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有很多,课前习作点评可谓是众多方法中为学生写作助跑的较有效方式。这是我从教十几年的深刻体会。现把具体做法诉诸笔端,以飨同仁。
课前习作点评在每节语文课开课前进行,每节课按一定的顺序安排一个学生来担任习作点评的主角,首先让学生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接着进行点评,然后其他学生与习作点评者现场交流,最后教师做强调补充。
用来点评的习作,来源有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二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三是语文教师推荐的。选择文章时,可有一定的倾向性,这取决于学生的写作现状和学生阶段性的习作重点。如果学生写记叙文存在问题,就可选择记叙文;如果学生写议论文有困难,就可选择议论文。也可紧扣单元写作目标来选择文章。假若某个单元写作目标是“用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就可选择这方面的文章。选择文章的根据和理由也就决定了点评的方向,如果学习的是“用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问题,点评就要侧重于文中的描写方法。被拿来点评的文章,既可以是典范之作,也可以是有缺陷之作。典范之作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正面范本;有缺陷的习作为学生提供反面教训。两类文章对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各有千秋,应受到同等青睐。
现场交流,可以是学生毛遂自荐,也可以是教师或习作点评者提名点将。要使交流不离话、不离中心,无论是谁,在这之前都要认真谛听台上习作点评者的朗读内容及点评要点。为避免听众“走神”,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会更好。交流既可围绕自己心存的疑惑,也可谈自己的心得感受。对疑惑,台上的同学要予以释疑,令问者信服。
教师最后的强调补充,是对重点内容的重申,是对错误的纠正,是对表现良好者的激励,是对存在问题者的建议……教师究竟该怎么做取决于课堂的现实情境,教师若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耳朵认真去聆听,就一定能明白自己该说什么好。
大凡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利用一两节课专门指导学生习作,理论技巧讲了一箩筐,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写起文章来还是老调重谈,问题依然没能解决。教师的口干舌燥、苦口婆心,学生并不领情。课前习作点评可谓是教师轻松、学生欢迎、效果也佳的习作指导方式,与前者大相径庭的是学生取代了教师的“话语霸权”,成了习作指导的主人。
以这种方式进行习作指导,既锻炼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又提高了學生口语交际能力;既促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也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说促进写,评促进写,议促进写,所有的过程都在为写奠基、为写服务。长此以往,还愁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吗?
课前习作点评在每节语文课开课前进行,每节课按一定的顺序安排一个学生来担任习作点评的主角,首先让学生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接着进行点评,然后其他学生与习作点评者现场交流,最后教师做强调补充。
用来点评的习作,来源有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二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三是语文教师推荐的。选择文章时,可有一定的倾向性,这取决于学生的写作现状和学生阶段性的习作重点。如果学生写记叙文存在问题,就可选择记叙文;如果学生写议论文有困难,就可选择议论文。也可紧扣单元写作目标来选择文章。假若某个单元写作目标是“用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就可选择这方面的文章。选择文章的根据和理由也就决定了点评的方向,如果学习的是“用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问题,点评就要侧重于文中的描写方法。被拿来点评的文章,既可以是典范之作,也可以是有缺陷之作。典范之作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正面范本;有缺陷的习作为学生提供反面教训。两类文章对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各有千秋,应受到同等青睐。
现场交流,可以是学生毛遂自荐,也可以是教师或习作点评者提名点将。要使交流不离话、不离中心,无论是谁,在这之前都要认真谛听台上习作点评者的朗读内容及点评要点。为避免听众“走神”,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会更好。交流既可围绕自己心存的疑惑,也可谈自己的心得感受。对疑惑,台上的同学要予以释疑,令问者信服。
教师最后的强调补充,是对重点内容的重申,是对错误的纠正,是对表现良好者的激励,是对存在问题者的建议……教师究竟该怎么做取决于课堂的现实情境,教师若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耳朵认真去聆听,就一定能明白自己该说什么好。
大凡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利用一两节课专门指导学生习作,理论技巧讲了一箩筐,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写起文章来还是老调重谈,问题依然没能解决。教师的口干舌燥、苦口婆心,学生并不领情。课前习作点评可谓是教师轻松、学生欢迎、效果也佳的习作指导方式,与前者大相径庭的是学生取代了教师的“话语霸权”,成了习作指导的主人。
以这种方式进行习作指导,既锻炼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又提高了學生口语交际能力;既促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也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说促进写,评促进写,议促进写,所有的过程都在为写奠基、为写服务。长此以往,还愁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