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因为证明了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获2006年菲尔兹奖。面对这一让多少人歆羡不已的巨大荣誉,佩雷尔曼的表现让人不可思议。该奖项由西班牙国王颁发,他说:国王不懂数学,有什么资格颁奖?他以没有路费作推托,拒绝出席颁奖仪式。国际数联赶紧联系他,为其解决往来路费。他回应:承认我的结果就行了,我对奖项没有兴趣。
作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被得以证明,佩雷尔曼還可以获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100万美元奖金。领取这个奖金的条件,是他必须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到正规的数学期刊上。但佩雷尔曼始终没有这么做,他说:我就是做道数学题,为什么要给钱?用不着。
佩雷尔曼的“另类”,让许多人无法理解。在俄罗斯,他成为很多流言、笑话和漫画中的角色——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呢?的确,像某地那些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哄抢“食物银行”即将过期食品的人;或者我们经常见到的,那些对于身外种种光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得之欣欣,失之戚戚的人,他们绝对无法理解佩雷尔曼的“另类”。在佩雷尔曼的“大”的映照下,他们的“小”,更显出清晰和刺眼。
两千多年前,鲁国有个叫子贡的学生,也因为想做“另类”,受到了老师孔子的严厉批评。子贡自掏腰包,从别国赎回被抓去做奴隶的本国人。按规定,这等义举,可以享受国家奖励,领取赏金,但子贡不要,他认为这只是自己该做的事儿。孔子批评他的理由是:你做了好事不领赏,会使其他做好事领赏的人,背上贪财之名;这样,以后怕担贪财之名,又希望得到钱的人,就不会再做花钱赎人这样的好事(傻事)了。
子贡被批评,另一个叫子路的学生,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收了人家一头作为酬谢的牛。孔子说,救人有回报,今后救人的人就多了。两个事例,正反对照,就是要学生随风就俗,莫做“另类”。不过,夫子这里要求学生的,不是见贤思齐,而是去高就低;至于救人得牛,要是落水者家里无牛或一贫如洗,这人,不知还该不该救?
利是真金白银,名是潜在之利。利可谋名,名可生利,尤其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由名向利的转化,易如反掌。所以,对名和利的淡漠,实质上,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情怀坚守。尤其是佩雷尔曼,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捉襟见肘,但他对荣誉不屑一顾,对巨额奖金嗤之以鼻,其精神之富,境界之高,几人堪与比肩?
就在佩雷尔曼获得菲尔兹奖的这年,某电视主持人采访著名核物理科学家何泽慧老先生,问她当年是怎么和夫君钱三强一起发现铀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老先生回答:这个很容易的,只要做工作细致点就成。主持人问:当初你们有没有觉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老先生没等问完,便很干脆地回答:我们没觉得做出什么贡献,我们对这些不感兴趣。这使主持人略有尴尬。当此时,主持人面前的何泽慧老先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另类”?
不畏浮云遮望眼,甘为“另类”守真我。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总有一些视名利为粪土,甘为“另类”的人。这是文化的相通,也是人类璀璨的希望。
作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被得以证明,佩雷尔曼還可以获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100万美元奖金。领取这个奖金的条件,是他必须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到正规的数学期刊上。但佩雷尔曼始终没有这么做,他说:我就是做道数学题,为什么要给钱?用不着。
佩雷尔曼的“另类”,让许多人无法理解。在俄罗斯,他成为很多流言、笑话和漫画中的角色——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呢?的确,像某地那些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哄抢“食物银行”即将过期食品的人;或者我们经常见到的,那些对于身外种种光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得之欣欣,失之戚戚的人,他们绝对无法理解佩雷尔曼的“另类”。在佩雷尔曼的“大”的映照下,他们的“小”,更显出清晰和刺眼。
两千多年前,鲁国有个叫子贡的学生,也因为想做“另类”,受到了老师孔子的严厉批评。子贡自掏腰包,从别国赎回被抓去做奴隶的本国人。按规定,这等义举,可以享受国家奖励,领取赏金,但子贡不要,他认为这只是自己该做的事儿。孔子批评他的理由是:你做了好事不领赏,会使其他做好事领赏的人,背上贪财之名;这样,以后怕担贪财之名,又希望得到钱的人,就不会再做花钱赎人这样的好事(傻事)了。
子贡被批评,另一个叫子路的学生,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收了人家一头作为酬谢的牛。孔子说,救人有回报,今后救人的人就多了。两个事例,正反对照,就是要学生随风就俗,莫做“另类”。不过,夫子这里要求学生的,不是见贤思齐,而是去高就低;至于救人得牛,要是落水者家里无牛或一贫如洗,这人,不知还该不该救?
利是真金白银,名是潜在之利。利可谋名,名可生利,尤其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由名向利的转化,易如反掌。所以,对名和利的淡漠,实质上,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情怀坚守。尤其是佩雷尔曼,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捉襟见肘,但他对荣誉不屑一顾,对巨额奖金嗤之以鼻,其精神之富,境界之高,几人堪与比肩?
就在佩雷尔曼获得菲尔兹奖的这年,某电视主持人采访著名核物理科学家何泽慧老先生,问她当年是怎么和夫君钱三强一起发现铀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老先生回答:这个很容易的,只要做工作细致点就成。主持人问:当初你们有没有觉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老先生没等问完,便很干脆地回答:我们没觉得做出什么贡献,我们对这些不感兴趣。这使主持人略有尴尬。当此时,主持人面前的何泽慧老先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另类”?
不畏浮云遮望眼,甘为“另类”守真我。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总有一些视名利为粪土,甘为“另类”的人。这是文化的相通,也是人类璀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