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朗读教学 指导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的读书心智过程,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夯实汉语言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下面我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朗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巧用多媒体
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课,黄山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对于黄山松大多数学生可能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或听别人说过,所以更不会直观地体会到黄山松究竟奇在哪。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课前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很多关于黄山奇松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并特意配上了一曲笛子独奏作为欣赏的背景音乐。一开课,我便将图片展示给学生,在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图片,感受着奇特的黄山松,时时还听到一阵阵啧啧赞叹。在这种情境中再顺势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学生读书的兴趣空前高涨,个个读得投入,有效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角色表演读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低年级的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布置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
二、适时范读,唤起学生朗读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定为第一目标,而有感情地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难点,直到六年级在朗读的指导方面仍是一个难题,在五年级教学过程中,有时对于一篇课文往往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已很到位,谈得十分透彻,但在朗读方面却无论怎样探究,教师怎样点拨、指导学生都无法提高或提高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作必要的示范,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将课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范读。范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听出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1.教师范读
小学生的范读能力毕竟有限,这要求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有些课文,在通过听教师的范读,同时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学生会更清楚地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相关场面,从而在他们自己读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情”与“文”结合,努力在自己的朗读中读出气势。
2.学生范读
有些学生的表现欲十分强,而且对课文的理解既到位又快速,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让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为全班学生做出榜样。
浅谈初中口语教学
隆阳区汶上民族中学 李国梁
口语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但这需要老师付出努力,苦心经营,掌握一个合理的教学规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老师,二是学生。
在老师方面,要使口语教学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都离不开下面的“活、趣、实”三个原则:
1、活,即教学设计与实施形式的活泼,学生思维调度的活跃,及参与听说活动场面的活现。讲课时,老师不必拘泥于课本,而可将触角伸向课外社会生活的大舞台,吸纳多种相关的说话艺术信息。如利用有关书籍、报刊(如《口语交际艺术》杂志)中的口语艺术文章,或播放说话艺术的相关影视、音像节目,或开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训练等等,都是使口语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好方式。就以九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要不要注意生活小节》来说,训练正文部分,举了有些人的不良行为的事迹,目的在于引出此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内容。如果只是由于老师讲述甚至照读一遍课文,很难开动学生的脑筋,但若老师注意一个“活”字,设法采取其他引入方式,如先请讲故事讲的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出生活不拘小节的人所遇见的事情。,或者采用有此内容的影视音乐器材在课堂上播放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而后再引导学生指出其中材料在说话技巧方面的优点,并让他们当场“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头作文”,学生肯定会在这堂课上受益匪浅。
2、趣,即在“活”的基础上,力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听说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对听说训练的内容就容易产生兴趣。此时老师宜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借助多种手段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以让学生在兴趣中有效地得到“实惠”。如在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训练中,主要讲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其中讲了直言与婉言两种说话方式的不同作用和效果,但书上所说的有限,仅说了自己说话要得体,要有礼貌,但具体如何去说,课文中就没有说了,为了有力的说明此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先后讲了两个小故事:一是朱元璋的两个老乡都说了朱元璋在家乡时与自己的一些事情,其中一个用了婉言,结果升了官,另一个用了直言,结果被朱元璋砍了头的故事。还有就是人们熟知的魏征,在唐太宗面前随时直言唐太宗的过错,有时还弄得皇上下不了台,但却得到唐太宗的高度评价。这两则故事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直言的当与不当及其利害后果,使学生深受启发,并加深了他们对说话方式的理解和认识。而后再此基础上,我让同学们分别总结以委婉、直言方式说话的场合,并提供口语交际训练参考题让他们亲自“实践”。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岂不兴味盎然、多有收益?
3、实,即在活、趣地基础上,最终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实惠”。
在讲课时,老师应明白,追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中得到“实惠”——切实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思考、扎实训练,忌思考的浮光掠影,忌训练的华而不实, 否则好的方法就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效果。就拿上面提到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来说,无论是播放一段音像节目,还是由老师讲一个有关与家长对话的故事,都要很快将学生学习的重点引对引好,不能让一些学生走马观花的看完听完却不知所云了事,或者学生表面上思维活跃了,却引发出其他话题,如家长的机智或学生的勇敢,或者是家长能听正确的意见等等与此次训练重点无关的内容,而应从头到尾都突出“说话要有中心条理”便于家长接受,解决矛盾这一主题,围绕它来展开说话训练,这样才能是学生有所收获,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
在学生方面,要使口语教学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都离不开下面的几个方面:人们平常讲话的内容总离不开自己所接触的环境和从事的活动。学生更是这样,他们常常是走到哪里说到哪里,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充实、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多多接触自然,接触健康的社会活动,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利用新奇事物对学生的吸引,激发孩子讲话的欲望。
首先,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是教学生学说的好教材。引导学生看学校的风景树,空中的鸟,花坛里的花,天夜里的庄稼,天上的云彩,学生都会特别有兴趣,这时,老师可以通过设问提供适合于学生表达的语言让他们学习。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景的几篇文章以及本单元的《写作——描写景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的读书心智过程,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夯实汉语言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下面我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朗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巧用多媒体
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课,黄山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对于黄山松大多数学生可能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或听别人说过,所以更不会直观地体会到黄山松究竟奇在哪。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课前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很多关于黄山奇松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并特意配上了一曲笛子独奏作为欣赏的背景音乐。一开课,我便将图片展示给学生,在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图片,感受着奇特的黄山松,时时还听到一阵阵啧啧赞叹。在这种情境中再顺势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学生读书的兴趣空前高涨,个个读得投入,有效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角色表演读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低年级的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布置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
二、适时范读,唤起学生朗读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定为第一目标,而有感情地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难点,直到六年级在朗读的指导方面仍是一个难题,在五年级教学过程中,有时对于一篇课文往往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已很到位,谈得十分透彻,但在朗读方面却无论怎样探究,教师怎样点拨、指导学生都无法提高或提高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作必要的示范,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将课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范读。范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听出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1.教师范读
小学生的范读能力毕竟有限,这要求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有些课文,在通过听教师的范读,同时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学生会更清楚地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相关场面,从而在他们自己读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情”与“文”结合,努力在自己的朗读中读出气势。
2.学生范读
有些学生的表现欲十分强,而且对课文的理解既到位又快速,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让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为全班学生做出榜样。
浅谈初中口语教学
隆阳区汶上民族中学 李国梁
口语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但这需要老师付出努力,苦心经营,掌握一个合理的教学规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老师,二是学生。
在老师方面,要使口语教学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都离不开下面的“活、趣、实”三个原则:
1、活,即教学设计与实施形式的活泼,学生思维调度的活跃,及参与听说活动场面的活现。讲课时,老师不必拘泥于课本,而可将触角伸向课外社会生活的大舞台,吸纳多种相关的说话艺术信息。如利用有关书籍、报刊(如《口语交际艺术》杂志)中的口语艺术文章,或播放说话艺术的相关影视、音像节目,或开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训练等等,都是使口语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好方式。就以九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要不要注意生活小节》来说,训练正文部分,举了有些人的不良行为的事迹,目的在于引出此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内容。如果只是由于老师讲述甚至照读一遍课文,很难开动学生的脑筋,但若老师注意一个“活”字,设法采取其他引入方式,如先请讲故事讲的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出生活不拘小节的人所遇见的事情。,或者采用有此内容的影视音乐器材在课堂上播放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而后再引导学生指出其中材料在说话技巧方面的优点,并让他们当场“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头作文”,学生肯定会在这堂课上受益匪浅。
2、趣,即在“活”的基础上,力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听说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对听说训练的内容就容易产生兴趣。此时老师宜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借助多种手段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以让学生在兴趣中有效地得到“实惠”。如在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训练中,主要讲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其中讲了直言与婉言两种说话方式的不同作用和效果,但书上所说的有限,仅说了自己说话要得体,要有礼貌,但具体如何去说,课文中就没有说了,为了有力的说明此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先后讲了两个小故事:一是朱元璋的两个老乡都说了朱元璋在家乡时与自己的一些事情,其中一个用了婉言,结果升了官,另一个用了直言,结果被朱元璋砍了头的故事。还有就是人们熟知的魏征,在唐太宗面前随时直言唐太宗的过错,有时还弄得皇上下不了台,但却得到唐太宗的高度评价。这两则故事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直言的当与不当及其利害后果,使学生深受启发,并加深了他们对说话方式的理解和认识。而后再此基础上,我让同学们分别总结以委婉、直言方式说话的场合,并提供口语交际训练参考题让他们亲自“实践”。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岂不兴味盎然、多有收益?
3、实,即在活、趣地基础上,最终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实惠”。
在讲课时,老师应明白,追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中得到“实惠”——切实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思考、扎实训练,忌思考的浮光掠影,忌训练的华而不实, 否则好的方法就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效果。就拿上面提到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来说,无论是播放一段音像节目,还是由老师讲一个有关与家长对话的故事,都要很快将学生学习的重点引对引好,不能让一些学生走马观花的看完听完却不知所云了事,或者学生表面上思维活跃了,却引发出其他话题,如家长的机智或学生的勇敢,或者是家长能听正确的意见等等与此次训练重点无关的内容,而应从头到尾都突出“说话要有中心条理”便于家长接受,解决矛盾这一主题,围绕它来展开说话训练,这样才能是学生有所收获,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
在学生方面,要使口语教学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都离不开下面的几个方面:人们平常讲话的内容总离不开自己所接触的环境和从事的活动。学生更是这样,他们常常是走到哪里说到哪里,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充实、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多多接触自然,接触健康的社会活动,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利用新奇事物对学生的吸引,激发孩子讲话的欲望。
首先,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是教学生学说的好教材。引导学生看学校的风景树,空中的鸟,花坛里的花,天夜里的庄稼,天上的云彩,学生都会特别有兴趣,这时,老师可以通过设问提供适合于学生表达的语言让他们学习。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景的几篇文章以及本单元的《写作——描写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