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男儿撞开大学校门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在大学教室里坐了一个多月,但黄文忠仍不时掐自己的腿,他不敢相信在远离校园12年之后,自己还能回到校园,而且是从小学教室一步就跨进了大学校门。
  大学校园里没有了以往的喧哗。走在校园宽阔的马路上,看着校园内排列整齐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建筑物,他的眼神有些迷茫,因为大山中的家也时常在眼前浮现。他在想还有什么能换成钱的,因为学费还没有交清,他生怕再次失去求学的机会。
  他知道,从三间泥屋中再也掏不出一分了。其中一间屋子没有窗户,光线昏暗,除了用作厨房外,另辟了一半放了一张床,那就是自己曾经住了20多年的地方。
  2008年9月13日,接到四川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的那一瞬间,黄文忠一阵恍惚,就像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冲到了终点,剩下的就是恍惚,“几千元的学费怎么办?”
  录取通知书明白写着,学费8000元,黄文忠手里有张汇款单,是父亲寄回来的。
  这一天,他期待已久。为了这一天,父亲已到昆明打工,为他挣学费去了,干了半年,父亲只寄回了2000元。黄文忠知道,没有文化、年过半百的父亲能寄回2000元,已经够难为老人了。
  
  18岁,他重新拿起课本
  
  ——“农民春耕秋收是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聪明的人只想着怎样创造未来美好生活,而不是回忆过去的痛苦经历。”——黄文忠日记摘录
  “没有人愿意辍学。”黄文忠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我看见其他同学吃着午饭,而自己只能躲得远远的,因为家里没有给学校食堂交米,中午饭就没有我的份。”即便这样,黄文忠都能忍受,但在弟弟上学后,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让他不得不面临辍学。
  读完小学四年级,他选择了辍学。黄文忠回到家中,干的事是放养牛羊、收稻子、收苞米。“100多斤的苞谷我随便背。”
  那年,他只有11岁。
  从此,家中10来只羊成了黄文忠的伙伴。清晨,弟弟背着书包下山去学校,他赶着羊到山头放羊。傍晚,弟弟和小伙伴一起放学爬上山顶,黄文忠就吆喝着肚子撑得滚圆的羊回家。“弟弟在学校学习,我也可以抽空在家学习,”放羊的日子,黄文忠把弟弟不用的教材带在身旁,放开羊,在草丛中一躺,就开始看书。
  放羊是黄文忠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更多的时间他要拿起锄头帮父母种地,要担粪施肥,要收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晚上也要帮忙做饭、喂猪,只有临睡前可以看看弟弟的书。但他看得最多的是一本几乎被他翻破的《三国演义》。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书是借的,舍不得还。黄文忠最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他自信,他过五关斩六将,他有名扬天下的气魄,他是我的偶像……”
  在家放羊做农活的黄文忠渴望挣些钱,“可以让家里多吃顿肉,可以让弟弟读书。”16岁时,黄文忠随着村民一道到云南昆明打工。
  因为没有文化和技术,他四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来到只需要力气干活的磨石粉厂。每天的工作就是先用大锤将大石头砸碎,然后将碎石倒进粉碎机里,磨成粉后又将石粉装袋搬走。石粉灰漫天飞扬,机器声轰鸣不已,这个嘴角边上只有一些绒毛的半大小伙子开始了每天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
  黄文忠和其他工人一起在采石场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中间很少休息,近百斤的石粉包压得他一天到晚话都不想说,以便“节省点力气”。砸石头的时候,经常磨破了手,汗水、石粉渗入伤口,疼得他直掉眼泪,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哭。如果仅仅是这些苦痛,黄文忠为了挣钱还能忍受,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因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而受的歧视,“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就是干这个活的,不然你还会干什么?”
  老板的话让自尊的黄文忠受到伤害,“那种没有人瞧得起你的感觉真的很难受,我受不了”。尽管他干的不比别人少,但处处受气,“10多岁的娃娃就出来挣钱,肯定读书不行。”就连工友们都说他没有出息。在又一次遭到老板的谩骂后,黄文忠丢掉了手中的工具,留给老板一个坚决离去的背影,回到了山上那个泥屋——他的家。
  家是避风港,气鼓鼓的黄文忠回到了家。
  “在家,我也可以挣钱。”黄文忠又开始喂鸡、放羊、喂猪,抢着帮父母干农活,一个十足的劳动力。
  农活是有限的。2003年9月,黄文忠又独自一人来到雅安市找工作。如同在云南一样,黄文忠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累了的黄文忠一个人蹲在路边,思考着下一步该到哪里找工作。然而,他没有想到,他蹲下的地方会改变他一生。
  黄文忠蹲下休息的地方是四川农业大学校区,这天正是新生进校报到,黄文忠被过往学生的嬉闹声打断了沉思。看见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再抬头看了看静谧的校园,他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击中了彷徨无助的黄文忠,自己力不从心的根源在哪里?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读书!我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从此,这个念头如同春天的花草,在他头上疯长,很快就塞满了胸膛。
  9月23日下午,正在喂猪的黄文忠看到弟弟黄文显正在朗声阅读英语课文,黄文忠被从来没有听过的奇妙声音吸引住了。
  “弟弟,你当我老师教我吧,我要自学,我也要参加考试……”
  从此,读初中二年级的弟弟周末回家后就当起了黄文忠的老师。先从音标教起,黄文忠学会了26个字母和音标后,开始自己拼读英语单词,拿起弟弟不用的英语课本书不停地朗读、练习。从此,山顶的泥屋中、放羊的山头,没有文化的村民经常听到一种特别的读书声,那就是黄文忠在朗读英语。
  弟弟的课本黄文忠很快就学完了,于是他用卖鸡卖羊的钱买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教材。“我自学要考大学!”黄文忠暗暗下定了决心。
  从此,黄文忠有了两种身份,白天是农民,晚上是学生。
  
  考了3年,他撞开了大学校门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到县中学去。下课了,他们欢声笑语让我感受到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欢乐和天真,一切让我那么向往和期待,期待着我也能拥有这一切。”——黄文忠日记摘录
  “当初是你自己不读的,现在不干活挣钱,读什么书?你能读个什么名堂?”父亲对他的行为不理解。
  “是不是不想帮父母干活,想偷懒?”有村民也这样想。
  “在学校有老师教都不一定学得好,在这么穷的家庭自学,能学出个啥?不如出去打工挣钱。”有人向他建议。
  “我走的是一条不理性的路,但是我愿意。”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黄文忠的决心,他用干泥块在木门上写下两个字:“思考”。
  家里农活重,条件艰苦,黄文忠就白天拼命帮父母做活,晚上点着灯,看书,复习,做习题。
  2006年,电视里报道了张立勇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8年,通过自学,托福考了630分高分,最后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的事迹。这个成功的例子让黄文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不在学校读书,照样可以上大学,就向张立勇学习!”
  黄文忠跑到街上,给电视台栏目组打电话,打听到了张立勇的电话。然后打电话向他讲述自己自学和自考的梦想,并向他寻求指导。
  “他对我很热情,我们通了3次电话。”最终父亲被他感动了:“你以后不干农活了,一心一意自学吧。”也就在这年,年过半百的父亲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他要为两个儿子挣学费。
  没有农活压力的黄文忠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早上9点学习语文1小时,然后英语两小时,下午是数理化学习时间,晚上再记单词。
  “我其实很喜欢文科的,而且文科更适合自学。但是学文科将来学不到技术,对我来说,前途不光明,所以我挑战自己,再难,我也要学理科。”初中的课程并不难,看看书做做题就可以了。开始很轻松,但后来越来越难了,有时整天也看不进几页书,后来有人告诉他:高中的物理功课,比初中难了6倍。
  “只得硬拼了!”黄文忠开始用时间打持久战,一般都是午夜后才睡觉,12点以前是不会睡觉,也睡不着。
  2006年,自学了3年的黄文忠开始了第一次备考。
  “我只能以社会参考人员身份进行报考。县招办的工作人员要我出示毕业证和其他能够证明文凭的材料,但是我什么都没有。”黄文忠在报考时被卡了下来。无奈之下,黄文忠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当地招办的工作人员,并出示了三年来所有的笔记。招办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后,被他的执著所感动,同意黄文忠报名高考。
  第一次高考,他考了282分。
  当时他坐在教室里,总有怪怪的感觉。好多年没有坐过教室,总觉得自己坐的是别人的座位,甚至答题的时候完全都没有状态。拿到成绩单,黄文忠很失望,感觉平时做习题时还不错,结果却不如人意。“题不对路,我还要参加高考。”黄文忠发誓。
  “一个人在背水一战的时候是会不顾一切的,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效率不高,应该早点得到老师的指导。我虽然不怕困难,但也不能愚蠢地自信。”2007年,黄文忠找到荥经中学,要求作为插班生旁听。学校领导破例同意了,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套桌椅。但是黄文忠不习惯坐在教室里,周围同学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他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几天后,黄文忠又回到了家中自学。
  
  23岁,他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校园
  
  “我的目标是获得科学,用科学的力量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黄文忠日记摘录
  2007年高考,高考分数337分。上了专科线,但他想再拼一把,放弃了,因为他想上本科。
  “其实,你的基础不错,考本科是没有问题的,你缺乏的是解题经验。”一考生告诉他。黄文忠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个有浑身武功却不会用的傻小子形象。
  黄文忠决定不在乎奇怪的眼睛了,嘴巴长在人家身上,他们想说什么由他们说去。2008年2月,有过两次高考经验的黄文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来到荥经县中学找到张文春老师,要求在该补习班进行学习,花了678元的学费,黄文忠以旁听生的身份,插入到毕业班中补习一学期。
  “春去花落不可留,夏去叶黄已是秋。眼前形势一片好,时少壮志已难酬。只待来年春江暖,扬起新帆辞旧岸。顺风一泻三千里,不到沧海誓不还。”黄文忠写下了这首诗。
  黄文忠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间小房子,天天和补习班同学听讲、做题、诊断性考试。最高的一次诊断考试,他考了490分,对这个成绩,他还算满意。
  就在他全力备战高考时,一场不期而遇的地震来了,重灾区延考。直到7月2日,备战五年的黄文忠才第3次走进考室,和学文科的弟弟一起参加高考。分数下来,黄文忠拿到了自己的分数,420分,“没有上本科,开始我很不满意,已经冲刺了,却遭到了地震的折腾。”后来黄文忠想通了,不再补习了,先进学校学门技术。本来他很喜欢当医生,但报考医学院校的考生太多了,怕落选,他只得填报了内江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只要有学校录取我,我就想去读……但是学费不知道怎么办,弟弟没有考上本科,他还要补习。”
  在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里,黄文忠又走在打工路上,他想尽量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最终他被四川省教育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圆了大学梦。
  补习班的班主任张文春为他赠言: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学生,学习的刻苦劲头无人能比。同学陈必凤为他留言:作为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人,黄文忠能够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震撼。
  2008年9月19日,黄文忠揣着父亲寄回来的2000元,来到了四川教育学院。当辅导员听说他的故事后,破例地同意先注册。
  在荥经中学补习时,黄文忠暗暗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喜欢女孩,说明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毕竟人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但我不能说,因为我没有能力表白。我要成就一番男人的事业,一定要和心爱的女孩相伴到老……”那女孩也考上了大学,他默默地为那女孩祝福。
  “理想能够给天下不幸者带来快乐……人拥有头脑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黄文忠在日记中写道。虽然走进了大学校园,但黄文忠依然忐忑不安,学费还未缴齐,他不想在努力这么多年后,又再次成为辍学者。让黄文忠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国庆节,他会收到一份惊喜,荥经县团委从圆梦基金中给了他4000元。
  国庆节期间,黄文忠11岁辍学,23岁考上大学的故事在校园内外不胫而走,国庆节后,有好心人替他交清了头一学年的学费。
  这,意味着至少黄文忠可以放心在校园里安安静静地读一年书了。
  在大学课堂上了一个多月课后,黄文忠有了“都市郎”的装束,淡绿色T恤、蓝色牛仔裤、白色休闲鞋,皮肤黝黑,黄文忠显得十分精神。在平静的校园里求学,从这天起,黄文忠终于放开了一直郁结的心情。眼下他想的是,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关心他的好心人,回报关爱他的社会。
其他文献
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世界就像迷宫,却又让我们此刻相逢。读了《慈善读本》,我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心中有爱才有慈善。平时我们帮助他人,当我们需要帮助时也会有人来帮助我们。让爱轮回,这就是爱心慈善的魅力。  《慈善读本》这本书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爱心之歌、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童话、爱心剧场和爱心行动。每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讲述着慈善,传递着爱。  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抒
3月26日,重庆市慈善总会召开三届五次理事会,会上全国人大原常委、重庆市原副市长、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程贻举作了工作报告,2014年全市慈善会系统募集款物8.10亿元。全年共支出2.02亿元,其中用于扶贫济困6676.11万元,赈灾救援1909.93万元,新农村、环境保护及文体事业建设3297.1万元,助学兴教4905.6万元,助医助残1029.92万元,慰问消防战士、公安英烈1734.6万元,安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天津市第59中学有四位老教师陆续退休,她们是英语教师吕秀之、数学教师崔玉琴、语文教师徐蕴玲、亓秀芳。她们在校工作时是同事、朋友,退休后继续做朋友,一起享受晚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从1997年到2008年,大约十年间,吕秀之、崔玉琴、徐蕴玲和亓秀芳这四位退休老教师,犹如同胞姐妹一般,互相关爱,相互帮助。她们制定了一个灵活的小计划。只要有了想在一起游玩、聚会的念头,便互相打电话联
《慈善》迎来百期华诞,回首二十载历程,我们看到一本杂志和一面旗帜的风采,看到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印记,看到慈善人昂扬铿锵而又温馨实在的步伐。回首二十载历程,我们心潮澎拜,感慨万千,内心喷涌而出的全是“感恩”,就像田园要用果实感恩雨露;花儿要用色彩感恩阳光。  回首《慈善》发轫,仅仅为了冠以这个刊名就颇费了一番周折。当年,中华慈善总会率先在全国举起了“慈善”旗帜。破冰刊《慈善》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慈善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奠基工程,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体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心育。爱的教育实质上是爱心教育,而爱心教育的基础在于慈善教育。  我们台州黄岩区中小学生人手一本《慈善读本》,4.2万名学生(三至九年级)每人一篇慈善读后感,人人参与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每班召开一次慈善主题班会,每校举办一次慈善征文比赛,慈善文化进校园奏响了桔乡黄岩校园里最美的音符。  美德少年  由
3月26日上午,慈善乐助姑苏百名创业菁英扶持行动动员会在市人才市场三楼会议室举行,这标志着市慈善总会(基金会)首个“造血型”项目——“善助创业”工程正式启动。  慈善乐助姑苏创业扶持行动是由姑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苏州高校创业联盟、苏州英格玛就业与创业扶持中心、苏州天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一项公益行动,旨在通过政策扶持、公益资助、技能培训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全方位帮助
有一次坐公交车,车停靠站后,上来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我招呼她过来坐。老人坐下后,从随身的布包内拿出一个小工艺品微笑着递给我,说是聊表一下谢意。我连忙说,不用,不用,您太客气了。让座给您是应该的,这个我不能拿。可老人却执意要我收下,说你如果不要,我就生气了。  接过来细看,是一只漂亮的工艺小狗。我情不自禁地说,好巧!我属狗,这个月又正好是我的生日呢!老人一听,又从布包里拿出两只形态颜色各异的小狗送
教师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教书育人、雕琢心灵、塑造人格是教师的神圣职责。班主任工作自不例外,并且更多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每一位班主任都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苦水想吐露,可是更有很多欢乐想和大家分享。做班主任辛苦与倦累是毋庸讳言的,但回首看一看、想一想,个中却有着不可多得的甜蜜。我们常听说这样的观点,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日趋淡漠,情感日益麻木,孩子们也受到时代的影响而日益冷漠地看待师生
第6届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于2008年10月11日在天津市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由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出资,中华口腔医学会承办。微笑列车董事会董事Joseph Mullaney先生、微笑列车基金会中国总监薛揄、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处长高学成、全国政协常委张文康、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以及国内外知名唇腭裂治疗专家、全国397家合作医院的代表共计1000余人出席开幕式。  范宝俊会长在开幕式
2015的8月26日,对庄河市慈善总会华视义工站站长许国华来说,是她来庄河创业5年感到最幸福、最欣慰的日子,因为她结对捐助了19名庄河高考贫困生,被受助学生们亲切称为“眼镜阿姨”。是什么让学生对许国华如此敬爱?是什么让许国华与慈善结下情缘?故事还得从眼镜说起。  讷于言 敏于行  熟悉许国华的人都知道,她是话语不多但严谨,行事低调而干练的人,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其一贯的作风。1965年,许国华生于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