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教材中的一些活动与学生生活脱离,有些活动学生难参与其中或不能很好地参与。这样就不能激发性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很好发挥,就达不成高校课堂的目的。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根据所教知识和自己学生的实际,自主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生活,更轻松、更灵活、更有趣、更具有活力,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这些活动一定要有创造性,也要遵循一定原则。
1.活动设计要与学生生活习习相关,要精要巧,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趣,难度要适当,具有可操作性
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有利于突破难点,利于知识的快速掌握。
我在教学求平均数,就自主设计了以下活动。
老师拿了一些卡片(20张不让学生知道),发给4个同学,有多有少。
老师设问:老师公平吗?学生肯定回答不公平。
老师再设问:你能帮老师公平地分给这4个同学吗?
这个问题一出,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来帮老师公平分卡。
学生有二种方法:一种是把多的匀给少的,直到每个同学5张;二种是先把4个同学的卡片全部收拢,数一数,共20张,然后每个同学分5张,刚好。
问:为什么公平?答:因为每个人一样多。
老师引导,平均每个同学的张数,就是平均数。
老师再问第二种分法是怎样做的(步骤),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列:把4个同学的张数加起来,共20张。
共20张→是总数(或总量)师指明。
4人→是应分份数(师指明)。
20÷4=5(张)→5张是平均数(师指明)。
学生根据上面式子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总数÷份数
2.如果新旧知识有联系,活动设计要做到能承旧接新,自然过度,有几个小阶梯,这样利于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
比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列法时,先设计423+62
问:怎样列竖式?
答:相同数位对齐。(其他略)
再设计423.35+62.247=
问:怎样列竖式?
学生列出来有几种,如下:
423.34+62.247或423.35+62.247
问:我们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去掉看看哪一种列对了?
生肯定回答前一种错,后一种对了。
问:为什么?答:因为后一种相同数位对齐了(其他略)。
老师又问:那么小数部分数位应怎样对?
生应该答出来: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再说明为什么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要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单位相同,才能加减。
老师设问:423.35-62.247=怎样列竖式?
这样就把新知识分几个小阶梯教学,学生就会不陌生、不盲然,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达到变难为易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师自主设计活动要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学知情况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一定要有创造性,也要遵循一定原则。
1.活动设计要与学生生活习习相关,要精要巧,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趣,难度要适当,具有可操作性
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有利于突破难点,利于知识的快速掌握。
我在教学求平均数,就自主设计了以下活动。
老师拿了一些卡片(20张不让学生知道),发给4个同学,有多有少。
老师设问:老师公平吗?学生肯定回答不公平。
老师再设问:你能帮老师公平地分给这4个同学吗?
这个问题一出,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来帮老师公平分卡。
学生有二种方法:一种是把多的匀给少的,直到每个同学5张;二种是先把4个同学的卡片全部收拢,数一数,共20张,然后每个同学分5张,刚好。
问:为什么公平?答:因为每个人一样多。
老师引导,平均每个同学的张数,就是平均数。
老师再问第二种分法是怎样做的(步骤),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列:把4个同学的张数加起来,共20张。
共20张→是总数(或总量)师指明。
4人→是应分份数(师指明)。
20÷4=5(张)→5张是平均数(师指明)。
学生根据上面式子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总数÷份数
2.如果新旧知识有联系,活动设计要做到能承旧接新,自然过度,有几个小阶梯,这样利于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
比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列法时,先设计423+62
问:怎样列竖式?
答:相同数位对齐。(其他略)
再设计423.35+62.247=
问:怎样列竖式?
学生列出来有几种,如下:
423.34+62.247或423.35+62.247
问:我们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去掉看看哪一种列对了?
生肯定回答前一种错,后一种对了。
问:为什么?答:因为后一种相同数位对齐了(其他略)。
老师又问:那么小数部分数位应怎样对?
生应该答出来: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再说明为什么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要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单位相同,才能加减。
老师设问:423.35-62.247=怎样列竖式?
这样就把新知识分几个小阶梯教学,学生就会不陌生、不盲然,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达到变难为易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师自主设计活动要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学知情况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