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各种形式应用在教学中,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将微课应用于课堂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将微课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最终影响学生的思想与品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关内容,提出了用微课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重视信息化教学,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效果。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一个分支,通过将微课应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为此,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应用微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堂形式,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精简课堂结构,形成初步认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合理设计微课视频,结合课程的内容进行精简,突出课堂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掌握课堂的重点。实现这样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如此,在目标明确的状态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权利义务伴我行》教学中,笔者依据教学的重点,根据课程目标导入微课视频,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微课视频,向学生呈现“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然后將人们维护权益的事件播放给学生,之后,为学生出示一定的问题进行思考“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有什么要遵守的规则吗?”如此,引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学生初步认识将要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结合时事政治,深化学生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其很多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分离开来,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在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时事新闻等事件,让学生学习内容更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隐私受保护》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搜集了当天在网络应用中人们的隐私被泄露的新闻,并为学生呈现了我国法律关于保护人的隐私的条例。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的认知更加全面。笔者借机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该如何做到保护自己的隐私并为他人的隐私保密呢?”然后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趣味,还丰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理解隐私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三、结合学生实际,提供情境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单独依靠讲解的形式势必会打压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励学生进行演绎或辩论,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四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师友结伴同行》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同学的对话视频。其中同学甲说:“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而乙说:“我觉得师生之间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视频暂停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为了让自己的言论更有说服力,笔者让学生们进行了几分钟的讨论。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内心的观点逐渐明朗,而笔者依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指导,并明确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是可以友好相处甚至成为好朋友的。双方只有互相尊重并共同为班级成长着想,才能和平友好相处。通过让学生辩论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提供微课帮助,提升自学能力
目前,初中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他们的学习精力有限,加之,有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存在误区,为此,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减弱。教师应给予学生关注,并给予学生学习支持,激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我们应尽的义务》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他们要预习的项目,其中的很多预习内容是让学生以实践的形式进行,比如,搜集资料、发掘素材,寻找身边依法办事的企业或个人,也搜集一些依法享受义务的现实例子。再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公民应履行的义务的相关条款,如,赡养老人、保护公共设施等。还可让学生搜集违反公民义务的案例以及相应的法律处理案例等,增加学生的法治知识储备,让学生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法治素养。只有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授课。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都在应用信息技术,如果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必将不会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自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将微课应用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精简教学结构、深化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为高效的课堂形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柳琴珠.微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10):21-22.
[2]陈清秀.浅谈微课在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04):37-38.
关键词:微课;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重视信息化教学,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效果。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一个分支,通过将微课应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为此,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应用微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堂形式,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精简课堂结构,形成初步认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合理设计微课视频,结合课程的内容进行精简,突出课堂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掌握课堂的重点。实现这样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如此,在目标明确的状态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权利义务伴我行》教学中,笔者依据教学的重点,根据课程目标导入微课视频,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微课视频,向学生呈现“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然后將人们维护权益的事件播放给学生,之后,为学生出示一定的问题进行思考“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有什么要遵守的规则吗?”如此,引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学生初步认识将要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结合时事政治,深化学生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其很多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分离开来,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在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时事新闻等事件,让学生学习内容更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隐私受保护》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搜集了当天在网络应用中人们的隐私被泄露的新闻,并为学生呈现了我国法律关于保护人的隐私的条例。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的认知更加全面。笔者借机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该如何做到保护自己的隐私并为他人的隐私保密呢?”然后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趣味,还丰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理解隐私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三、结合学生实际,提供情境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单独依靠讲解的形式势必会打压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励学生进行演绎或辩论,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四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师友结伴同行》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同学的对话视频。其中同学甲说:“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而乙说:“我觉得师生之间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视频暂停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为了让自己的言论更有说服力,笔者让学生们进行了几分钟的讨论。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内心的观点逐渐明朗,而笔者依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指导,并明确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是可以友好相处甚至成为好朋友的。双方只有互相尊重并共同为班级成长着想,才能和平友好相处。通过让学生辩论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提供微课帮助,提升自学能力
目前,初中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他们的学习精力有限,加之,有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存在误区,为此,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减弱。教师应给予学生关注,并给予学生学习支持,激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我们应尽的义务》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他们要预习的项目,其中的很多预习内容是让学生以实践的形式进行,比如,搜集资料、发掘素材,寻找身边依法办事的企业或个人,也搜集一些依法享受义务的现实例子。再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公民应履行的义务的相关条款,如,赡养老人、保护公共设施等。还可让学生搜集违反公民义务的案例以及相应的法律处理案例等,增加学生的法治知识储备,让学生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法治素养。只有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授课。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都在应用信息技术,如果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必将不会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自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将微课应用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精简教学结构、深化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为高效的课堂形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柳琴珠.微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10):21-22.
[2]陈清秀.浅谈微课在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0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