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及智能手机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新兴的媒介来获取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视新闻的收视率造成了冲击。为了适应新时代特征,电视新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如何提高电视新闻收视成为了媒体人思考的大课题。一条电视新闻需要经过采、编、播等多个步骤来完成,各个步骤缺一不可。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后期制作编辑软件的灵活运用能够帮助电视新闻取得更好的关注度。
【关键词】: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手法
一条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当中既需要新闻记者、编辑的采编工作,还需要后期视频制作人员的编辑工作;最后再进行播报。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强,新闻素养高的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对现有的电视新闻进行改革,必须在各部门同时进行。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各种编辑手法,并提高后期制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转变原有的刻板观念,摆脱原本说新闻的传统电视新闻模式,积极创新新闻编辑手法,吸引更多的观众。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电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民生新闻,在最初制作完毕后都是以单一片段形式分别独立存在的,各个片段经过剪辑或者特效处理等许多工作后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进行播放。
后期制作人员在编辑每一条新闻的时候都应该先浏览一遍新闻稿件。了解这条新闻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样我们在剪辑画面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前期记者拍摄的画面只是事件过程的部分镜头。而我们是要在这有限的镜头里面优中选优,再通过对这些镜头的组合衔接,向观众叙述所发生的新闻事实。
在制作的时候要遵循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逐个镜头连接要流畅,最后获得一条完整的新闻报道。因为新闻节目中的画面转换都是硬接,大多不用转场特效的,所以为了保證电视画面转换的自然流畅,镜头的动静、静动连接必须要有缓冲过度,缓冲的过程可以运用运动镜头的起幅、落幅等来完成。切记起幅、落幅的镜头画面一定要明显,最好有个两三秒钟,太短的话非但不能起到过渡作用,反而会让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感觉画面转接太快,有压力感。同一个主体画面剪辑的时候,要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的去表现,由远及近的镜头排列一般为大中小特写,而由近及远的时候大多是利用一个推拉的镜头画面,这样显得镜头不突兀。同时,景别和视角应有显著的变化,切忌同主体、同景别、同视角的镜头直接组接。比如说你要介绍一座教学楼建设进度情况的时候,大景你用了它一个左边拍摄的镜头,中景或者小景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右边拍摄的镜头,到接下一个特写镜头的时候你可以用一个工人施工的画面,这样的节目看起来会丰富一些,不至于一个角度的罗列下来看的很枯燥。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非线性编辑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只要上传一次就可以多次的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所以节省了设备、人力,提高了效率。非线性编辑需要专用的编辑软件、硬件,在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电影制作机构都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
做好新闻后期制作工作离不开非线性编辑,熟练的掌握好非线性编辑对做好新闻后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提高新闻质量,提升电视新闻竞争力。非线性编辑系统构成。非线性编辑的实现,要靠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这就构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视频编辑处理对专用器件的依赖越来越小,软件的作用则更加突出。非线性编辑的优势。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作用来看,它具有信号质量高、制作水平高、使用简便、节省时间等方面的优越性。非线性编辑的流程。任何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都可以简单地看成输入、编辑、输出这样三个步骤。(1)素材采集与输入:采集就是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将模拟视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2)素材编辑:素材编辑就是设置素材的入点与出点,以选择最合适的部分,然后按时间顺序组接不同素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对素材加上一些特技,让成片更加的出彩;(3)输出与生成:节目编辑完成后,既可以输出回录到录像带上,也可以生成视频文件,传送到网上、刻录VCD和DVD等等。
电视新闻是一种动态的新闻,能更形象的传达新闻报道的观点,能使受众通过不同的感官对新闻进行理解。因而,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的制作的过程中要重视电视新闻的画面的制作、编辑水平,具体因素有画面、字幕、同期声、解说词等。电视新闻时间短,画面个数有限,不可过多地使用过渡镜头,传者和受众关心的是单个画面信息含量是否饱和。在编辑画面时,要体现新闻主题及记者的采摄构思,熟悉素材,从一大堆素材中剪出“一分钟”的画面对应文字,还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同主题的新闻应有不同的画面节奏,不然就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报道重大的会议新闻,其内容严肃、气氛庄重,新闻画面的节奏就应沉稳、舒缓。在剪辑会议型新闻画面的时候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角度,记者通常是拍完了左边的与会人员再拍右边的与会人员,会议新闻画面一般都很枯燥、单调,所以我们在编辑时,最好不要连续使用同一角度画面。中间要适当的插入会议的大景、中景画面,如果是经济类的会议。我们可以找一些工业生产、建设、城市大景等一些资料画面插入进去。这样镜头画面就会丰富起来,不枯燥了。报道演出类新闻的时候,节奏可以欢快、活泼一些,画面的长度可比平常稍微长一点,推、拉、摇、移的速度也可以快一些,这样可以渲染出演出的热闹氛围。字幕是在电视机荧光屏下方出现的解说文字以及种种文字。字幕制作是编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字和图形,让观众在短时间理解片子的大意。声音。画面在电视新闻节目里呈现不连贯状态,在没有声音的条件下,不具备完整叙述事情的变化和经过的能力。同期声是电视画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往往是画面、同期声、解说词融为一体,声像俱佳。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应该是画面、解说词、同期声融为一体。同期声是与画面同步的各种声音,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现场的各种实况声响等。同期声在技术处理上要注意声音和与解说词连接处的处理.同期声音量的大小要与解说词保持一致,或大或小都会影响观众的听觉效果:同期声与解说词连接处的处理要得当,不能连接太紧,一定要有过渡时间,不然观众听着也很难受。另外在剪辑晚会或者朗诵比赛类新闻的时,最好把现场同期声压低混入解说词中,这样可以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解说词。解说词负担着对画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的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说明的作用。解说词必须与画面有机配合。每一段解说词都要与一段画面相配合,每段画面都要长于相应的解说词。
此外,深化主题。如标题模板。新闻是向群众表达政府意愿及群众向政府发出呼声的节目,在内容表达上必须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故在标题字母的模板选择上应秉承字体清晰和颜色端庄,具有不可置疑的强势。故通常选用的字体包括黑体、楷体和宋体等,这样的字体给人端庄、清晰、舒适的感觉。考虑到新闻的紧凑感,在字幕切换时常采用干脆利落的滑向方式。
结论
综上,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以独到的眼光、过硬的技术,处理好声音、画面、字幕,将节目素材编辑成为生动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眼球,为电视新闻赢得更多的关注,全面提升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宏虹.电视节目制作与非线性编辑[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关键词】: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手法
一条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当中既需要新闻记者、编辑的采编工作,还需要后期视频制作人员的编辑工作;最后再进行播报。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强,新闻素养高的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对现有的电视新闻进行改革,必须在各部门同时进行。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各种编辑手法,并提高后期制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转变原有的刻板观念,摆脱原本说新闻的传统电视新闻模式,积极创新新闻编辑手法,吸引更多的观众。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电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民生新闻,在最初制作完毕后都是以单一片段形式分别独立存在的,各个片段经过剪辑或者特效处理等许多工作后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进行播放。
后期制作人员在编辑每一条新闻的时候都应该先浏览一遍新闻稿件。了解这条新闻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样我们在剪辑画面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前期记者拍摄的画面只是事件过程的部分镜头。而我们是要在这有限的镜头里面优中选优,再通过对这些镜头的组合衔接,向观众叙述所发生的新闻事实。
在制作的时候要遵循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逐个镜头连接要流畅,最后获得一条完整的新闻报道。因为新闻节目中的画面转换都是硬接,大多不用转场特效的,所以为了保證电视画面转换的自然流畅,镜头的动静、静动连接必须要有缓冲过度,缓冲的过程可以运用运动镜头的起幅、落幅等来完成。切记起幅、落幅的镜头画面一定要明显,最好有个两三秒钟,太短的话非但不能起到过渡作用,反而会让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感觉画面转接太快,有压力感。同一个主体画面剪辑的时候,要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的去表现,由远及近的镜头排列一般为大中小特写,而由近及远的时候大多是利用一个推拉的镜头画面,这样显得镜头不突兀。同时,景别和视角应有显著的变化,切忌同主体、同景别、同视角的镜头直接组接。比如说你要介绍一座教学楼建设进度情况的时候,大景你用了它一个左边拍摄的镜头,中景或者小景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右边拍摄的镜头,到接下一个特写镜头的时候你可以用一个工人施工的画面,这样的节目看起来会丰富一些,不至于一个角度的罗列下来看的很枯燥。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非线性编辑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只要上传一次就可以多次的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所以节省了设备、人力,提高了效率。非线性编辑需要专用的编辑软件、硬件,在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电影制作机构都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
做好新闻后期制作工作离不开非线性编辑,熟练的掌握好非线性编辑对做好新闻后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提高新闻质量,提升电视新闻竞争力。非线性编辑系统构成。非线性编辑的实现,要靠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这就构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视频编辑处理对专用器件的依赖越来越小,软件的作用则更加突出。非线性编辑的优势。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作用来看,它具有信号质量高、制作水平高、使用简便、节省时间等方面的优越性。非线性编辑的流程。任何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都可以简单地看成输入、编辑、输出这样三个步骤。(1)素材采集与输入:采集就是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将模拟视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2)素材编辑:素材编辑就是设置素材的入点与出点,以选择最合适的部分,然后按时间顺序组接不同素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对素材加上一些特技,让成片更加的出彩;(3)输出与生成:节目编辑完成后,既可以输出回录到录像带上,也可以生成视频文件,传送到网上、刻录VCD和DVD等等。
电视新闻是一种动态的新闻,能更形象的传达新闻报道的观点,能使受众通过不同的感官对新闻进行理解。因而,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的制作的过程中要重视电视新闻的画面的制作、编辑水平,具体因素有画面、字幕、同期声、解说词等。电视新闻时间短,画面个数有限,不可过多地使用过渡镜头,传者和受众关心的是单个画面信息含量是否饱和。在编辑画面时,要体现新闻主题及记者的采摄构思,熟悉素材,从一大堆素材中剪出“一分钟”的画面对应文字,还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同主题的新闻应有不同的画面节奏,不然就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报道重大的会议新闻,其内容严肃、气氛庄重,新闻画面的节奏就应沉稳、舒缓。在剪辑会议型新闻画面的时候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角度,记者通常是拍完了左边的与会人员再拍右边的与会人员,会议新闻画面一般都很枯燥、单调,所以我们在编辑时,最好不要连续使用同一角度画面。中间要适当的插入会议的大景、中景画面,如果是经济类的会议。我们可以找一些工业生产、建设、城市大景等一些资料画面插入进去。这样镜头画面就会丰富起来,不枯燥了。报道演出类新闻的时候,节奏可以欢快、活泼一些,画面的长度可比平常稍微长一点,推、拉、摇、移的速度也可以快一些,这样可以渲染出演出的热闹氛围。字幕是在电视机荧光屏下方出现的解说文字以及种种文字。字幕制作是编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字和图形,让观众在短时间理解片子的大意。声音。画面在电视新闻节目里呈现不连贯状态,在没有声音的条件下,不具备完整叙述事情的变化和经过的能力。同期声是电视画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往往是画面、同期声、解说词融为一体,声像俱佳。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应该是画面、解说词、同期声融为一体。同期声是与画面同步的各种声音,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现场的各种实况声响等。同期声在技术处理上要注意声音和与解说词连接处的处理.同期声音量的大小要与解说词保持一致,或大或小都会影响观众的听觉效果:同期声与解说词连接处的处理要得当,不能连接太紧,一定要有过渡时间,不然观众听着也很难受。另外在剪辑晚会或者朗诵比赛类新闻的时,最好把现场同期声压低混入解说词中,这样可以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解说词。解说词负担着对画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的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说明的作用。解说词必须与画面有机配合。每一段解说词都要与一段画面相配合,每段画面都要长于相应的解说词。
此外,深化主题。如标题模板。新闻是向群众表达政府意愿及群众向政府发出呼声的节目,在内容表达上必须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故在标题字母的模板选择上应秉承字体清晰和颜色端庄,具有不可置疑的强势。故通常选用的字体包括黑体、楷体和宋体等,这样的字体给人端庄、清晰、舒适的感觉。考虑到新闻的紧凑感,在字幕切换时常采用干脆利落的滑向方式。
结论
综上,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以独到的眼光、过硬的技术,处理好声音、画面、字幕,将节目素材编辑成为生动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眼球,为电视新闻赢得更多的关注,全面提升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宏虹.电视节目制作与非线性编辑[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