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素质是地理教育的内在体现,地理教育是地理素质的外在实现途径。本文阐释了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的内涵与联系,分析了当前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学;地理素质;地理教育;耦合
G633.55
随着各国经济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重大世界性问题日益突显,均与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新世纪急切需要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人才,而中学地理教育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耦合发展,密不可分
地理教育是指将所有相关地理学知识及能力进行专业培训和大众普及的过程。通常可将其分为社会地理教育与学校地理教育,学校地理教育又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3个阶段,大学地理教育主要培养地理科学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地理工作者,中学地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系统的地理知识与能力,小学地理教育则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
地理素质是指学生在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上的素质等,即国民所应该具备的地理常识及在行为活动中应该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能力素质三方面内容。
无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教育始终围绕素质培养为核心展开,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亦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密切关联。地理教育培养地理素质,是地理素质的外在实现形式,地理素质反作用地理教育,是地理教育的内在表现结果,因此把地理教育与实现地理素质结合起来刻不容缓。
二、地理教育逐步重视,相应的素质培育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和实践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中学地理教育转向质量的提升,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素质培育初现端倪
21世纪始,国家教育部提出教育要狠抓素质与教育质量,然而直到今天,我国中学地理课堂仍然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进行着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虽然增加了一些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素质的内容,但要达到学生融会贯通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及实现自主动脑创新学习能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中学生地理素质教育强调力度不断加大,对学生兴趣培养显现良好开端
2010年以后,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强调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对地理课程的正常开设,许多学生开始渐渐培养起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根据福建省一中学对学生地理科目的兴趣程度调查发现,喜欢地理的学生甚至超过了60%,而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是学生地理素质提升的一个良好开端。
三、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相互脱节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1.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仍有脱节
当前,应试教育较为普遍,尤其非重点的普通中学或者是私立中学,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只安排应考科目的学习,甚至违背国家政策占用学生的假期时间来补习应考课程,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的培养仍有脱节。
2.地理教育地位低下,教师观念尚未转变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地理教师,许多老师仍然认为地理是副科不重要,只是教学生背诵一些固定和简单的地理内容原因,而忽略对学生地理素质培养,对地理教育的价值缺乏一个较高的认同。
3.地理教育教学方法不合理,地理课程结构单一
我国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多采取教师教和学生听的动静结合的教育模式,较少鼓励学生主动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地理资料和解决地理问题。
四、地理教育价值观的社会丧失导致地理素质社会化的缺失
1.过分追求学校升学率,地理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中,其中安排中小学校应设置地理活动课程,然而除少数几个学校外,大多学校因缺乏一定的活动空间与时间或缺乏必要的资金与设备投入。
2.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一些公立中学有许多较年长的地理教师来说,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在实践动手能力上却存在一定的欠缺,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无法适应实践课的要求,为了提高自己所带班级的成绩而获取奖金便只是应付考试,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对地理教育价值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
自1993年国家试点取消地理高考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地理学科有着价值不大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和消极态度,同样也使得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对地理的自我学习也产生厌倦情绪。
五、促进地理教育发展,提升地理素质培育的对策与措施
1.完善地理实践设施,重塑新型园丁,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素质
开辟地理实验场所和实践基地,将实践课落到实处,同时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领会地理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掌握各种实践方法,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以激励并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素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预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二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3.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品德素质
教育改革后,新地理教材中增加了我国基本国情的章节,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成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与学生充分交流,挖掘教材思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更新地理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作为基础学科的地理,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价值,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新观念,转“副科”和“不重要”的观念为“一视同仁”与“重要”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地理教學,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其次,要切实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错误模式,以培养学生地理素质为目的,开展地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从思想高度重视地理教育,并予以各方面的支持,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点相结合,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地理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培英.近十年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特点简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2):12-15.
[2]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等.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58(1):9-16.
[3]罗坤.当代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224-225.
作者简介:王叶,1974年10月,女,汉族,山西长治市,大学本科,长治市第五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关键词:中学;地理素质;地理教育;耦合
G633.55
随着各国经济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重大世界性问题日益突显,均与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新世纪急切需要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人才,而中学地理教育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耦合发展,密不可分
地理教育是指将所有相关地理学知识及能力进行专业培训和大众普及的过程。通常可将其分为社会地理教育与学校地理教育,学校地理教育又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3个阶段,大学地理教育主要培养地理科学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地理工作者,中学地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系统的地理知识与能力,小学地理教育则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
地理素质是指学生在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上的素质等,即国民所应该具备的地理常识及在行为活动中应该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能力素质三方面内容。
无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教育始终围绕素质培养为核心展开,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亦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密切关联。地理教育培养地理素质,是地理素质的外在实现形式,地理素质反作用地理教育,是地理教育的内在表现结果,因此把地理教育与实现地理素质结合起来刻不容缓。
二、地理教育逐步重视,相应的素质培育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和实践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中学地理教育转向质量的提升,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素质培育初现端倪
21世纪始,国家教育部提出教育要狠抓素质与教育质量,然而直到今天,我国中学地理课堂仍然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进行着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虽然增加了一些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素质的内容,但要达到学生融会贯通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及实现自主动脑创新学习能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中学生地理素质教育强调力度不断加大,对学生兴趣培养显现良好开端
2010年以后,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强调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对地理课程的正常开设,许多学生开始渐渐培养起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根据福建省一中学对学生地理科目的兴趣程度调查发现,喜欢地理的学生甚至超过了60%,而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是学生地理素质提升的一个良好开端。
三、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相互脱节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1.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仍有脱节
当前,应试教育较为普遍,尤其非重点的普通中学或者是私立中学,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只安排应考科目的学习,甚至违背国家政策占用学生的假期时间来补习应考课程,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的培养仍有脱节。
2.地理教育地位低下,教师观念尚未转变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地理教师,许多老师仍然认为地理是副科不重要,只是教学生背诵一些固定和简单的地理内容原因,而忽略对学生地理素质培养,对地理教育的价值缺乏一个较高的认同。
3.地理教育教学方法不合理,地理课程结构单一
我国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多采取教师教和学生听的动静结合的教育模式,较少鼓励学生主动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地理资料和解决地理问题。
四、地理教育价值观的社会丧失导致地理素质社会化的缺失
1.过分追求学校升学率,地理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中,其中安排中小学校应设置地理活动课程,然而除少数几个学校外,大多学校因缺乏一定的活动空间与时间或缺乏必要的资金与设备投入。
2.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一些公立中学有许多较年长的地理教师来说,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在实践动手能力上却存在一定的欠缺,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无法适应实践课的要求,为了提高自己所带班级的成绩而获取奖金便只是应付考试,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对地理教育价值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
自1993年国家试点取消地理高考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地理学科有着价值不大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和消极态度,同样也使得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对地理的自我学习也产生厌倦情绪。
五、促进地理教育发展,提升地理素质培育的对策与措施
1.完善地理实践设施,重塑新型园丁,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素质
开辟地理实验场所和实践基地,将实践课落到实处,同时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领会地理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掌握各种实践方法,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以激励并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素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预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二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3.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品德素质
教育改革后,新地理教材中增加了我国基本国情的章节,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成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与学生充分交流,挖掘教材思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更新地理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作为基础学科的地理,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价值,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新观念,转“副科”和“不重要”的观念为“一视同仁”与“重要”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地理教學,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其次,要切实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错误模式,以培养学生地理素质为目的,开展地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从思想高度重视地理教育,并予以各方面的支持,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点相结合,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地理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培英.近十年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特点简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2):12-15.
[2]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等.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58(1):9-16.
[3]罗坤.当代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224-225.
作者简介:王叶,1974年10月,女,汉族,山西长治市,大学本科,长治市第五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