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更加关注应用、提升质量、整合资源、服务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把应用效益作为教育信息化成败最重要的标准,硬件、软件、资源建设超常规发展,由单纯的硬件投入转向提高应用效益;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电子政务与电子校务服务体系,实现从手工政务转向办公自动化;从教师单纯做课件的个体行为提升为新一代优秀教师跨学校、跨学科共同创建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的群体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从各自为政的封闭竞争转向以区域为基础的联盟,建立和完善以省域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投资、管理体制和机制,保证福建教育信息化沿着科学的道路健康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果显著
教育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自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的发明以来的又一次巨大变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制高点。“十五”期间,福建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纳入到教育发展的考核体系中,营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2001年,全省中小学计算机仅12.2万台,平均每50名学生才有一台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105个。到2005年,全省中小学计算机达32.85万台,平均每16名学生有一台计算机,全省已建成教育城域网55个,校园网1400多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自2005年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首批31个项目县(市、区)工程已于去年秋季开学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涉及5192所农村中小学,工程资金总额达1.4亿元,其中省级以上专项补助资金3126.3万元。目前首批项目的省级验收工作已全面完成。第二批26个项目县(市、区)工程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项目涉及4487所农村中小学,工程资金总额达1.3亿元,其中省级以上专项补助资金3359.2万元。各项目县(市、区)正在组织进行设备及教学资源的采购,于今年4月份陆续安装到校并投入使用。第三批18个项目县(市、区)工程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施,项目涉及3143所农村中小学,工程资金总额达7000多万元,其中省级以上专项补助资金1926.4万元。全省工程建设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前全面完成,实现“三种模式”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
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观念、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更新和转变。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福建省制定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以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
福建省从1996年起,在全省普通中学逐步推行了“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并于2002年在所有普通高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并列入会考科目,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2001年,普通高中开课率为83%,初中开课率不到45%,小学仅为10%左右。到2006年,全省普通高中已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全省初中开课率达98.6%,全省完全小学开课率达83.4%。厦门、福州等城市的多数学校已建成校园网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多数学校的教学班建设成为多媒体教室,学科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实现“班班通网络、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机”的目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初步形成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福建省通过举办中小学信息学奥赛、电脑作品比赛、创新大赛等青少年科技活动,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几年来,全省中小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均获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全省共有近30名学生获国家级奖项,有近300名学生获省级一等奖。今年,在克罗地亚举行的第1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福州三中杨沐获得金牌,被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在第二十四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上,福建选手取得了4金5银的好成绩,参赛的10位选手中,4人获得金牌。
以城域网建设的新目标审视城域网早期的建设,可以看出,福建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是在“天网、地网、人网”的传统,“三网合一”理念指导下开展的,更多注重的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系统,而忽略了整体普及和结构化建设的问题,导致信息孤岛、建用脱轨、效率低下等问题屡屡出现,不少城域网在建成之后,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一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突破传统“三网合一”的弊端,已经成为新一轮城域网建设必须关注的问题。
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区市已全部建成了教育城域网,通过建设规范的教育资源库、数字青少年宫、课件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电子地图、期刊阅览室、期刊文献库、教育视频库、智能题库、卡通动画库等,把不同资源库、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因特网等进行资源的搜寻与整合,突破了不同品牌资源库之间完全独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状态,完全突破“素材”和“库”的限制,并能直接发布到校园网上供师生检索使用,完成资源的优化和积累。并建成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依靠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全面推动资源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师生之间的高度共享,有效整合品牌资源库、自建资源库、电子图书馆及互联网、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内各种资源,让分散于各地各校的大量优秀资源进行高效率的流动并实现交换共享。
福建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之后,各地普遍采用了“新三网合一”模式,即计算机网、管理网、教学网三网的合一,以计算机网为基础,突出教学网和管理网,真正有效地发挥教与学、管与用的效能。教育城域网内的学校都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登陆资源库群查找各类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应用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教育部提出“推动教育信息化,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实现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相契合。
二、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政务、校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强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增强行政透明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福建省教育厅政务信息网于2002年2月链接到全省政务信息网;2002年8月,启用厅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并逐步完善办公自动化软件功能,2004年7月在厅机关内部文件试运行的基础上,正式在办公业务网进行收文的网上流转。去年以来, 完成以下几件事:
1.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为众多教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所需的各种硬件支撑服务,主要包括公文、数据交换汇总平台、综合教育业务支撑平台以及网站生成及管理平台的建设,更新了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中心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
2.应用系统建设
(1)公文管理系统。公文处理系统为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机构公文处理提供网络化的工作流程,实现公文办理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一体化,为教育厅及下属单位(包括下级教育局和学校)创建一种协同工作的环境,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上下级单位之间和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公文编辑、流转、处理、收发、管理,增强协同工作的能力。与过去长期使用的办公软件相比,实现了厅内公文从拟文到发文全自动流转,替代现行的手工流转模式;实现公文拟稿、审阅、修改都在网上进行,各文件处理人的修改痕迹保留,文件内容的增加、修改和删除自动生成存档格式功能,保证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增加了各单位向教育厅上行公文的功能。
(2)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信息报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教育统计预报系统组成,建立了福建教育短信发布平台,提供短信通讯服务,为日常工作的联系、交流、协调、通知等提供便捷的网络传递服务。
(3)数据库建设服务系统。统一组织建设全省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籍、学历、财务、设备、科研等基础数据库。
(4)福建省教育厅综合门户网站改版。成为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公众发布政府信息、实行政务公开、受理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的核心和枢纽,成为教育厅统一的社会服务与监督窗口。今年8月,《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统计公布全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名中,位居第七名,在福建省直机关政府网站排名第一。
去年以来,福建省教育厅先后举办了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达标中学和职业学校等四期通讯员(信息员)培训班,有700多人参加培训。之后,各地及时准确地把当地学校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反映上来,把当地教育部门与学校创造精神和创新举措反映上来,把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所思所盼反映上来,使信息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服务。仅7个月时间,全省教育系统通过网上投稿系统上报的稿件达到8132篇,采用3087篇。同时,加强与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东南快报、福州日报、厦门日报等新闻媒体的新闻信息协作交流,福建教育厅网站大量的新闻信息稿件被采用。同时,各地着力抓网站新闻信息员队伍建设,组建新闻信息网络,建立一支由专职分管领导负责的基本覆盖全省的新闻信息员队伍,通过组织横向和纵向的培训、研讨、交流和调研活动,不断提高新闻信息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扩大教育宣传的效果,形成促进全省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果显著
教育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自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的发明以来的又一次巨大变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制高点。“十五”期间,福建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纳入到教育发展的考核体系中,营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2001年,全省中小学计算机仅12.2万台,平均每50名学生才有一台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105个。到2005年,全省中小学计算机达32.85万台,平均每16名学生有一台计算机,全省已建成教育城域网55个,校园网1400多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自2005年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首批31个项目县(市、区)工程已于去年秋季开学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涉及5192所农村中小学,工程资金总额达1.4亿元,其中省级以上专项补助资金3126.3万元。目前首批项目的省级验收工作已全面完成。第二批26个项目县(市、区)工程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项目涉及4487所农村中小学,工程资金总额达1.3亿元,其中省级以上专项补助资金3359.2万元。各项目县(市、区)正在组织进行设备及教学资源的采购,于今年4月份陆续安装到校并投入使用。第三批18个项目县(市、区)工程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施,项目涉及3143所农村中小学,工程资金总额达7000多万元,其中省级以上专项补助资金1926.4万元。全省工程建设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前全面完成,实现“三种模式”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
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观念、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更新和转变。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福建省制定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以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
福建省从1996年起,在全省普通中学逐步推行了“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并于2002年在所有普通高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并列入会考科目,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2001年,普通高中开课率为83%,初中开课率不到45%,小学仅为10%左右。到2006年,全省普通高中已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全省初中开课率达98.6%,全省完全小学开课率达83.4%。厦门、福州等城市的多数学校已建成校园网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多数学校的教学班建设成为多媒体教室,学科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实现“班班通网络、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机”的目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初步形成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福建省通过举办中小学信息学奥赛、电脑作品比赛、创新大赛等青少年科技活动,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几年来,全省中小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均获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全省共有近30名学生获国家级奖项,有近300名学生获省级一等奖。今年,在克罗地亚举行的第1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福州三中杨沐获得金牌,被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在第二十四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上,福建选手取得了4金5银的好成绩,参赛的10位选手中,4人获得金牌。
以城域网建设的新目标审视城域网早期的建设,可以看出,福建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是在“天网、地网、人网”的传统,“三网合一”理念指导下开展的,更多注重的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系统,而忽略了整体普及和结构化建设的问题,导致信息孤岛、建用脱轨、效率低下等问题屡屡出现,不少城域网在建成之后,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一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突破传统“三网合一”的弊端,已经成为新一轮城域网建设必须关注的问题。
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区市已全部建成了教育城域网,通过建设规范的教育资源库、数字青少年宫、课件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电子地图、期刊阅览室、期刊文献库、教育视频库、智能题库、卡通动画库等,把不同资源库、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因特网等进行资源的搜寻与整合,突破了不同品牌资源库之间完全独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状态,完全突破“素材”和“库”的限制,并能直接发布到校园网上供师生检索使用,完成资源的优化和积累。并建成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依靠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全面推动资源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师生之间的高度共享,有效整合品牌资源库、自建资源库、电子图书馆及互联网、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内各种资源,让分散于各地各校的大量优秀资源进行高效率的流动并实现交换共享。
福建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之后,各地普遍采用了“新三网合一”模式,即计算机网、管理网、教学网三网的合一,以计算机网为基础,突出教学网和管理网,真正有效地发挥教与学、管与用的效能。教育城域网内的学校都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登陆资源库群查找各类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应用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教育部提出“推动教育信息化,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实现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相契合。
二、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政务、校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强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增强行政透明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福建省教育厅政务信息网于2002年2月链接到全省政务信息网;2002年8月,启用厅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并逐步完善办公自动化软件功能,2004年7月在厅机关内部文件试运行的基础上,正式在办公业务网进行收文的网上流转。去年以来, 完成以下几件事:
1.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为众多教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所需的各种硬件支撑服务,主要包括公文、数据交换汇总平台、综合教育业务支撑平台以及网站生成及管理平台的建设,更新了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中心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
2.应用系统建设
(1)公文管理系统。公文处理系统为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机构公文处理提供网络化的工作流程,实现公文办理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一体化,为教育厅及下属单位(包括下级教育局和学校)创建一种协同工作的环境,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上下级单位之间和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公文编辑、流转、处理、收发、管理,增强协同工作的能力。与过去长期使用的办公软件相比,实现了厅内公文从拟文到发文全自动流转,替代现行的手工流转模式;实现公文拟稿、审阅、修改都在网上进行,各文件处理人的修改痕迹保留,文件内容的增加、修改和删除自动生成存档格式功能,保证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增加了各单位向教育厅上行公文的功能。
(2)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信息报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教育统计预报系统组成,建立了福建教育短信发布平台,提供短信通讯服务,为日常工作的联系、交流、协调、通知等提供便捷的网络传递服务。
(3)数据库建设服务系统。统一组织建设全省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籍、学历、财务、设备、科研等基础数据库。
(4)福建省教育厅综合门户网站改版。成为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公众发布政府信息、实行政务公开、受理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的核心和枢纽,成为教育厅统一的社会服务与监督窗口。今年8月,《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统计公布全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名中,位居第七名,在福建省直机关政府网站排名第一。
去年以来,福建省教育厅先后举办了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达标中学和职业学校等四期通讯员(信息员)培训班,有700多人参加培训。之后,各地及时准确地把当地学校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反映上来,把当地教育部门与学校创造精神和创新举措反映上来,把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所思所盼反映上来,使信息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服务。仅7个月时间,全省教育系统通过网上投稿系统上报的稿件达到8132篇,采用3087篇。同时,加强与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东南快报、福州日报、厦门日报等新闻媒体的新闻信息协作交流,福建教育厅网站大量的新闻信息稿件被采用。同时,各地着力抓网站新闻信息员队伍建设,组建新闻信息网络,建立一支由专职分管领导负责的基本覆盖全省的新闻信息员队伍,通过组织横向和纵向的培训、研讨、交流和调研活动,不断提高新闻信息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扩大教育宣传的效果,形成促进全省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