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教师应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当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创新 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中华民族要实现经济腾飞 ,就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应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当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
1.运用创造性思维形式,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思维活动是紧密相关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常常是注入式充斥课堂,让学生满足现成答案,课堂上少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余地,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所以要重视对青少年学生创造力素质的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所在。
1.1 提倡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综合性、新颖性、独创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提点,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而展开。
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内的种种景点,但大多只有名称而没有景色描绘,比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等。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美丽与辉煌,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从景点的名称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美景来。有的说:"我想象中的蓬莱瑶台是大海中的一个美丽岛屿,葱郁的树丛中掩映着的亭台阁楼,······远远望去,雾气迷蒙。这难道真是蓬莱仙境?"有的说:"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下面是一望无际的波光粼粼的湖水,清风徐徐,漫步江边,令人神清气爽。这就是平湖秋月的景致。"同学们大胆想象,畅所欲言,在想象描述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1.2 运用逻辑思维,促进发散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遵循逻辑规律,有步骤地对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思维活动,是辨别真伪、分析是非、判断美丑和界定精粗一种跨世纪新人必须具备的潜能。逻辑思维一般有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不同形式,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就是创造性思维,集中性思维是指直接利用已有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或推理,把问题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思维活动又叫求同思维。教学中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将思维指向这一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去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活动又叫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教学《峨眉道上》在学生理解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感受到他们高尚的精神后,我问:这些无名英雄使你联想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我想到教师,因为他们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如蜡炬烛,如春蚕,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有的说"我联想到父母亲,他们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儿女,默默地用爱为我们铺就人生之路,他们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可从来没有想过要任何回报。"有的说:"将来学有所成,我会以铺路人为榜样,为社会多做贡献。"等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不仅得到了思维训练,而且提升了思想认识。
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往往借助发散思路,扩大学生思维辐射,自由联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使思维领域更宽阔。集中性思维与之相反,它借助思维收敛对发散思维的结果进行筛选、整合,把批判和评价的钥匙交给学生,使之具有驾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的目的。
2.运用创造型教学手段,激活创新思维
思维须有依附,思维要有载体,这种依附和载体就是语文教材,更明确地说,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因此,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智力因素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2.1 据题设问,启发思维
教师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从课题入手,设疑激趣。在导入《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提问:"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根据"倔强"一词的意思展开一连串联想,之后,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设疑,"小红军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不为别的,就因为倔强,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学习课文。"这样的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引导质疑,活跃思维
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位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正确诱导学生,在学生精读课文《田忌赛马》的基础上请学生质疑,学生一连问了四个问题,"田忌第一次赛马为什么全输了?为什么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轻易地转败为胜?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比赛没信心,而孙膑却显得胸有成竹?他为什么能想出调整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而田忌却没有想到?"等。学生的提问,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养成创造思维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師从思维本身的纪律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则要不断开拓思路,摆脱常规性的思维定势,以坚韧顽强的意志,科学的态度,探索自己未知的知识,获取新的成果。
【关键词】小学生 创新 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中华民族要实现经济腾飞 ,就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应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当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
1.运用创造性思维形式,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思维活动是紧密相关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常常是注入式充斥课堂,让学生满足现成答案,课堂上少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余地,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所以要重视对青少年学生创造力素质的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所在。
1.1 提倡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综合性、新颖性、独创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提点,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而展开。
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内的种种景点,但大多只有名称而没有景色描绘,比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等。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美丽与辉煌,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从景点的名称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美景来。有的说:"我想象中的蓬莱瑶台是大海中的一个美丽岛屿,葱郁的树丛中掩映着的亭台阁楼,······远远望去,雾气迷蒙。这难道真是蓬莱仙境?"有的说:"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下面是一望无际的波光粼粼的湖水,清风徐徐,漫步江边,令人神清气爽。这就是平湖秋月的景致。"同学们大胆想象,畅所欲言,在想象描述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1.2 运用逻辑思维,促进发散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遵循逻辑规律,有步骤地对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思维活动,是辨别真伪、分析是非、判断美丑和界定精粗一种跨世纪新人必须具备的潜能。逻辑思维一般有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不同形式,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就是创造性思维,集中性思维是指直接利用已有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或推理,把问题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思维活动又叫求同思维。教学中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将思维指向这一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去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活动又叫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教学《峨眉道上》在学生理解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感受到他们高尚的精神后,我问:这些无名英雄使你联想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我想到教师,因为他们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如蜡炬烛,如春蚕,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有的说"我联想到父母亲,他们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儿女,默默地用爱为我们铺就人生之路,他们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可从来没有想过要任何回报。"有的说:"将来学有所成,我会以铺路人为榜样,为社会多做贡献。"等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不仅得到了思维训练,而且提升了思想认识。
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往往借助发散思路,扩大学生思维辐射,自由联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使思维领域更宽阔。集中性思维与之相反,它借助思维收敛对发散思维的结果进行筛选、整合,把批判和评价的钥匙交给学生,使之具有驾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的目的。
2.运用创造型教学手段,激活创新思维
思维须有依附,思维要有载体,这种依附和载体就是语文教材,更明确地说,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因此,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智力因素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2.1 据题设问,启发思维
教师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从课题入手,设疑激趣。在导入《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提问:"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根据"倔强"一词的意思展开一连串联想,之后,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设疑,"小红军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不为别的,就因为倔强,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学习课文。"这样的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引导质疑,活跃思维
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位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正确诱导学生,在学生精读课文《田忌赛马》的基础上请学生质疑,学生一连问了四个问题,"田忌第一次赛马为什么全输了?为什么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轻易地转败为胜?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比赛没信心,而孙膑却显得胸有成竹?他为什么能想出调整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而田忌却没有想到?"等。学生的提问,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养成创造思维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師从思维本身的纪律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则要不断开拓思路,摆脱常规性的思维定势,以坚韧顽强的意志,科学的态度,探索自己未知的知识,获取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