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学活动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情感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相长”关系,而是渗透着一种相当复杂且十分微妙的师生情感作用的教学关系。关注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发展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效地强化其智力活动,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高效发挥,从而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情感;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44-02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给实施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却事与愿违——成绩不尽人意;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很少,数学“尖子”并不愿意报考数学专业;学生学了数学知识以后无处可用,无处能用…。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和深思。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而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主要视该学科内容是否有趣、有用以及对老师是否喜欢等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载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1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積极的情感体验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我对差生从不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我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及时表扬,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城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
2 要注意创设情感环境
情感激励主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被关心、理解和重视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学生的情感不可能完全自发地产生,它需要通过教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浇灌,发掘和培养。教师饱满的热情、幽默的语言等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灵魂。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对学生的爱,具体的表现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鼓励、信任和希望;为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尝到成功的欢乐;充分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要求,使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学习数学的聪明才智,在数学知识的天地里驰骋。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并善于抓住各种培养情感的机遇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感环境,一方面教师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知过程,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高效和简捷。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所以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钻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采用以趣味问题的引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法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 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
数学教学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无情”的、枯燥的、难懂的,是没有情感的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却具有许多引发情感的因素,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和谐和美、对称美、简洁美和奇异美,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学因素,学生无疑就受到审美价值的熏陶,为陶冶学生高尚的理智情操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如牛顿二项展开式:(a+b)nC0nan+C1nan-1b1+…+Crnan-rbr+…+Cnnbn(n∈N*)
该展开式的多项系数具有对称性,并能列成一个美丽的杨辉三角。在数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就能从这些数学文化和情感因素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数学,重视数学的学习和应用。
过去的数学教学进行的是结论性的教学,只重视定理、公式、结论的讲解和应用,忽视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总是“烧中段”。经过几十年这样的教育,发现“烧中段”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介于此,国际国内数学课程改革都开始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把静态的数学教学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调查、实验、猜测、计算、验证、交流等多种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自信心、成就感等情感。在这整个过程中,立足于数学活动过程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每个步骤中都能进行探索、经历、体验、交流等体现情感教育的活动,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4 注重利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的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营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涉及到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例如大到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的数列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小到在教室里看黑板最佳位置,糖水变甜,水管截面为圆形,买瓜子时先品尝等日常琐事,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然而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加工、改造和必要的理想化,以切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有效避免了“烧中段”及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5 数学老师时常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鼓励表扬学生,让他们喜欢数学
说实在的,数学这一学科入门容易深入难,除了了解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得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老师首先要作好示例分析,并布置好对应练习,由于基础的原因,部分学生往往反映出来的感觉是听得懂就是自己不会做,每次考试总是成绩平平,甚至下降,时间一长,就丧失了信心。
其实,即使是成年人,毫无结果的劳动,也会使他灰心丧气,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如果学生从他的学习中期待不到什么成绩,他就会慢慢失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心理学家认为,鼓励和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当学生从自己学习中体验成功得到肯定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深化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尊重一个学生,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学生已经弄懂了你想教给他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还没有弄懂,这并不能说明他不愿意学习,只可能是还欠点火候。要告诉他花点时间再想一想,说些鼓励的话,积极引导他去认真思考,帮助他克服一些具体困难,与他一起分析某个数学问题,教他如何审题,如何去分析条件和结论,怎样建立数学模型对他自己能够想到的地方给予肯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更能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情感教育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课更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并调动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他们学习的责任感,自觉地养成积极、勤奋地学习行为,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高中数学;情感;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44-02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给实施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却事与愿违——成绩不尽人意;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很少,数学“尖子”并不愿意报考数学专业;学生学了数学知识以后无处可用,无处能用…。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和深思。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而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主要视该学科内容是否有趣、有用以及对老师是否喜欢等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载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1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積极的情感体验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我对差生从不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我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及时表扬,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城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
2 要注意创设情感环境
情感激励主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被关心、理解和重视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学生的情感不可能完全自发地产生,它需要通过教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浇灌,发掘和培养。教师饱满的热情、幽默的语言等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灵魂。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对学生的爱,具体的表现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鼓励、信任和希望;为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尝到成功的欢乐;充分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要求,使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学习数学的聪明才智,在数学知识的天地里驰骋。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并善于抓住各种培养情感的机遇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感环境,一方面教师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知过程,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高效和简捷。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所以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钻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采用以趣味问题的引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法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 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
数学教学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无情”的、枯燥的、难懂的,是没有情感的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却具有许多引发情感的因素,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和谐和美、对称美、简洁美和奇异美,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学因素,学生无疑就受到审美价值的熏陶,为陶冶学生高尚的理智情操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如牛顿二项展开式:(a+b)nC0nan+C1nan-1b1+…+Crnan-rbr+…+Cnnbn(n∈N*)
该展开式的多项系数具有对称性,并能列成一个美丽的杨辉三角。在数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就能从这些数学文化和情感因素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数学,重视数学的学习和应用。
过去的数学教学进行的是结论性的教学,只重视定理、公式、结论的讲解和应用,忽视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总是“烧中段”。经过几十年这样的教育,发现“烧中段”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介于此,国际国内数学课程改革都开始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把静态的数学教学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调查、实验、猜测、计算、验证、交流等多种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自信心、成就感等情感。在这整个过程中,立足于数学活动过程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每个步骤中都能进行探索、经历、体验、交流等体现情感教育的活动,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4 注重利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的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营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涉及到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例如大到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的数列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小到在教室里看黑板最佳位置,糖水变甜,水管截面为圆形,买瓜子时先品尝等日常琐事,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然而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加工、改造和必要的理想化,以切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有效避免了“烧中段”及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5 数学老师时常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鼓励表扬学生,让他们喜欢数学
说实在的,数学这一学科入门容易深入难,除了了解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得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老师首先要作好示例分析,并布置好对应练习,由于基础的原因,部分学生往往反映出来的感觉是听得懂就是自己不会做,每次考试总是成绩平平,甚至下降,时间一长,就丧失了信心。
其实,即使是成年人,毫无结果的劳动,也会使他灰心丧气,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如果学生从他的学习中期待不到什么成绩,他就会慢慢失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心理学家认为,鼓励和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当学生从自己学习中体验成功得到肯定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深化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尊重一个学生,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学生已经弄懂了你想教给他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还没有弄懂,这并不能说明他不愿意学习,只可能是还欠点火候。要告诉他花点时间再想一想,说些鼓励的话,积极引导他去认真思考,帮助他克服一些具体困难,与他一起分析某个数学问题,教他如何审题,如何去分析条件和结论,怎样建立数学模型对他自己能够想到的地方给予肯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更能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情感教育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课更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并调动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他们学习的责任感,自觉地养成积极、勤奋地学习行为,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