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48-02
据传中国的汉字是仓颉所造,始出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是一个美丽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徜徉在文字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帧帧碑刻、一幅幅书法作品,如今几人手写汉字,电脑打字已成为工作的主要渠道,无纸化办公愈来愈成为人们的重点,手写文字已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其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已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纵观工作中的国人们,汉字的书写惨不忍睹,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如何写出赏心悦目的汉字呢?从以下四方面简述之。
一、汉字的书写姿势问题
书写姿势是写字的基础,正确的书写姿势包括坐姿和执笔方法。首先是坐姿:上身要端正,左右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头正,稍向前倾,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写字时头过低,而且有的学生还歪着脖子呈窥视状态写字,长此下去会严重影响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造成近视、斜视,生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背要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有一定距离,大约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面上与肩同宽;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有利于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其次是执笔方法,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笔尖上2厘米左右位置,笔杆斜靠在虎口处。
汉字的书写与我们的普通话一样重要,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写好汉字是每个公民神圣的职责,培养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陶冶人志趣高雅的情操。手写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用笔的规律的问题
正确的执笔方法不等于写出优美的汉字,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需而宽”,意思是说虽说执笔无定法,但一定还要使虚宽。王献之在写字时,由于执笔太松垮,而被在后观看的王羲之一把把笔抽了出来。这个简单的例子,仿佛告诉大家执笔要切紧勿松,切勿认为执笔越紧就越好呢?其实非然也,执笔需要有一定的力度,执笔紧固然可以稳定的控制笔杆,手握笔杆越紧,手掌和手腕便跟着牢牢锁紧,转笔自然不会灵活。反之,握笔太松,运笔时肯定容易脱笔,手上无力 ,笔都拿不稳,又怎能写出有筋骨的字呢?执笔讲究的是虚与实,即“执之欲紧,死指活腕,指实掌虚”。
三、关于字体结构的规律的阐述
汉字流传至今,传情达意,可以说,每个汉字的创造都有它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它的深刻内涵和特殊意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典籍浩如烟海,中国汉字成千上万,而且它的形体、意义古今都发生巨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汉字的书写结构规律。所谓结构从广义上讲,指组成汉字各个要素之间,各个空间之间自然和谐的美。从狭义角度说,组成汉字结构的几个基本方式,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又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从汉字书写的结构规律说,唐代的书法家欧阳修专门研究过书写的结构规律,并进行了整理,总结了汉字结构“三十六法”。指出学习汉字书写米字格还是好用的,如今小学生写字通常采用田字格,当然也是可以的,书写时充分利用好田字格中的每一个小格,那是为汉字设定的点,这样就有了结构、空间布局作为参考。掌握汉字书写的结构不是朝夕之事,要端正书写态度,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写纯正。
书写不仅讲究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更讲究的线条之外的美,即“留白”美。練习时先看后写,对照后再修改,力求做到笔画的准确。书写“请”字时,横划比较多,注意长短有别、粗细不能平均分配,横划的穿插,体现留白美。笔画之间的退让,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谦让,书法是一种可以通过笔杆子抒发心迹的艺术,书法是心的迹象、境的融化,是以艺术方式表达出的人格之美。
四、针对汉字书写章法技巧的概说
汉字书写中章法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气脉相连。犹如一颗颗散乱的珍珠,把它们串连起来,围成项链,才有精美的工艺品出现。汉字的书写亦如此。气脉恰似一条无形的线,把一个个形体不同的汉字连缀起来,成为一件有魅力的艺术品,气脉通贯其间,作品才产生气韵和神采。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关于书法的要领一说,他将章法技巧概括为“骨气”二字,非常精辟。他还阐发说:“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可见。“骨气”之重要。文字书写总是依附于心境高远,章法的一次创造,只有创造出独特的章法,才能体现一幅作品的独特意境。在这个意义上看,章法的创造就是意境的创造,其仍然有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又凝显于笔端。
据传中国的汉字是仓颉所造,始出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是一个美丽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徜徉在文字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帧帧碑刻、一幅幅书法作品,如今几人手写汉字,电脑打字已成为工作的主要渠道,无纸化办公愈来愈成为人们的重点,手写文字已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其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已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纵观工作中的国人们,汉字的书写惨不忍睹,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如何写出赏心悦目的汉字呢?从以下四方面简述之。
一、汉字的书写姿势问题
书写姿势是写字的基础,正确的书写姿势包括坐姿和执笔方法。首先是坐姿:上身要端正,左右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头正,稍向前倾,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写字时头过低,而且有的学生还歪着脖子呈窥视状态写字,长此下去会严重影响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造成近视、斜视,生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背要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有一定距离,大约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面上与肩同宽;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有利于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其次是执笔方法,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笔尖上2厘米左右位置,笔杆斜靠在虎口处。
汉字的书写与我们的普通话一样重要,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写好汉字是每个公民神圣的职责,培养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陶冶人志趣高雅的情操。手写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用笔的规律的问题
正确的执笔方法不等于写出优美的汉字,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需而宽”,意思是说虽说执笔无定法,但一定还要使虚宽。王献之在写字时,由于执笔太松垮,而被在后观看的王羲之一把把笔抽了出来。这个简单的例子,仿佛告诉大家执笔要切紧勿松,切勿认为执笔越紧就越好呢?其实非然也,执笔需要有一定的力度,执笔紧固然可以稳定的控制笔杆,手握笔杆越紧,手掌和手腕便跟着牢牢锁紧,转笔自然不会灵活。反之,握笔太松,运笔时肯定容易脱笔,手上无力 ,笔都拿不稳,又怎能写出有筋骨的字呢?执笔讲究的是虚与实,即“执之欲紧,死指活腕,指实掌虚”。
三、关于字体结构的规律的阐述
汉字流传至今,传情达意,可以说,每个汉字的创造都有它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它的深刻内涵和特殊意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典籍浩如烟海,中国汉字成千上万,而且它的形体、意义古今都发生巨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汉字的书写结构规律。所谓结构从广义上讲,指组成汉字各个要素之间,各个空间之间自然和谐的美。从狭义角度说,组成汉字结构的几个基本方式,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又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从汉字书写的结构规律说,唐代的书法家欧阳修专门研究过书写的结构规律,并进行了整理,总结了汉字结构“三十六法”。指出学习汉字书写米字格还是好用的,如今小学生写字通常采用田字格,当然也是可以的,书写时充分利用好田字格中的每一个小格,那是为汉字设定的点,这样就有了结构、空间布局作为参考。掌握汉字书写的结构不是朝夕之事,要端正书写态度,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写纯正。
书写不仅讲究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更讲究的线条之外的美,即“留白”美。練习时先看后写,对照后再修改,力求做到笔画的准确。书写“请”字时,横划比较多,注意长短有别、粗细不能平均分配,横划的穿插,体现留白美。笔画之间的退让,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谦让,书法是一种可以通过笔杆子抒发心迹的艺术,书法是心的迹象、境的融化,是以艺术方式表达出的人格之美。
四、针对汉字书写章法技巧的概说
汉字书写中章法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气脉相连。犹如一颗颗散乱的珍珠,把它们串连起来,围成项链,才有精美的工艺品出现。汉字的书写亦如此。气脉恰似一条无形的线,把一个个形体不同的汉字连缀起来,成为一件有魅力的艺术品,气脉通贯其间,作品才产生气韵和神采。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关于书法的要领一说,他将章法技巧概括为“骨气”二字,非常精辟。他还阐发说:“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可见。“骨气”之重要。文字书写总是依附于心境高远,章法的一次创造,只有创造出独特的章法,才能体现一幅作品的独特意境。在这个意义上看,章法的创造就是意境的创造,其仍然有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又凝显于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