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从教的教学生涯中,总认为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的基本条件,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需要有高度艺术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具有组织才能和教学机智,这是因为教学的艺术涉及的范围太广。我仅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师生间互爱的情感交流,能使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活动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传送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教学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想只有师生情感交流的沟通,才能引起师生思维的共鸣。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它的核心是“爱”,热爱学生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师爱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你深入下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你就会爱每一位学生,不仅爱“白天鹅”,也会爱“丑小鸭。”例如,我教过的一位学生叫王春生,他是个十分调皮的学生,他上课胡闹在全校闻名。特别是他的个性很强,要是和老师作起对来,谁都拿他没办法。我想这个学生是以前养成了这个坏习惯,让他一子改掉是不可能的,只有让他慢慢来,我的办法是应该多给他一些爱,我从来不大声呵斥他,也从来不讽刺挖苦他,并对他特别的关爱,他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新知识没有学会,我就对他个别辅导。课堂上,有时他答对了问题,我就及时表扬他,课下和他聊天,心平气和地指出他的缺点,渐渐地,他课堂上注意听讲了,对作业一丝不苟,认真完成,他的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在期末综合评价中,他的语文成绩得到了优秀。一天他爸爸告诉我:“他儿子最爱上我的语文课,并且他也最喜欢陈老师… …”可见,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怀、爱护、理解和友谊,必然引起情感共鸣,学困生有爱老师延伸到爱其所教的课,这不就是对教师爱的回报吗?
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在教学中,应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让学生在惊恐害怕中学习。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这说明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让他们感到安宁和自由时,他们才能接受新的知识。
师生互爱的情感交流,使师生一起探索,一起体验 ,一起感受,让学生个个畅所欲言,人人受到尊重和关注,这样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每个人都受到鼓舞,智力活动都处于高峰的状态,在实现情感、意志的转化中,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益。
二、两种注意的巧妙结合,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课堂上如果间作有意注意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有意注意需要紧张的主观努力,消耗脑能量较多,若持续时间久了,脑细胞就会产生抑制现象,如果间作无意注意,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无意注意不能持久,它会随着特殊刺激的减弱而消失。因此,教师能否运用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两种注意得以巧妙的轮番调节,生动活泼地进行,是组织好教学的重要条件。
怎样才能做到两种注意的巧妙结合呢?以一节课为例,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像一窝蜂似的涌进教室,他们兴奋地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有的还气喘吁吁着呢。我没有训斥他们,而是满脸笑容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的左上角贴了一张大画像,教室里顿时平静下来了,一双双眼睛都一齐投向画像,此时无意注意发挥了很大作用。我接着说:“动脑筋爷爷来我们班听课了,大家喜欢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喜欢……”我又接着说:“动脑筋爷爷最喜欢爱学习的小朋友,看,他的衣兜里还装有好多奖品呢,他要把奖品奖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这时,学生们已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我开始课堂教学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我抓住最佳时机讲授新课,过了将近二十分钟,学生们开始心不在焉了,小动作逐渐多起来。这时,我说:“刚才大家学得真好,动脑筋爷爷很高兴,听,他把我们带到哪儿去了?”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在教室里回荡,没有任何命令,学生们的小动作立刻消失了,无意注意的特点又显现出来了,他们专心地听着,听完后,我问:“动脑筋爷爷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学生们从听到的配乐朗诵里知道,一齐回答:“小树林。”这时我高兴地告诉大家:“小树林里的小动物们邀请你们参加有奖大赛呢,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学生们都兴奋不已,各自戴上已准备的各种动物的头饰,兴致勃勃地参加多种多样的练习……由于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不断转化,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注意的规律,特别是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巧妙结合,能成功的组织好课堂教学。
三、语言、声调的感染作用,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全过程
我认为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恰当地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低快慢,以形成教学过程的节奏感和教学气氛的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动力随之沸腾起来。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想达到主动、富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效果,就要特别注意各教学之间过渡语言的设计,也就是说备课时,不仅要备教学过程,也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用语言给串起来,这样不仅使授课的全过程系统性强,而且用过渡语连接,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例如:我讲《回忆鲁迅先生》一课时,先带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和深深的怀念感情朗读一遍课文。我说:“我很想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讲述了哪几个故事?你们谁知道?”学生们争先恐后舉起手来。就这样,每讲一个故事都用恰当的语言把前后给连接起来,这一段段过渡的语言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通过课堂语言的刺激,在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现象能力方面,能起到鼓励和启发作用。教师讲究讲课的艺术,是为了给教学带来吸引力,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知识的奥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就是教学语言的魅力所产生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教学组织的严密,要求明确具体,能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
教师教学组织严密,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处于紧张积极状态,才能保证操作和游戏活动井然有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很怕让学生动手操作,认为学生一动手,课堂秩序就会乱;有的教师不愿让学生做游戏,认为一做游戏,学生就激动,课堂难以控制,干脆别做了,为什么学生动手操作会乱,做游戏会控制不住情绪,这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学生操作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清楚操作的步骤,带学生做时,还要有纪律要求,该动就动,该停就停,且不能教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做,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做“接力赛”的游戏时,一张纸上写一些词语,每人用一个词语造一个句子,从后往前传,句子造得好的全组获胜。如果不讲清楚要求,全班就会乱得不可收拾,教学效果也不好。我是这样做的:
(1)先提出要求,谁造完句子就向前传,不准说话,不准左顾右盼,若有谁违反纪律就算失败,也就是说造句子不仅仅要造得好,速度快,而且要守纪律,才能获胜。
(2)每个组挑出一个语文成绩比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目的是方便检查每个学生句子造的通顺不通顺,内容新颖不新颖。
(3)教师把词语发给每行的最后一个学生,扣过来不能先看,教师发命令准备,最后一个学生拿好笔,摆好写字姿势,前面的学生左手托起,用右手拿好笔,也摆好写字的姿势,教师发令开始,后面的人写完,把纸放到前面的人左手上,然后坐正。
(4)纸陆续传到每一行第一个人手里,等他做完后,按照先后做完的顺序,在前面排好队,看哪一个学生造得最好,全班同学给他鼓掌,如有不对的或是不恰当的大家帮助改正。
总之,教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使各项教学活动井然有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很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才会使课堂教学质量产生高效益。
一、师生间互爱的情感交流,能使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活动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传送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教学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想只有师生情感交流的沟通,才能引起师生思维的共鸣。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它的核心是“爱”,热爱学生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师爱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你深入下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你就会爱每一位学生,不仅爱“白天鹅”,也会爱“丑小鸭。”例如,我教过的一位学生叫王春生,他是个十分调皮的学生,他上课胡闹在全校闻名。特别是他的个性很强,要是和老师作起对来,谁都拿他没办法。我想这个学生是以前养成了这个坏习惯,让他一子改掉是不可能的,只有让他慢慢来,我的办法是应该多给他一些爱,我从来不大声呵斥他,也从来不讽刺挖苦他,并对他特别的关爱,他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新知识没有学会,我就对他个别辅导。课堂上,有时他答对了问题,我就及时表扬他,课下和他聊天,心平气和地指出他的缺点,渐渐地,他课堂上注意听讲了,对作业一丝不苟,认真完成,他的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在期末综合评价中,他的语文成绩得到了优秀。一天他爸爸告诉我:“他儿子最爱上我的语文课,并且他也最喜欢陈老师… …”可见,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怀、爱护、理解和友谊,必然引起情感共鸣,学困生有爱老师延伸到爱其所教的课,这不就是对教师爱的回报吗?
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在教学中,应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让学生在惊恐害怕中学习。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这说明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让他们感到安宁和自由时,他们才能接受新的知识。
师生互爱的情感交流,使师生一起探索,一起体验 ,一起感受,让学生个个畅所欲言,人人受到尊重和关注,这样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每个人都受到鼓舞,智力活动都处于高峰的状态,在实现情感、意志的转化中,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益。
二、两种注意的巧妙结合,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课堂上如果间作有意注意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有意注意需要紧张的主观努力,消耗脑能量较多,若持续时间久了,脑细胞就会产生抑制现象,如果间作无意注意,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无意注意不能持久,它会随着特殊刺激的减弱而消失。因此,教师能否运用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两种注意得以巧妙的轮番调节,生动活泼地进行,是组织好教学的重要条件。
怎样才能做到两种注意的巧妙结合呢?以一节课为例,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像一窝蜂似的涌进教室,他们兴奋地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有的还气喘吁吁着呢。我没有训斥他们,而是满脸笑容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的左上角贴了一张大画像,教室里顿时平静下来了,一双双眼睛都一齐投向画像,此时无意注意发挥了很大作用。我接着说:“动脑筋爷爷来我们班听课了,大家喜欢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喜欢……”我又接着说:“动脑筋爷爷最喜欢爱学习的小朋友,看,他的衣兜里还装有好多奖品呢,他要把奖品奖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这时,学生们已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我开始课堂教学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我抓住最佳时机讲授新课,过了将近二十分钟,学生们开始心不在焉了,小动作逐渐多起来。这时,我说:“刚才大家学得真好,动脑筋爷爷很高兴,听,他把我们带到哪儿去了?”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在教室里回荡,没有任何命令,学生们的小动作立刻消失了,无意注意的特点又显现出来了,他们专心地听着,听完后,我问:“动脑筋爷爷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学生们从听到的配乐朗诵里知道,一齐回答:“小树林。”这时我高兴地告诉大家:“小树林里的小动物们邀请你们参加有奖大赛呢,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学生们都兴奋不已,各自戴上已准备的各种动物的头饰,兴致勃勃地参加多种多样的练习……由于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不断转化,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注意的规律,特别是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巧妙结合,能成功的组织好课堂教学。
三、语言、声调的感染作用,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全过程
我认为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恰当地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低快慢,以形成教学过程的节奏感和教学气氛的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动力随之沸腾起来。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想达到主动、富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效果,就要特别注意各教学之间过渡语言的设计,也就是说备课时,不仅要备教学过程,也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用语言给串起来,这样不仅使授课的全过程系统性强,而且用过渡语连接,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例如:我讲《回忆鲁迅先生》一课时,先带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和深深的怀念感情朗读一遍课文。我说:“我很想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讲述了哪几个故事?你们谁知道?”学生们争先恐后舉起手来。就这样,每讲一个故事都用恰当的语言把前后给连接起来,这一段段过渡的语言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通过课堂语言的刺激,在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现象能力方面,能起到鼓励和启发作用。教师讲究讲课的艺术,是为了给教学带来吸引力,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知识的奥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就是教学语言的魅力所产生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教学组织的严密,要求明确具体,能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
教师教学组织严密,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处于紧张积极状态,才能保证操作和游戏活动井然有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很怕让学生动手操作,认为学生一动手,课堂秩序就会乱;有的教师不愿让学生做游戏,认为一做游戏,学生就激动,课堂难以控制,干脆别做了,为什么学生动手操作会乱,做游戏会控制不住情绪,这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学生操作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清楚操作的步骤,带学生做时,还要有纪律要求,该动就动,该停就停,且不能教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做,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做“接力赛”的游戏时,一张纸上写一些词语,每人用一个词语造一个句子,从后往前传,句子造得好的全组获胜。如果不讲清楚要求,全班就会乱得不可收拾,教学效果也不好。我是这样做的:
(1)先提出要求,谁造完句子就向前传,不准说话,不准左顾右盼,若有谁违反纪律就算失败,也就是说造句子不仅仅要造得好,速度快,而且要守纪律,才能获胜。
(2)每个组挑出一个语文成绩比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目的是方便检查每个学生句子造的通顺不通顺,内容新颖不新颖。
(3)教师把词语发给每行的最后一个学生,扣过来不能先看,教师发命令准备,最后一个学生拿好笔,摆好写字姿势,前面的学生左手托起,用右手拿好笔,也摆好写字的姿势,教师发令开始,后面的人写完,把纸放到前面的人左手上,然后坐正。
(4)纸陆续传到每一行第一个人手里,等他做完后,按照先后做完的顺序,在前面排好队,看哪一个学生造得最好,全班同学给他鼓掌,如有不对的或是不恰当的大家帮助改正。
总之,教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使各项教学活动井然有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很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才会使课堂教学质量产生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