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对农民种田实行直接补贴,在农村实行新农保,破解农村“养儿防老”的难题,关注农民的利益是当今中国新的“重农”思想的体现,它保护了农民的权益,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障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同时也对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与农村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乡镇政府入手,分析了我国乡镇政府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必要性,着重论述了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提供了保障。
一、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关键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协调,靠服务来管理。首先,要努力实现乡镇职能重心的转变。由过去对乡镇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生产的全方位领导与管理转变为对其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与服务。其次,健全政府机关各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能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让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了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富裕的农民,就没有真正的全面的小康,只有农民实现小康,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农村建设最直接的引导者——乡镇政府,它积极地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在新形势下,它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积极地推动了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一)乡镇政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物质条件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工作重点从过去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收催种、催粮催款等具体事务转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民急需的资金、技术、信息和营销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国家利用拉动内需政策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利用良好金融环境为贫困地区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利用公共工程提供的就业机会努力增加贫困农户受益的机会。
(二)乡镇政府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农村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继续抓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重视和稳定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科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教扶贫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艺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对农民加强引导,增强法制意识,倡导勤俭持家,移风易俗,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教育群众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生产中去。
(三)乡镇政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完善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乡村治理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搞好村民自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真正把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大力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对村委会的领导作用,保证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制定规范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监督,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注重实效,让农民群众普遍放心、满意。
(四)乡镇政府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为夯实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农村的小康社会。要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落实中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着力解决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实力弱等问题。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实施更加开放的行业投资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民营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国农村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了一大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切实把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基础工程。把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加快建设步伐,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一、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关键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协调,靠服务来管理。首先,要努力实现乡镇职能重心的转变。由过去对乡镇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生产的全方位领导与管理转变为对其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与服务。其次,健全政府机关各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能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让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了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富裕的农民,就没有真正的全面的小康,只有农民实现小康,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农村建设最直接的引导者——乡镇政府,它积极地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在新形势下,它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积极地推动了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一)乡镇政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物质条件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工作重点从过去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收催种、催粮催款等具体事务转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民急需的资金、技术、信息和营销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国家利用拉动内需政策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利用良好金融环境为贫困地区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利用公共工程提供的就业机会努力增加贫困农户受益的机会。
(二)乡镇政府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农村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继续抓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重视和稳定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科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教扶贫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艺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对农民加强引导,增强法制意识,倡导勤俭持家,移风易俗,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教育群众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生产中去。
(三)乡镇政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完善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乡村治理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搞好村民自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真正把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大力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对村委会的领导作用,保证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制定规范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监督,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注重实效,让农民群众普遍放心、满意。
(四)乡镇政府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为夯实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农村的小康社会。要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落实中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着力解决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实力弱等问题。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实施更加开放的行业投资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民营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国农村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了一大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切实把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基础工程。把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加快建设步伐,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