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写作助跑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00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有很多,课前习作点评可谓是众多方法中为学生写作助跑的较有效方式。这是我从教十几年的深刻体会。现把具体做法诉诸笔端,以飨同仁。
  课前习作点评在每节语文课开课前进行,每节课按一定的顺序安排一个学生来担任习作点评的主角,首先让学生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接着进行点评,然后其他学生与习作点评者现场交流,最后教师做强调补充。
  用来点评的习作,来源有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二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三是语文教师推荐的。选择文章时,可有一定的倾向性,这取决于学生的写作现状和学生阶段性的习作重点。如果学生写记叙文存在问题,就可选择记叙文;如果学生写议论文有困难,就可选择议论文。也可紧扣单元写作目标来选择文章。假若某个单元写作目标是“用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就可选择这方面的文章。选择文章的根据和理由也就决定了点评的方向,如果学习的是“用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问题,点评就要侧重于文中的描写方法。被拿来点评的文章,既可以是典范之作,也可以是有缺陷之作。典范之作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正面范本;有缺陷的习作为学生提供反面教训。两类文章对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各有千秋,应受到同等青睐。
  现场交流,可以是学生毛遂自荐,也可以是教师或习作点评者提名点将。要使交流不离话、不离中心,无论是谁,在这之前都要认真谛听台上习作点评者的朗读内容及点评要点。为避免听众“走神”,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会更好。交流既可围绕自己心存的疑惑,也可谈自己的心得感受。对疑惑,台上的同学要予以释疑,令问者信服。
  教师最后的强调补充,是对重点内容的重申,是对错误的纠正,是对表现良好者的激励,是对存在问题者的建议……教师究竟该怎么做取决于课堂的现实情境,教师若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耳朵认真去聆听,就一定能明白自己该说什么好。
  大凡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利用一两节课专门指导学生习作,理论技巧讲了一箩筐,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写起文章来还是老调重谈,问题依然没能解决。教师的口干舌燥、苦口婆心,学生并不领情。课前习作点评可谓是教师轻松、学生欢迎、效果也佳的习作指导方式,与前者大相径庭的是学生取代了教师的“话语霸权”,成了习作指导的主人。
  以这种方式进行习作指导,既锻炼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又提高了學生口语交际能力;既促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也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说促进写,评促进写,议促进写,所有的过程都在为写奠基、为写服务。长此以往,还愁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吗?
其他文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许多潜在的创造智能。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去发现、去调查,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沉睡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使之升华,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无限的创造能力呢? 方法和渠道是很多的,但笔者认为不可不注意以下四点:    一、最佳心态的形成与潜在创造智能的诱发     大量实验证明,创造思维能力的出现,往
期刊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班邀请了深圳中学的教师给参加培训的老师上课。在课上,参加培训的广大高中骨干教师与深圳中学的老师们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并观看了深圳中学老师们在推行新课程标准中的示范课,广大参训人员认为:深圳中学推行新课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效果,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基础较扎实;学生学习条件较好,学习环境优良;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先进,每个教室都配备了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两位語文界的老前辈的话,肯定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和发展语感的方法和途径有三:一是在诵读中积淀语感;二是在品味中领悟语感;三是在应用中强化语感。下面我就在品味中领悟语感来谈点体会。  我在教余秋雨先生的《信客》这篇课文时,着重品味余秋
期刊
一、尝试的缘由    1、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这是由于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显然,这是个借口
期刊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这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的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當然不会好。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
期刊
当前,基础教育已进入课程改革时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课改学习中,我们有了许多疑问: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探索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应有哪些变化等等。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研究。新一轮课改强调了对教师进行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或更新,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期刊
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势在必行的,我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    每个教师必须认识到,应试教育是片面教育,甚至导致扼杀掉一部分人才。因为,它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却忽略了多数中差生,它只重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德育;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却轻视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期刊
每当学期结束,班主任又该给学生写评语了。检查学生成绩册,对学生的评语大同小异,如“学习努力,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遵守纪律……”这些八股式的套话到底有多大作用,能让学生得到多少启迪和反思?  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深思其内涵,学生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在一定时期(通常一个学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表现的综合性、启发性的书面语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常规性内容。学生在一定时期各方面
期刊
恢复高考以来,材料作文曾经是高考的主要命题形式。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典故等等。材料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要求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图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