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郑大听过石家庄42中学田丽霞老师的教育讲座,令我很受触动,感受最深的是她的教育理念——无痕教育。“无痕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教育者的接触、交流、体验,与教育者的意志产生共鸣,在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不留痕迹地接受了教育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运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效果很不错。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让学生记生字,背词语解释,背诗句意思,经常硬性的去要求他们去死记硬背一些书上的东西,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素养的养成”。而语文素养的养成,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去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听课和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学语文。山东人把学语文比作腌咸菜,在母语环境中学语文,如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环境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我们的实践中认为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能力的综合。只有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一举一动的去感染他们,养成一种自身的内在的一种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教育,应该从四个方面去着手:
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关注语境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即对语言文字所具备的敏锐感觉,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语感不仅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且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的。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就组成要素来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等构成。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是处于基础地位的。所以我们把培养语感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工作,因为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
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任何言语实践活动都必须围绕语汇、语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其中的语用是最直接的实践活动,是个体言语实践和群体言语实践的对接。言语实践在语感培养方面的具体操作就包括了这样方法: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现在语言学习普遍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造成学生语感能力较弱。
3.强化训练,锻炼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要在严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才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在语感训练中做到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由易到难,要求逐步提高才会产生理想的训练效果。
4.掌握规律,强化语感。语感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感性经验层面上,还要在学习分析语文知识中取得理性认识和经验,并在新的言语活动中广泛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语感的质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理性知识,在练习中取得理性经验,要并举传授理法知识与训练语感能力。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是语感要素之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必要条件,它为语感培养提供了理性经验,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这样,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是效率和目标统一的快乐活动,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厌倦乏味的苦役。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让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注意感情的培养,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挖掘审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避免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等。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持久而强烈,语文教学自然就会轻松起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预习,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为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做好组织保障。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课堂的内涵和外延扩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空前受到学生欢迎的程度占据了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小半江山。读书报告会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不一而足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只要不是作秀,就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益。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让学生记生字,背词语解释,背诗句意思,经常硬性的去要求他们去死记硬背一些书上的东西,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素养的养成”。而语文素养的养成,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去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听课和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学语文。山东人把学语文比作腌咸菜,在母语环境中学语文,如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环境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我们的实践中认为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能力的综合。只有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一举一动的去感染他们,养成一种自身的内在的一种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教育,应该从四个方面去着手:
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关注语境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即对语言文字所具备的敏锐感觉,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语感不仅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且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的。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就组成要素来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等构成。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是处于基础地位的。所以我们把培养语感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工作,因为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
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任何言语实践活动都必须围绕语汇、语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其中的语用是最直接的实践活动,是个体言语实践和群体言语实践的对接。言语实践在语感培养方面的具体操作就包括了这样方法: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现在语言学习普遍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造成学生语感能力较弱。
3.强化训练,锻炼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要在严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才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在语感训练中做到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由易到难,要求逐步提高才会产生理想的训练效果。
4.掌握规律,强化语感。语感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感性经验层面上,还要在学习分析语文知识中取得理性认识和经验,并在新的言语活动中广泛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语感的质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理性知识,在练习中取得理性经验,要并举传授理法知识与训练语感能力。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是语感要素之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必要条件,它为语感培养提供了理性经验,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这样,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是效率和目标统一的快乐活动,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厌倦乏味的苦役。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让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注意感情的培养,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挖掘审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避免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等。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持久而强烈,语文教学自然就会轻松起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预习,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为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做好组织保障。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课堂的内涵和外延扩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空前受到学生欢迎的程度占据了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小半江山。读书报告会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不一而足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只要不是作秀,就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