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辣椒 这种年轻的舶来品,是如何上位的呢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倫布把辣椒从新大陆带回西班牙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这种“比胡椒好、产量很大、当地人觉得很下饭”的农作物,会在此后的几百年间迅速风靡全球。
  辣椒在1493年到达西班牙,1548年传至英国,16世纪下半叶传遍欧洲,同期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传入印度、日本,16世纪末辣椒由秘鲁经墨西哥来到中国,同时由于壬辰倭乱(万历朝鲜战争),辣椒从日本传入朝鲜,17世纪才传至东南亚各国。
  是的,辣椒从来就不是中国本土的产物。
  作为“酸甜苦辣咸”五味中最年轻的一员,辣椒的出现毫不留情地取代了花椒、胡椒等作物在辛味大军中的位置,并且叱咤食坛400年。 那么辣椒是如何上位的呢?
  没有辣椒的时代
  秦汉时期,中国南北饮食风俗已经存在明显差异,从《黄帝内经》的描述中可见一二:
  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西方者金玉之域,……其民华食而脂肥 ;北方者,……其民乐野处而乳食;南方者,……其民嗜酸而食胕;中央者,……其民食杂而不劳。
  ——《黄帝内经·素问》
  大概意思是说东部爱吃海产口味偏咸,西部吃油脂肥腻的食品,北方游牧民族爱吃乳制品,南方人爱吃酸食腐食,中原人吃杂食。此时距离辣椒进入中国还有一千多年,饮食风俗与现在江南人好甜、川湘人喜辣的口味分布还是有很大差别。
  四川在秦汉时期的口味,可以参考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的描述:“尚滋味……好辛香”。此处的“辛”指的不是辣椒,而是花椒、姜、茱萸等作物,它们是辣椒出现之前的辛辣担当;而四川自古以来也正是此类作物的优质产地之一。
  中国古代辛辣的调料并不少, 重要的除了花椒、姜、茱萸外,还有扶留藤、桂、 胡椒、芥辣、紫苏等, 在明代末年辣椒传人中国前, 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 被称为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
  辣椒PK花椒
  土生土长、外形小巧质朴、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花椒无疑是传统辛辣大军中最重要的一员,它不仅种植历史悠久,而且使用范围覆盖全国。诗经中也不乏关于花椒的记载,赞叹其开花丰收:
  有椒其馨。
  ——《诗经·周颂·动荃》
  椒聊之实, 蕃衍盈升。
  ——《诗经·唐风·椒聊》
  历史上所谓的“三香”为花椒、姜、茱萸,其中花椒为首;所谓的“五香”也是由大小茴香、丁香、桂皮、花椒组成。 由此可见,曾几何时,花椒的地位很不一般。
  参考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对于《中国古典食谱》花椒入谱比例的研究,从北魏开始,花椒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大,到唐代已经接近40%,在明代也有29.7%。然而到了明末清初,社会结构变化,加之辣椒的传入以及胡椒更广泛的使用,侵夺了花椒在辛辣调料中的地位,花椒入谱比例骤减到了20%以下。
  于是,清代以前广泛使用的花椒麻味被逐渐挤到四川一角,川菜逐渐形成麻辣兼备的格局,中原地区唯以山东等地还保留食麻的传统;传统的花椒、姜、茱萸三香,演变成了辣椒、姜、胡椒为主的格局。
  至此,漫长的花椒时代走向衰落。
  辣椒PK生姜
  生姜的地位,倒是没怎么变。不仅种植范围广泛,使用范围也比较广,直至现在也是中国饮食中重要的辛辣调料之一,三香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辣椒PK茱萸
  最无奈的,要数茱萸。
  茱萸在中国古代是十分寻常的辛辣调料,在中国民间也有九九重阳登高插茱萸的风俗,人们还相信佩戴茱萸能驱邪避恶。不过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几乎很少有人能准确地描述什么是茱萸,对于它最大的印象应该来自于课文中出现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今的茱萸已经基本退出了美食界,只有少部分地区还用于调料,更多的茱萸已经转行,开始发挥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这一切的发生,大概都是辣椒惹的祸。
  进击的辣椒
  辣椒在中国的扩张如同一出风风火火的大戏。
  我国关于辣椒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明1591年高濂所撰的《遵生八笺》中,文曰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其中“番椒”就是现在的辣椒,一个“番”字暴露了它的外来户籍。
  初入浙江
  根据明清时期各地方志记载,辣椒由盛极一时的“大帆船贸易”路线远渡重洋而来,最先进入浙江,并向周围地区扩散。
  或许是由于口味不符,此时的辣椒并没有热烈地登上餐桌,而是栽种在富贵人家的后花园用于观赏。于是江浙地区人民把辣椒写入了文学作品和园艺书目:
  凌霄花。阳壮的咍。辣椒花。把阴热窄。含笑花。情要来。红葵花……
  ——《牡丹亭·冥判》汤显祖
  几乎同期,辣椒的记载也出现在辽宁省的文献当中。
  不过该地区的辣椒更可能来自朝鲜半岛,毕竟由于缺盐,邻国的朝鲜族群众们从16世纪末起就开始用辣椒腌制改良传统泡菜了,并一举搞出如今韩国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辣白菜。
  深入湘黔
  接下来辣椒从浙江持续扩展到湖南、贵州、河北等地,这一次的出击使湘黔两省成功沦陷。
  湖南是我国最先形成的食辣省区,嘉庆年间可能已经食辣成性;民间还有“糠菜半年粮,海椒当衣裳”之说。
  明清时期战乱频发,多地社会结构重组,湖南的新移民与少数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傲气冲天、敢为人先的性格,火辣辣的辣椒遇上火辣辣的湘人瞬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湖南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省外时令蔬菜因为交通不便难以流进本土,全国食盐产量锐减,盐价逐年走高,而辣椒经济实惠,易于种植,又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食盐,增进食欲,杀菌消毒;就这样辣椒与湖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更加贫瘠的贵州山区同样是类似的情况。   昂貴的盐价难以消费,辣椒的到来给穷苦百姓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代盐、下饭;久而久之,辣椒便离不开贵州人的餐桌。
  山区土地分散,云贵高原气候多变,粮食产量远不如平原地区,可这样的条件刚好成为辣椒生长的温床,好养活的蔬菜也自然得到了大面积的种植,到道光年间辣椒种植已基本全省普及 。
  同时,传统中医认为辣椒具有祛湿、发汗的功效,而川、滇、黔、湘等“瘴疠之地”湿气太重,辣椒也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
  西抵四川
  辣椒在雍正年间来到陕西、山东;乾隆年间打入安徽、福建、两广、四川、江西、湖北等地,其他省份和地区则相对更晚。
  其中四川地区的辣椒记载比湖南迟半个世纪以上,却几乎与湖南同时迅速普及。作为清代重要的盐、糖产地,当时的四川比贵州等地富庶得多,调料品也更加丰富。不过辣椒并没有放过四川,准确地说是四川人并没有放过辣椒。
  辣椒进入四川之前,上层川菜深受鲁菜江浙菜系影响:不麻,偏甜,相对精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给四川带来了劳动力,也带来了辣椒。辣椒进入四川之后迅速与本土菜式相结合,加之独特的烹调技法诞生出了独特的四川风味。
  大量食用辣椒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最厉害的还是四川人对于辣椒的利用,为了四季能吃到辣椒,也为了更好地储藏辣椒,四川人家开始做出泡椒、糟辣椒、辣子酱、干辣椒、辣椒面、油辣子等制品,为烹饪所用,以致辣椒在川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清]徐心余《蜀游闻见录》
  到清末,现代川菜已经发展到惊人的规模,具有“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的特点,还形成了按地区的分类,计有成都、自贡、内江、泸州、宜宾、乐山等地区的流派,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各县名菜与名小吃。
  持续北上
  辣椒靠走平民路线征服了南方大部分地区,北上的过程则没有那么顺利。
  明末清初,辣椒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农业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中国人口在这阶段受到较大损耗,直至乾嘉时期才出现了飞速发展,此时的北方人满为患,南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山地垦殖高潮,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大下降,对于去腥膻的调料使用也随之减少。
  同时,在北方,满族入关带来的调料占据着料理界一定的位置,以鲁菜、京菜为代表的北方菜系符合饮食文化主流,与汉族饮食结合做出“满汉全席”受到达官贵人的追捧……所以辣椒虽然来到了北方,但没能在餐桌上大放光彩。
  渐渐地,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大层次辛辣区:
  长江中上游的辛辣重区,包括湖南 、湖北 、 江西 、贵州 、四川、重庆 、陕西南部等;
  东至朝鲜半岛,包括北京、山东、山西、陕北及关中地区,甘肃大部,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的微辣区;
  东南沿海江苏、上海 、浙江 、福建、广东等淡味区。
  辣椒时代拉开大幕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新鲜辣椒出产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中显示,2014年世界新鲜辣椒产量中国排名第一,占总产量48%。
  同样中国也是世界第一的辣椒消费国;这些数据已经远远超过了辣椒原产地的各大拉美国家。
  而单从国内辣椒种植情况来看,2017年辣椒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00万亩,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5%,占全国蔬菜面积的10%,仅次于全国大白菜的种植面积。辣椒的经济总产值超过700亿元,产值和效益位居蔬菜作物之首。
  在“不吃辣”地区的表现也并不算糟糕:“最不能吃辣”的福建培育出了辣椒王等多个优质品种;以鲁菜驰名全国的山东是我国辣椒主要产地之一,产量约占全国10%;相对偏远的新疆也出产益都红、线椒、金塔等多个品种;就连之前将辣椒用来观赏的江浙地区,也会用各色甜椒点缀菜品。
  辣椒还多了一些象征的意义:结成串的辣椒挂在农村房门上、楼上、院内,不仅便于储存,还寓意着丰收,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种种现象似乎都在说明,中国已经是一个离不开辣椒的国家。
  辣椒在餐桌上的表现更优秀。
  如今的贵州是我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制品产地,南方最大的辣椒集散地;“老干妈”也诞生于此,成为出国留学、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品”。
  川菜湘菜已经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
  嗜辣已经不再是长江中上游以及西南地区人民的专属,各种火辣辣的菜肴被大家深深地爱着:火锅、串串香、麻婆豆腐、毛血旺、兔头……
  剁椒鱼头、辣椒炒肉、香辣口味蟹、麻辣小龙虾……
  而对于现在天南海北嗜辣的吃货们来说,辣椒是如何上位并且攻破了他们的味蕾呢?
  大概只是因为太好吃了吧。
其他文献
近日,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古代人类和巨大的树懒之间的致命对峙的证据。这只树懒用后腿站立时,身高接近2米。而且,这头巨大的动物的前腿上有一组锋利的爪子。巨大的树懒生活在大约11000年前,人们普遍认为过度捕猎最终导致了它们的灭绝。  围观大飞机  当地时间5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飞机Antonov 225(安-225)在德国施科伊迪茨亮相。这架飞机尺寸惊人,长为84米,高达18米,翼展达到了89
期刊
孕期摄入咖啡因的女性所生育的孩子,在学前和学龄时更容易超重。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载文称,女性在孕期即使只饮用适量咖啡(每天1~2杯),也会导致学龄儿童超重或者肥胖的风险。  挪威公共健康研究所研究人员随访5.1万名妇女,发现孕期摄入咖啡因多少与孩子个头大小成正比。相比母亲孕期极少或从不喝咖啡的孩子,母亲孕期每天喝三杯咖啡的8岁孩子体重平均重480克。  英国等国建议孕妇每天摄入咖啡因不超过2
期刊
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手持便携式3D皮肤打印机,可以打印出多层皮肤组织,以覆盖和治愈深度伤口。这是第一个能在两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就地形成、堆积和凝固皮肤组织的设备,也是生物打印技术取得的新突破。  深度伤口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都可能受到严重损伤。目前优选的治疗方法为分层厚度皮肤移植术,是将健康的供体皮肤移植到表皮和部分真皮上。  在大伤口上进行分层厚度移植,需要
期刊
我们都知道睡眠对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还不能准确清楚地知道它如何促进思维,以及不同的睡眠阶段分别起什么作用。  近日,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假设,其概要发表在5月15日的《认知科学趋势》期刊中的“观点”栏目上,阐释了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的交替可能是如何以相异但互补的方式帮助我们解决创造性问题的。  文章的第一作者Penny Lewis(卡迪夫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说:“假设,我给你解决一个创造性难
期刊
“你喜欢看什么书?”  “科幻。”  “那不是给小孩看的吗?”  “……”  很多科幻迷都曾因为喜欢科幻,而被朋友、家长打上孩子气的标签。我们对此愤愤不平,决心和稚气划清界限,热衷于对外宣称科幻作品长于严肃分析未来可能、探索极端环境下人的内心……才不是“给小孩看的东西”。历史上科幻文学被视为儿童文学纯属误解!  然而当和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吴岩、赵海虹、凌晨、杨鹏,还有12岁的熊子嘉、葛天宇交谈
期刊
杨鹏,笔名雪孩,中国少儿科幻的旗手,出版的作品有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目前,杨鹏是迪士尼在中国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权创作米老鼠故事的签约作家。  在杨鹏看来,科幻作品对一个孩子人生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孩子能看到的本土少年科幻作品却太少了,“科幻可以留住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说留住,而不是培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慢
期刊
“这次乘坐我国自己的船、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亲眼观察到南海的海底,真为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感到骄傲。这趟海底的旅程,真像爱丽丝漫游仙境,我刚从仙境回来。”82岁的汪品先说。  5月13日,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一位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稳步爬上扶梯,登上了不满周岁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的万顷波涛中,缓缓驶向海底的沉积珊瑚礁,观察采样长逾8小时。  这位耄耋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
期刊
最近几年,日本人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巨大的变化,“葬礼”就是其中之一,葬礼费用的“明细可视化”正在推进,价格崩塌也在加剧。  日本人过去熟悉的葬礼形式正在发生巨变。与传统葬礼不同,仅家族成员参加的小型葬礼逐渐推广,吊唁的形式也由家族向个人转变。  太空葬实现对宇宙梦想  在看《星际迷航》电影长大、目睹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的一代人中,有许多都对宇宙怀抱憧憬。“太空葬”可以让他们离世后实现对宇宙的梦想。
期刊
看科幻、武侠等作品长大  问:能谈谈您的创作经历吗?  超侠:正式发表科幻作品是在高一的时候,但其实小学就开始写科幻武侠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有科幻武侠的感觉,后来我的作品大都带着科幻、武侠的色彩。高中的时候,我才开始写发明类的科幻作品,也写科幻小说,写完投给《科幻大王》等杂志,第一篇发表的科幻作品是《决斗》。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很大,每晚的娱乐就是写科幻小说。当时就写了好几十万字投给了某杂志。大学的
期刊
西府海棠  小乔木,高达2.5—5米,树枝直立性强;小枝细弱圆柱形,嫩时被短柔毛,老时脱落,紫红色或暗褐色,具稀疏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无毛或仅边缘有绒毛,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产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云南。海拔100—2400米。为常见栽培的果树及观赏树。树姿直立,花朵密集。果味酸甜,可供鲜食及加工用。  芭蕉  植株高2.5-4米。葉片长圆形,长2—3米,宽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