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1日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达成协议时正好是当日零点刚过,有人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认为子时“阳气升,万物滋”,所有的一切都意味着好兆头,中美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也可以参照中欧模式解决。然而没过几天,人们的“欣快症”很快消退了。
按照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来自中国的棉布等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中欧双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对这10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欧盟承诺在2005~2007年期间,对于这10类产品之外的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第242条款;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这一条款。
但是,根据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在1995~2005年的过渡期后,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美要取消所有纺织品的贸易配额。在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违规设限后,欧盟的谈判底线是中国10种纺织品进口年增幅为7.5%,最多可以放宽到10%,现在这个数字为8%~12.5%,表面上是欧盟的让步,实际上是中国的让步,因为2000~2004年间在配额制下,中国向欧盟出口纺织品增值年均达24%。
再说欧盟只是克制使用对中国设限的条款,并不意味着它会完全停止使用。此外,这一特定的延长过渡期只是针对中国而设,因此全中国业界将失去很大的应得市场份额,让其他出口国得渔人之利。
6月16日,商务部紧急召集各主要纺织大省经贸委负责人在南京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和确定中欧纺织品协议之后的“配额分配方案”。没想到,商务部在会上推出的新配额分配方案几乎遭到一致否决。每家企业都希望通过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方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利益难以平衡。
国外烽烟还没有散去,国内又争得焦头烂额,谁来拯救中国纺织业?
贸易保护没有天堂
在中国入关谈判中,1995~2005年的过渡期后,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纺织品的贸易配额,是我们在其他关键领域作出让步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的愿望怎么会落空呢?这与我们对WTO的偏见有关。大量事实表明,WTO不是自由贸易的天堂,它常常成为贸易伙伴利益角逐的战场——双方挥舞着保护主义的大棒,为了国家利益不择手段。
就在8个月前,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还侃侃而谈:我们并不怕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这一论断在今天看来有点石破天惊:“我们并不怕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因为限制措施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程序来进行,不是随意性的。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纺织品进口国。如果没有中国产品,这些国家的消费者要花多得多的钱去买别的产品。所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最大的受害者是进口国的消费者。”
事实是美国并没有遵守规则。4月4日,美国宣布对中国生产的棉制衬衫及上衣、棉制长裤、棉制和人造纤维内衣3大类出口纺织品发起为期90天的调查。5月13日,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美国就决定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美国也不怕损害自己消费者利益,因为美国知道,就业、国家整体战略利益比便宜衣服重要得多!通过此次设限,美国可以通过经济稳固自己的政治后院。
2004年6月,布什政府与多米尼加等6国签署《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并期望在此基础上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布什政府为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设置障碍,可以赢取美国纺织业制造商和中美洲国家对《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支持。这从6月14日在纽约开幕的第6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上能看出来,许多美国纺织品和成衣进口商已经不敢轻易向中国企业下订单,转向印度或拉美地区。
产业保护刻不容缓
加入WTO近4年,中国像一个遵守纪律的小学生一样严格履行着自己的义务,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但轮到享受权利时,中国却成了扰乱别人市场,制造贸易不平衡的罪魁祸首,为什么会这样呢?造成中国与欧美间纺织品贸易争端的直接原因,是欧美直到2005年1月1日配额取消时才开放自己的市场,中国纺织品对这些国家出口的激增是可以预料的。欧美对此佯装不见,背后却藏着贸易保护的大棒(第242条款),中国人小心谨慎,自己限制出口,结果换来的是设限制裁。
造成中国与欧美间纺织品贸易争端的间接原因,则是中国处在世界产业分工的最下游,美国可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进口,我们却不能限制美国的芯片进口;美国可以不卖给中国高科技产品,中国不卖给美国纺织品就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可以制裁中国,中国却很难制裁美国。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经济领域。
从更深层次上讲,中国目前的外贸现状来自于一种错位的经济观。世界上很少有人否定中国是后发国家,却很少有人建议中国实行一切后发国家都必须施行的经济政策——产业保护。市场不会自动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人告诉中国人这一点。
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是靠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在他们强大后,便开始鼓吹自由贸易,以便摧毁其他国家可能出现的产业优势。
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比较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在农业上求得发展;第二个阶段是,用商业限制政策,促进工业、渔业、海运事业和国外贸易的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早就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目前我们应进入第二阶段,用商业限制政策发展自己的工业能力。
中国不能老是为别人干苦力,人类文明史上苦力从来是没有发言权的,鼓吹自由主义的经济强国最喜欢苦力间的竞争,以便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这就是欧美只对中国设限,希望在印度、拉美等其他市场进口纺织品的真正原因。
6月12日晚(布鲁塞尔时间),又有消息传来,欧盟已决定对中国两种劳保鞋实施反倾销调查。另外,欧盟7月还将可能针对来自中国的自行车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在别人保护主义大棒下低头,中国只能在自己产业保护政策下卧薪尝胆!
按照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来自中国的棉布等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中欧双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对这10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欧盟承诺在2005~2007年期间,对于这10类产品之外的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第242条款;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这一条款。
但是,根据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在1995~2005年的过渡期后,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美要取消所有纺织品的贸易配额。在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违规设限后,欧盟的谈判底线是中国10种纺织品进口年增幅为7.5%,最多可以放宽到10%,现在这个数字为8%~12.5%,表面上是欧盟的让步,实际上是中国的让步,因为2000~2004年间在配额制下,中国向欧盟出口纺织品增值年均达24%。
再说欧盟只是克制使用对中国设限的条款,并不意味着它会完全停止使用。此外,这一特定的延长过渡期只是针对中国而设,因此全中国业界将失去很大的应得市场份额,让其他出口国得渔人之利。
6月16日,商务部紧急召集各主要纺织大省经贸委负责人在南京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和确定中欧纺织品协议之后的“配额分配方案”。没想到,商务部在会上推出的新配额分配方案几乎遭到一致否决。每家企业都希望通过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方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利益难以平衡。
国外烽烟还没有散去,国内又争得焦头烂额,谁来拯救中国纺织业?
贸易保护没有天堂
在中国入关谈判中,1995~2005年的过渡期后,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纺织品的贸易配额,是我们在其他关键领域作出让步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的愿望怎么会落空呢?这与我们对WTO的偏见有关。大量事实表明,WTO不是自由贸易的天堂,它常常成为贸易伙伴利益角逐的战场——双方挥舞着保护主义的大棒,为了国家利益不择手段。
就在8个月前,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还侃侃而谈:我们并不怕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这一论断在今天看来有点石破天惊:“我们并不怕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因为限制措施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程序来进行,不是随意性的。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纺织品进口国。如果没有中国产品,这些国家的消费者要花多得多的钱去买别的产品。所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最大的受害者是进口国的消费者。”
事实是美国并没有遵守规则。4月4日,美国宣布对中国生产的棉制衬衫及上衣、棉制长裤、棉制和人造纤维内衣3大类出口纺织品发起为期90天的调查。5月13日,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美国就决定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美国也不怕损害自己消费者利益,因为美国知道,就业、国家整体战略利益比便宜衣服重要得多!通过此次设限,美国可以通过经济稳固自己的政治后院。
2004年6月,布什政府与多米尼加等6国签署《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并期望在此基础上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布什政府为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设置障碍,可以赢取美国纺织业制造商和中美洲国家对《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支持。这从6月14日在纽约开幕的第6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上能看出来,许多美国纺织品和成衣进口商已经不敢轻易向中国企业下订单,转向印度或拉美地区。
产业保护刻不容缓
加入WTO近4年,中国像一个遵守纪律的小学生一样严格履行着自己的义务,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但轮到享受权利时,中国却成了扰乱别人市场,制造贸易不平衡的罪魁祸首,为什么会这样呢?造成中国与欧美间纺织品贸易争端的直接原因,是欧美直到2005年1月1日配额取消时才开放自己的市场,中国纺织品对这些国家出口的激增是可以预料的。欧美对此佯装不见,背后却藏着贸易保护的大棒(第242条款),中国人小心谨慎,自己限制出口,结果换来的是设限制裁。
造成中国与欧美间纺织品贸易争端的间接原因,则是中国处在世界产业分工的最下游,美国可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进口,我们却不能限制美国的芯片进口;美国可以不卖给中国高科技产品,中国不卖给美国纺织品就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可以制裁中国,中国却很难制裁美国。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经济领域。
从更深层次上讲,中国目前的外贸现状来自于一种错位的经济观。世界上很少有人否定中国是后发国家,却很少有人建议中国实行一切后发国家都必须施行的经济政策——产业保护。市场不会自动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人告诉中国人这一点。
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是靠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在他们强大后,便开始鼓吹自由贸易,以便摧毁其他国家可能出现的产业优势。
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比较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在农业上求得发展;第二个阶段是,用商业限制政策,促进工业、渔业、海运事业和国外贸易的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早就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目前我们应进入第二阶段,用商业限制政策发展自己的工业能力。
中国不能老是为别人干苦力,人类文明史上苦力从来是没有发言权的,鼓吹自由主义的经济强国最喜欢苦力间的竞争,以便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这就是欧美只对中国设限,希望在印度、拉美等其他市场进口纺织品的真正原因。
6月12日晚(布鲁塞尔时间),又有消息传来,欧盟已决定对中国两种劳保鞋实施反倾销调查。另外,欧盟7月还将可能针对来自中国的自行车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在别人保护主义大棒下低头,中国只能在自己产业保护政策下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