】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直观情境、故事情境、模拟情境、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等几方面提出了调动课堂气氛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气氛;策略研究      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一、目
文章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教师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精心预设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教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生成、建构的过程的一些做法,以求抛砖
目的:通过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模型,来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变化对大鼠胰岛β细胞
摘要: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一改以往学生和老师之间“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使他们获取与时代相适应
“一一对应”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把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的过程,归结为一类容易解决的问题,进而使原问题得到解决。“一一对应”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对一个形成一种相呼应的状态,关键在于找到可以对应的联结点,能用它求得一条通向已经解决的问题的通道。如何找到恰当的联结点,也正是“一一对应”思想方法的难点所在,这对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案例] 小学数学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理解、作用、特点、种类、方法和原则。  一、问题是什么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所谓问题,一般解释为不能即时到达的目标。例如,学习浮沉时,问学生轮船会下沉吗? 轮船为什么会下沉?两个问句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具有问题性,后者学生无法立即作出回答,具有问题性。只有具有问
期刊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何在课堂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