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景区标示语翻译的特点,试图建构一种专门针对旅游景区标识语的语用翻译模式,此模式认为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标识的语境功能及其对原语读者的语境效果,并通过语境效果的预设、推理等过程找到译文对外国游客的语境关联,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境等效。
关键词语境效果 旅游景区标识语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An Exploration of the Pragmatic Model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 Exemplified by the Stone Elephant Lake in Sichuan Province
ZHOU Ji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Chengd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225)
Abstract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pragmatic model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 at the basis of relevance theory. This model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gain a thorough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textual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public sign and its contextual effect on the original readers. Then, through an inference and a presupposition of the contextual effect on foreign visitors, the translator will be able to figure out the contextual relev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o the foreign tourists so as to achieve the contextual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Key wordscontextual effect;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
0 导言
旅游景区标示语具有规范、调节、制约、信息等功能,其翻译的质量不仅直接反映译者水平的高低,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游客对此景点的印象。四川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在省内各景区标识语的翻译中却出现了不少错误。这与译者对景区标识语翻译的特点与规律、景区标识语翻译的语境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缺省有很大关系。鉴于此,本文拟从关联理论的语境效果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以我省石像湖景区的标识语翻译为例,探究一种符合国际惯例与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标识语语用翻译模式。
1 景区标识语语用翻译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1986年,Sperber与英国学者Wilson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把交际视为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认知环境①(cognitive environment)的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是人们交际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关联性指人们理解话语时在新的话语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的一种联系。而语境效果是衡量关联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二者之间呈正比关系,即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而听话人处理信息时在心理上付出的努力(processing efforts)和关联性呈反比。即付出的努力越多,话语的关联性就越弱;如果理解话语时心理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那就说明话语具有最大的关联性,获得了最大的语境效果(Sperber,D.&D.Wilson, 2001)。此后,Sperber和W ilson的学生Gutt结合翻译,在其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解释(interlingual interpretive use),翻译实践可以通过在语境中寻找关联来处理翻译问题(Gutt, 2004)。翻译的目的就是用另一种语言来解释源语中所表述的内容,译者应该按照最相关的方式在译语中重新表述原作者的思想(Gutt,2001)。关联翻译理论认为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intentions)与译文读者的期盼(expectation)相吻合。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作为交际功能较强的翻译,通常具有信息功能与祈使功能。因此,译者须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认知语境,使标识语所要传达的交际意图与外国游客的心理期待之间吻合,这样才能让游客获得语境效果,使标识语的功能充分体现。
2 关于旅游景区标识语语用翻译模式的建构
笔者根据标识语不同的语境功能,首先将景区一般性标识语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提示性、指示性与祈使性。第一类标识语旨在对游客温馨提示,让其感受人文关怀或对游客行为提出要求。第二类标识语旨在为游客提供旅游出行及旅游路线的必要信息。第三类标识语旨在劝导、约束或禁止游客的某类行为。
笔者在四川石象湖景区收集资料时发现一般性标识语翻译有大量语用错误,提示语误译如台阶旁一“当心滑跌”的标示语被译作 “Caution slip”(谨慎滑倒)。Caution 可作动词或名词,意为小心,谨慎。而slip作不及物动词意为滑到。这样直接对译让外国游客就有了误解:先谨慎,然后跌倒。这样的错误是译者根本没有考虑此标识语在汉语语境中有何语境效果,未能找到其在英语语境中的关联性所致,也未考虑如何减少目的语读者所付出的心理努力。 “当心滑跌”的语境含义是此处路面较滑,目的是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而在英语文化中,提醒游客的标识语往往简洁明了,通常用形容词来标示某地点的状态,以达到提示的语境效果:如当心滑跌可译为 “slippery”, 为了表示强调,往往在其后加感叹号。指示语的误译如“前方300米游湖”被译作lake traveling 300m in the front. 表面上好像没有错误,可是分析原文的语境:游客若要乘船游湖,朝前方行走300米。这一译法中lake traveling与300m in the front之间并未有任何间隔符号如冒号。如对译成中文便是湖朝前旅行了300米。而且traveling一词多指长途旅行与出国旅行,in the front多表示某范围内的前面部分。两者与该标识语具体语境的关联较弱。故此处可改为Boating: 300m ahead/forward。祈使性标示语的误译如“不喧哗吵闹”被译为 “Keep silent”(保持沉默)。 这一译法不仅没有把原文语境效果显现,而且会伤害游客的情感。不喧哗吵闹难道就意味着必须沉默不语(silent),话都不能讲么?可见,译者丝毫没有考虑到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会造成什么样的心理或情感反应,这样会使游客反复付出言语努力去思考为何要保持沉默,这样原文与预设语境效果的关联性被降至最低,甚至会让游客产生厌恶或抵触的情绪。此处可改为Please do not make noise。
针对上述三种非文化负载型标识语的误译分析,笔者基于关联理论语境效果与最佳关联性,将标识语的语用翻译模式如图1所示,归纳如下。
由图1可知,译者要恰当翻译景区标识语,首先要正确理解标识语的类型和功能;其次要准确理解汉语标识语的意义及语境功能。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原标识语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获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要在译文中达到这种语境效果的等效,译者还必须注意汉语标识语的语用功能,注意从汉语标识语的角度看其在汉语语境中的含义。最后用尽可能少的花费目标语读者言语处理努力的目标语表达其意义。在翻译后获得的几个版本中,还要经过反复对比与斟酌,找出最符合该标识语语境功能的一种版本。
3 结语
旅游景区标识语的主要交流对象是游客,具有信息性、交际性与功能性等特点,所以其翻译也必须置于相应的语境进行。关联理论为旅游景区标识语语用翻译模式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遵循这样一种语用翻译模式能让译者清楚了解每种景区标识语的语境功能,最大限度避免了译者因忽略原标识语语用功能的胡译与死译,也弥补了由于忽视外国游客的心理与文化特点或所要付出的心理努力而让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可读性较差等不足。
本文为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四川省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研究”(项目编号:SCWY09-13)成果之一
注释
①认知环境:人们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
参考文献
[1]Sperber,D.&D.Wilson.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李瑶.从关联角度看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J].求索,2005(5):163-164.
[4]黄田.语境角色认知与公示语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100-103.
关键词语境效果 旅游景区标识语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An Exploration of the Pragmatic Model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 Exemplified by the Stone Elephant Lake in Sichuan Province
ZHOU Ji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Chengd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225)
Abstract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pragmatic model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 at the basis of relevance theory. This model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gain a thorough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textual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public sign and its contextual effect on the original readers. Then, through an inference and a presupposition of the contextual effect on foreign visitors, the translator will be able to figure out the contextual relev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o the foreign tourists so as to achieve the contextual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Key wordscontextual effect;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
0 导言
旅游景区标示语具有规范、调节、制约、信息等功能,其翻译的质量不仅直接反映译者水平的高低,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游客对此景点的印象。四川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在省内各景区标识语的翻译中却出现了不少错误。这与译者对景区标识语翻译的特点与规律、景区标识语翻译的语境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缺省有很大关系。鉴于此,本文拟从关联理论的语境效果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以我省石像湖景区的标识语翻译为例,探究一种符合国际惯例与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标识语语用翻译模式。
1 景区标识语语用翻译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1986年,Sperber与英国学者Wilson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把交际视为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认知环境①(cognitive environment)的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是人们交际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关联性指人们理解话语时在新的话语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的一种联系。而语境效果是衡量关联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二者之间呈正比关系,即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而听话人处理信息时在心理上付出的努力(processing efforts)和关联性呈反比。即付出的努力越多,话语的关联性就越弱;如果理解话语时心理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那就说明话语具有最大的关联性,获得了最大的语境效果(Sperber,D.&D.Wilson, 2001)。此后,Sperber和W ilson的学生Gutt结合翻译,在其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解释(interlingual interpretive use),翻译实践可以通过在语境中寻找关联来处理翻译问题(Gutt, 2004)。翻译的目的就是用另一种语言来解释源语中所表述的内容,译者应该按照最相关的方式在译语中重新表述原作者的思想(Gutt,2001)。关联翻译理论认为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intentions)与译文读者的期盼(expectation)相吻合。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作为交际功能较强的翻译,通常具有信息功能与祈使功能。因此,译者须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认知语境,使标识语所要传达的交际意图与外国游客的心理期待之间吻合,这样才能让游客获得语境效果,使标识语的功能充分体现。
2 关于旅游景区标识语语用翻译模式的建构
笔者根据标识语不同的语境功能,首先将景区一般性标识语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提示性、指示性与祈使性。第一类标识语旨在对游客温馨提示,让其感受人文关怀或对游客行为提出要求。第二类标识语旨在为游客提供旅游出行及旅游路线的必要信息。第三类标识语旨在劝导、约束或禁止游客的某类行为。
笔者在四川石象湖景区收集资料时发现一般性标识语翻译有大量语用错误,提示语误译如台阶旁一“当心滑跌”的标示语被译作 “Caution slip”(谨慎滑倒)。Caution 可作动词或名词,意为小心,谨慎。而slip作不及物动词意为滑到。这样直接对译让外国游客就有了误解:先谨慎,然后跌倒。这样的错误是译者根本没有考虑此标识语在汉语语境中有何语境效果,未能找到其在英语语境中的关联性所致,也未考虑如何减少目的语读者所付出的心理努力。 “当心滑跌”的语境含义是此处路面较滑,目的是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而在英语文化中,提醒游客的标识语往往简洁明了,通常用形容词来标示某地点的状态,以达到提示的语境效果:如当心滑跌可译为 “slippery”, 为了表示强调,往往在其后加感叹号。指示语的误译如“前方300米游湖”被译作lake traveling 300m in the front. 表面上好像没有错误,可是分析原文的语境:游客若要乘船游湖,朝前方行走300米。这一译法中lake traveling与300m in the front之间并未有任何间隔符号如冒号。如对译成中文便是湖朝前旅行了300米。而且traveling一词多指长途旅行与出国旅行,in the front多表示某范围内的前面部分。两者与该标识语具体语境的关联较弱。故此处可改为Boating: 300m ahead/forward。祈使性标示语的误译如“不喧哗吵闹”被译为 “Keep silent”(保持沉默)。 这一译法不仅没有把原文语境效果显现,而且会伤害游客的情感。不喧哗吵闹难道就意味着必须沉默不语(silent),话都不能讲么?可见,译者丝毫没有考虑到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会造成什么样的心理或情感反应,这样会使游客反复付出言语努力去思考为何要保持沉默,这样原文与预设语境效果的关联性被降至最低,甚至会让游客产生厌恶或抵触的情绪。此处可改为Please do not make noise。
针对上述三种非文化负载型标识语的误译分析,笔者基于关联理论语境效果与最佳关联性,将标识语的语用翻译模式如图1所示,归纳如下。
由图1可知,译者要恰当翻译景区标识语,首先要正确理解标识语的类型和功能;其次要准确理解汉语标识语的意义及语境功能。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原标识语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获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要在译文中达到这种语境效果的等效,译者还必须注意汉语标识语的语用功能,注意从汉语标识语的角度看其在汉语语境中的含义。最后用尽可能少的花费目标语读者言语处理努力的目标语表达其意义。在翻译后获得的几个版本中,还要经过反复对比与斟酌,找出最符合该标识语语境功能的一种版本。
3 结语
旅游景区标识语的主要交流对象是游客,具有信息性、交际性与功能性等特点,所以其翻译也必须置于相应的语境进行。关联理论为旅游景区标识语语用翻译模式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遵循这样一种语用翻译模式能让译者清楚了解每种景区标识语的语境功能,最大限度避免了译者因忽略原标识语语用功能的胡译与死译,也弥补了由于忽视外国游客的心理与文化特点或所要付出的心理努力而让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可读性较差等不足。
本文为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四川省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研究”(项目编号:SCWY09-13)成果之一
注释
①认知环境:人们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
参考文献
[1]Sperber,D.&D.Wilson.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李瑶.从关联角度看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J].求索,2005(5):163-164.
[4]黄田.语境角色认知与公示语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