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以导促学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ght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曾在《改变学风》中论道:“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道,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者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这句话道出了高效课堂的真谛。一是孩子的学习经验——要靠老师的学法指导;二是孩子自由地取得知识——要自主地学习。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孩子的自主学习,即孩子应用教师指导的数学方法,通过个人独自思考,来实现自主学习。
  关键词:“先学后教”;以导促学;“学路”
  “先学后教”的核心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孩子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寻找数学知识的规律,教师就应改变角色,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先学后教,顺学巧导,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直接思考的问题。
  一、 培养预习习惯,实现“先学后教”
  充分的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今社会,孩子应该具有较强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数学的课前预习就是孩子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不但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而且可以为孩子提供广阔的发展时空,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数学书的编写,既简练、概括,逻辑性也非常强。所以在预习时,孩子应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分析,这让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数学课的预习可以按小节进行,也可以按课时进行,在课前由老师规定预习内容。结合平时的经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每个孩子都备有专门的预习本,对孩子预习的要求如下:
  1. 想一想。预习时先想一想课题是什么意思?共有几道例题?习题又有几道?与前面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2. 学一学。(1)想一想。一边自学例题,一边在例题上找出数字、符号、图形,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画一画。在预习例题时,用自己喜欢的记号画出重要的语句、概念、规律和性质,并大声地读一读。(3)试一试。预习时,可以模仿例题试着动手操作实验,也可以试着动手完成例题上预留的练习。
  3. 做一做。(1)尝试独立完成教材中“做一做”的练习。(2)认真试做习题中的题目,对不理解或不会做的习题做上标记。
  4. 问一问。在专用的预习本上写出不明白或想探究的问题。想一想是不是还有别的解法。并结合自己的预习初步制订学习目标,写在预习本上。
  为了真正地培养孩子预习的能力,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安排孩子在当堂课上进行,在孩子有了一定的预习方法之后,就可以布置孩子进行课前的自我独立预习了。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式”预习的策略,例如,在导学案中通过几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方向和进步的阶梯。
  二、 “学路”优先,提高自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变“教路”在先为“学路”在先,真正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权还给他们,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新知,这样孩子才能对所学知识印象、感受最深,轻巧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培养孩子自主探索,主动积极思索的好习惯与品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们应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原有的能力水平、掌握的学习方法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测,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胆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学“认识百分数”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怎么读、怎么写?百分数有什么作用?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确定了目标,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在接下去的自我学习、小组合作中,学生依据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断清晰思路,探索百分数的知识,完善了对百分数知识的自主建构,实现了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學生预习的基础上,变“教”为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因为预习时,孩子通过对教材例题进行独立的预习,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绩,学会一些数学知识,这让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了基础。这种预习的结果,有可能是一种“真知”,是孩子真正学会了;还有可能是一种“假知”,孩子没有真正的学会。这都没有关系,因为在全班或小组学习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或方式把学会的知识表达出来,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果学生理解有偏差,也可以得到老师或同学的纠正或补充。这样既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自学,也有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三、 变“教”为“导”,提高实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试着应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孩子的智力以及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总之,就是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变“教”为“导”,提高课堂实效。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是孩子们互相交流、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的时间多了,就意味着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把实际经验提升为理论知识,概括出学习的规律,不是学生通过自学新知就能够感知的。举例来说,“确定位置”一课,图中的四个位置可以用四组数对来表示,即(3,4)(6,4)(3,2)(6,2)。通过学生自学,他们的认识停留在用这四组数对能够描述相应的位置,但是如果教师不给予恰当点拨,即“观察这四组数对和图中的位置,你们能够发现用数对表示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学生根本想象不到它们之间存在着“同列不同行,同行不同列”的关系。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效?这已经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坚持“先学后教,以导促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真正构建起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简介:
  黄小莲,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实施教学,提高有效性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考验教师授课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它关系到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堂氛围  一、 教师的教学理念关系到课堂氛围  新课程所提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期通过自己观察、学习、动手等一系列的活动,把抽象的事件和物品印在大脑中,并且对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通透,从而变得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以明确的学习目标导向、以优化的导入引发兴趣、以优化的讲解学中激趣、以优化的练习用中求趣、
摘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阅读教学中分别应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同时,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寓意,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快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 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