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必须面对如下的问题:如何将自己所熟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如何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关于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对策,相关的教学法改进讨论著作已是汗牛充栋,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仍然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而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试从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培养角度入手,就其对课堂提问的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 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 课堂提问
身为教师,必然曾经有过如下的体验:明明自己对所教的内容滚瓜烂熟,明明自己在备课内容翔实,可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了精心设计的授课后,仍然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的表情告诉你,他们不理解。这种自己理解,却难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苦恼,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困难。如何化解这一问题,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需要为之认真思考研究的工作。本文从PCK角度出发,就如何化解这一难题进行讨论,限于篇幅,仅以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为研究对象。
一、 PCK简介
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是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它是由Lee.Shulman于1986年提出的概念,其含意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内容由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组成,教师需要在熟练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便于理解学科知识。因此,PCK实际上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的能力与过程。它强调的是知识在特定课堂场景中的实践,是用于指导教师组织和呈现学科知识内容的一种应用型知识。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桥梁。
二、 PCK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1.注意加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算得上是老生常谈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教师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理论联系实际最大的影响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确保学生对学习内容持续产生兴趣,那么教师的PCK能力无疑已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了。有部分教师会抱怨书本中的知识过于教条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需要自己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同时数理化科目的实际应用往往也不一定那么好让学生理解。但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教学中引入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可谓是信手拈来,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类型的课堂提问,有百利而无一弊。
2.注意通过不同提问方式相组合来控制教学节奏。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们日常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多,学习机会亦较多,这就有可能导致作为一个学习集体,班级中的学生们对于英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此阶段已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而也存在部分学生学习滞后的可能,这种分布有可能导致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形成理想的教学质量:照顾后进群体,则英语掌握程度高的学生易懈怠,而加快教学进度,则后进群体又有可能由于跟不上进度而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开放/封闭式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教学节奏,尽可能的确保整体教学进度维持在令人满意的范畴内。
3.使用引导性提问替代预设性提问。在国家日益开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于同一件事物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同理,当前学生的思想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生们更乐意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自己的结论。然而,一部分教师仍然习惯性地在课堂中大量的使用预设性提问,这种答案固定的提问方式并不一定能持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当进行适当改进,多使用引导性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从而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与学习兴趣。特别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科学,具有天然的开放性特征,更可以作为引导性提问的试验田。
4.注意提问的信息反馈收集作用。教的如何,学的怎样,是每一位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只有开展有效的教学调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够被发现、被解决,因此,教学调查反馈是贯彻PCK精神的重要组成环节。传统教学中以课堂提问和定期测试为主要方法的调查,但这两种方法又各有其不足:课堂提问的考察面有限,有能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定期测试则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引导式提问、小组式讨论的组合模式,既使得每一名学生的参与进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同时通过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沟通,从而使得教学反馈工作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取得实效。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教师自身的能力建设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PCK具有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它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指导,又通过反馈改进不断优化教学质量。语言是师生间沟通桥梁,在课堂提问导下PCK思想,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反馈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只有在这些前提条件必备的情况下,才能够对教学工作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不断改进,从而确保教师的教学工作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Shulman,L.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 of the New Reform [J].Harvard ducational Review.1987(01).
[2]Cooney,T.Research and teacher edu cation: In search of common ground[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994(06).
[3]杨彩霞.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科学.2006(01).
[4]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06).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 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 课堂提问
身为教师,必然曾经有过如下的体验:明明自己对所教的内容滚瓜烂熟,明明自己在备课内容翔实,可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了精心设计的授课后,仍然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的表情告诉你,他们不理解。这种自己理解,却难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苦恼,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困难。如何化解这一问题,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需要为之认真思考研究的工作。本文从PCK角度出发,就如何化解这一难题进行讨论,限于篇幅,仅以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为研究对象。
一、 PCK简介
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是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它是由Lee.Shulman于1986年提出的概念,其含意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内容由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组成,教师需要在熟练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便于理解学科知识。因此,PCK实际上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的能力与过程。它强调的是知识在特定课堂场景中的实践,是用于指导教师组织和呈现学科知识内容的一种应用型知识。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桥梁。
二、 PCK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1.注意加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算得上是老生常谈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教师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理论联系实际最大的影响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确保学生对学习内容持续产生兴趣,那么教师的PCK能力无疑已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了。有部分教师会抱怨书本中的知识过于教条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需要自己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同时数理化科目的实际应用往往也不一定那么好让学生理解。但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教学中引入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可谓是信手拈来,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类型的课堂提问,有百利而无一弊。
2.注意通过不同提问方式相组合来控制教学节奏。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们日常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多,学习机会亦较多,这就有可能导致作为一个学习集体,班级中的学生们对于英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此阶段已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而也存在部分学生学习滞后的可能,这种分布有可能导致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形成理想的教学质量:照顾后进群体,则英语掌握程度高的学生易懈怠,而加快教学进度,则后进群体又有可能由于跟不上进度而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开放/封闭式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教学节奏,尽可能的确保整体教学进度维持在令人满意的范畴内。
3.使用引导性提问替代预设性提问。在国家日益开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于同一件事物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同理,当前学生的思想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生们更乐意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自己的结论。然而,一部分教师仍然习惯性地在课堂中大量的使用预设性提问,这种答案固定的提问方式并不一定能持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当进行适当改进,多使用引导性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从而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与学习兴趣。特别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科学,具有天然的开放性特征,更可以作为引导性提问的试验田。
4.注意提问的信息反馈收集作用。教的如何,学的怎样,是每一位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只有开展有效的教学调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够被发现、被解决,因此,教学调查反馈是贯彻PCK精神的重要组成环节。传统教学中以课堂提问和定期测试为主要方法的调查,但这两种方法又各有其不足:课堂提问的考察面有限,有能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定期测试则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引导式提问、小组式讨论的组合模式,既使得每一名学生的参与进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同时通过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沟通,从而使得教学反馈工作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取得实效。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教师自身的能力建设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PCK具有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它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指导,又通过反馈改进不断优化教学质量。语言是师生间沟通桥梁,在课堂提问导下PCK思想,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反馈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只有在这些前提条件必备的情况下,才能够对教学工作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不断改进,从而确保教师的教学工作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Shulman,L.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 of the New Reform [J].Harvard ducational Review.1987(01).
[2]Cooney,T.Research and teacher edu cation: In search of common ground[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994(06).
[3]杨彩霞.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科学.2006(01).
[4]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