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练习曲两种版本之比对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版本的乐谱对作品有不一样的诠释。原始版是编订者对作曲家手稿的整理,也是多种演奏版编订的主要依据,呈现了作曲家最原始的乐思。演奏版在原始版的基础上,演奏家们对诸多方面进行了加注或更改。通过对乐谱版本的比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曲家的原意,并从不一样的角度诠释作品,从而在今后的钢琴作品学习中更科学地选择乐谱版本。
  【关键词】乐谱;肖邦练习曲;版本比对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肖邦及其练习曲版本
  肖邦一生创作了27首钢琴练习曲,集合为三部作品:Op.10、Op.25、Op.27。这些练习曲和声色彩丰富、旋律性突出,不同以往单一机械的技巧练习,其中一些曲目还富有深刻的音乐内涵,不仅在技术要求上提高了难度,更强调了练习曲的音乐性,并具有情绪化、个性的浪漫主义气息。
  肖邦练习曲由于编订的原因导致其版本种类繁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肖邦曾定居在法国,他要将乐谱分别寄到德国、波兰等不同国家的出版商,在这期间当他对作品有了新的构思,便会随即做出修改,所以不同国家的原始版也有所差异;肖邦是一位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的钢琴家,经常演奏同一首作品时会有不一样的改动,听者随即在原谱上进行标注;肖邦在教学中对作品有了新的构思,他的学生随即会对乐谱上的标注进行修改;再者,钢琴演奏家们对肖邦的作品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结合自身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角度,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对原谱上的标记进行增删修改,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所以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二、Op.10 No.4两种乐谱版本之比对
  Op.10 No.4,升c小调,一首速度定为急板的练习曲,这首作品情绪激昂,主要练习双手的跑动能力和左右手互相交替的重音练习,跑动的音符大多都是半音关系而且距离非常紧凑,在黑键与白键之间跑动的位置不断变换,而且天生能力较弱的4、5指也得到了充分地训练。
  (一)Op.10 No.4谱面版本比对
  1.表情术语的比较
  在第1小节,两种版本都标注了“cresc”一词,是“crescendo”的缩写,意为“渐强”,亨勒版在第二拍标注该词,哈特尔版在第三拍标注该词,相比较哈特尔版在这里渐强较晚,笔者认为此处哈特尔版的效果更好;在第23小节哈特尔版标注了“leggiero”一词,意为“轻,轻巧的”,要求演奏者在这里呈现轻巧的音色,尤其是右手的和弦不能过重,为接下来的渐强做好铺垫。
  2.踏板标记的比较
  经比对,这首作品亨勒版仅在第79小节标注了踏板,要求演奏者最后这一长句是要通过踏板使和声累积,让乐曲在高潮中结束,然而对踏板何处终止却没有明确的标注。哈特尔版则给了我们一个参考,踏板终止标注在整曲最后一个和弦。笔者认为,亨勒版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空间,结合此版本在曲中踏板标注极少,想必是想要突出比较干净、流畅的效果,所以可在第81小节第一拍处终止踏板,以免一个踏板踩到最后一个和弦,导致这一句的音响效果与整曲风格不搭。
  3.指法标记的比较在亨勒版给出的指法基础上,哈特尔版将指法标注的更完善、更细化,时常有一至二种的指法供学习者参考选择。这里选取了几处相差较大的地方作为对比。在第17-18小节,亨勒版的给出的指法相当少,而哈特尔版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指法。在第29小节,亨勒版给出右手指法xx1x 3xxx xxxx xxxx,哈特尔版给出两种指法,分别是:xxxx 1421 2535 3421和xxxx 3421 4535 3421。
  4.连线句法的比较音乐中的连线句法就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样,是表达音乐内容的重要手法。通过比对发现,同样的乐句亨勒版的句法较长,哈特尔版的短乐句较多。在第5-6小节亨勒版左手标注了连结两个小节首尾的大连线,哈特尔版则是将左手分成了两句。通常来讲,在听觉效果上,长乐句会使旋律悠長连贯。在第25-26小节,亨勒版的连线至G和b A结束,哈特尔版连线则是至b A和B结束。
  三、总结
  通过对亨勒版和哈特尔版的乐谱比对,可以看出亨勒版标注简洁,哈特尔版的标注更为详细和丰富。在整体风格上,亨勒版干净、利落、颗粒感突出,呈现清新自然的感觉。而哈特尔版则显得“口味”浓厚,音乐表情细致丰富,表达的情感也较为激昂。
  通过对这首作品不同版本的比对,希望能为学习者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24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打击乐的日渐风靡,学习打击乐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作为打击乐教学工作者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如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为不可缺少的命题。本文以流行打击乐教学从西洋打击乐教学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流行打击乐教学向西洋打击乐教学学习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给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一点启发。  【关键词】打击乐;教学;流行打击乐;中西洋打击乐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音乐教学;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第一部分:課例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改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将从教会学生知识转移到教会学
期刊
【摘要】在艺术培养上,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比传授技能更加重要。音乐就是人类不断总结与创造的艺术成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如何通过即兴创造优化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擦出创造的“火花”,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即兴创造;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音乐对于学生而言到底有多重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者,从他们对音乐在人成长过程中重要性的理论
期刊
【摘要】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发现:音乐课程图文并茂、内容多样,但是缺少一些发声练习的指导。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掌握唱歌方法。笔者通过自己音乐课堂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现在和大家做些探讨。  【關键词】课堂;发声练习;歌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发声练习与歌曲重难点乐句相结合  教师备课时应想到课堂教学中可
期刊
【摘要】在小学高段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接触了大量存在的客观事物,这些事物往往是小学未加工状态的美或丑状态,而创编阶段就是由学生主导将这些感情选择性地转化为音响的过程,最后达到内容物化的结果。本文就当下音乐合作创编活动的现状,浅谈几点音乐创编活动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小学高段音乐;合作创编活动;创新;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迎合学生擅长的特质
期刊
【摘要】刘琳、焦艳著《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与经典作品鉴赏》的出版,不仅让专业学者可以参考并学习,而且让音乐爱好者对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并知悉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的学术成果,为我们熟练掌握声乐演唱的发声理论、呼吸理论、共鸣理论与技巧训练的有机结合以及演唱中的艺术处理等基础性问题提供重要的帮助,为我国声乐演唱艺术理论研究起到推动性作用。  【关键词】声乐演唱;艺术理论;艺术处理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传授式教育,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遵循新课改的标准进行授课,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改的要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表演能力。本文是笔者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多年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一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表演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在舞蹈表演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同形式的技术技巧展现在我们眼前,而这些技巧也是为舞蹈增光添色。舞蹈是力与美的结合,讲求刚柔并济,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势必要将技术技巧与舞蹈动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也能更充分地展现舞蹈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以及精神境界。在舞蹈《乡愁无边》中,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为舞蹈作品锦上添花,观众在观看演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舞者那无边的乡愁。  【关键词】舞蹈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从2017年10月在央视播出的音乐节目《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为突破口,借用古代文论中的“兴观群怨”说去观照中国传统民歌文化,证明中国民歌同样具有“兴观群怨”的所有表达手段,强调民歌的社会功能,且从多重视角观察其文化内涵,寻求其艺术规律,这对于中国民歌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歌;兴观群怨;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
期刊
【摘要】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时期三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们关系紧密,海顿甚至还担任过贝多芬的钢琴老师。本文将以海顿C大调奏鸣曲No.60 Hob.XVI/50为中心,分别选择莫扎特和贝多芬创作时间最为接近的C大调奏鸣曲KV.545和Op.2 No.3,结合谱例简要分析上述三人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关键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C大调奏鸣曲;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