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葡萄酒不再仅仅是成功人士和有钱一族的专享,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种葡萄酒消费大潮流的带动下,酒庄酒成为中国葡萄酒消费的一个热点和制高点,在一些高端消费人士和专业人员中甚至到了“言葡萄酒必谈酒庄,喝葡萄酒非酒庄酒不可”的地步。一些消费者形成了一种酒庄酒一定是优质葡萄酒和高价酒的感性认知,甚至很多专业人士也持同样观点。在中国,酒庄酒似乎成为一个质量概念,成为优质葡萄酒的代名词。
探究原因
酒庄酒成为优质葡萄酒的代名词,这种现状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历史上,由于葡萄酒的稀有、娇贵和达官贵人的钟爱,葡萄酒曾经是普通大众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譬如,路易十五、蓬皮杜夫人、拿破仑等都是葡萄酒的拥趸者;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也体现了葡萄酒的高贵;电影《古惑仔》中提及的拉菲葡萄酒、《失乐园》中提及的玛歌葡萄酒以及007系列影片《皇家赌场》里摆放的道具——金钟葡萄酒都是价格贵、名气大的法国酒庄酒,加上浪漫奢华的影片场景,酒庄葡萄酒的奢侈和高档、优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牵头,中国酒庄联盟成立,通过了《中国酒庄联盟章程》。几年过去了,联盟在行业自律和合力推进中国葡萄酒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10年,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专业机构制定山东省酒庄酒质量标准,目的在于规范酒庄酒的生产和销售。但是,从报道的资料来看,无论是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主导下的酒庄联盟,还是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酒庄酒质量标准,都把葡萄酒的质量定位在优质范围,而且限定酒庄酒的产量起步规模,这无疑也在助推着酒庄酒一定是优质高价酒的消费感性认知。
毫无疑问,质量低劣的葡萄酒绝对不是我们应该接受的酒庄酒,甚至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商业葡萄酒。但是,当所有关于酒庄酒的标准或章程都在引导或者暗示酒庄酒就等于高质量的葡萄酒时,我们所做的是酒庄酒的荣誉保卫战,而不是酒庄酒在严重同质化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取胜的特质化优势打造,这种忽略和放弃加剧了消费者的认知与理性消费的混乱。笔者认为:事实上,酒庄酒并不是一个质量概念,她其实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模式,个性化才是酒庄酒的灵魂。
酒庄酒起源
众所周知,酒庄酒概念最初是由法国人提出来的。酒庄酒概念始于17世纪,而1855年的法国酒庄评级则成为影响深远的一件历史事件。1855年,为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推销法国葡萄酒,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命令法国葡萄酒主产区的波尔多商会挑选参展葡萄酒,并为这些酒提供一份不同等级葡萄酒目录,波尔多商会按以往市场销售中形成的葡萄产地、葡萄园、葡萄酒价格和葡萄酒业主声誉为划分标准,完成了这项工作,目录以分级的形式,在葡萄酒中列出了从高到低5个级别的61个葡萄酒庄名字。几年以后,参照波尔多的做法,为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的法国完成了对科多尔省葡萄酒的等级划分。法国人在历史上首先以酒庄为载体完成的官方葡萄酒分级制度,而且成为法国葡萄酒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但是,我们在这份分级表中自然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酒庄酒是有质量区别的,那也是分级的主要依据之一:一级酒庄的酒比二级酒庄的酒好,二级酒庄的酒比三级酒庄的酒好……依此类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酒庄酒本身存在质量差异不是一个单纯的优质酒概念。
中国酒庄酒发展现状
从21世纪开始,葡萄酒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率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诱惑力,大河奔流,鱼龙混杂,各种问题也陆续出现。显著的挑战是,葡萄酒消费理念的幼稚狂热和消费市场利益的诱惑,刺激和影响着葡萄酒的生产方式与销售方式,出现了大量为追求市场占有和即时利益的,以消费数量为目标,而不是以质量为标准的葡萄酒,甚至明显的假冒伪劣产品,更令人遗憾的是,为推销这些低劣产品的手段与概念,在消费者、市场、生产等众多领域造成了影响与混乱,成为制约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逐渐理性和权益保护意识的逐渐苏醒,人们强烈地需要知道:首先什么才是可以放心饮用的纯正葡萄酒,然后才是品质更好一点的葡萄酒。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深恶痛绝和对质量可靠产品的在意,渴望和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提供可以依靠的消费指导,于是,酒庄酒成为一种可以从眼花缭乱的葡萄酒品牌中挑选出来的醒目标志,毕竟,“酒庄”就像“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一样让人放心,酒庄酒这名称的感觉已经“天然地排除”了那些无原料基地、无生产设施、无质量控制,甚至无真实企业地址的“盲流葡萄酒”。而且电影大片中备受尊崇、现实中消费领袖们倡导的高贵、优质个性更成为酒庄酒产品价格高企的潜在DNA,更成为酒商们获取更高利润的堂皇理由。作为一种行业自律行为,中国酒庄联盟和酒庄酒标准应运而生,并明确规定,酒庄酒“感官鉴定需符合GB15037-2006《葡萄酒》国家标准附录A‘葡萄酒感官分级评价描述’的优良品以上级别。”客观而言,这是一种顺应市场结论的自律,是想对消费者的消费提供更多的理性理论,但“优良品以上级别”的界定却偏离了酒庄酒自己本来的发展之路,背离了酒庄酒的本身含义,进一步误导酒庄和酒庄酒的发展及消费者对酒庄酒的认知。因为,如果消费者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大家会越来越迷茫:为什么市场上很多进口的国外酒庄酒质量平平?甚至连世界酒庄酒鼻祖法国的很多酒庄酒也是如此?
酒庄酒的本质
事实上,欧美著名酒庄酒的优异质量,不是统一执行优良质量标准的结果,也不是与酒庄酒外的葡萄酒品种竞争的结果,而是生产她们的酒庄在上百年岁月生存下来的结果,是在一种顺应产业发展模式下坚持传承的一种文化产品现象。
那么,究竟酒庄酒的本质是什么呢?
《酒庄联盟章程》里有些规定,诸如:“葡萄种植、酿酒到灌装的全过程都是在酒庄完成,酒庄,有归属于酒庄并且能够百分之百完全控制的葡萄园”,这些都是忠于原始酒庄和酒庄酒概念的。结合法国酒庄酒及其葡萄酒质量等级分级理论,从《酒庄联盟章程》里那些合理的约定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酒庄酒,其实是一种生产模式,和这种生产模式下造就的一类产品。她本质上与生产规模和绝对产品质量没有直接的联系。
还有一点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即酒庄酒的个性化品质。
事实上,从12世纪西多教会选择葡萄个性化种植地,到17世纪波尔多庞泰克家族对特殊葡萄种植地的坚守,这些最终影响法国酒庄模式并由葡萄酒家族世代传承的个性化品质,才是酒庄酒产生的根本原因和酒庄酒在葡萄酒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来源于家族传承的酒庄酒也在家族传承中获得了它的灵魂,在“优胜劣汰”中一代代传承下来,而“优胜劣汰”中的“优”首先是优异的个性品质。
这种优异的个性品质主要由以下几个内容构成:
——独特的土壤、水温、物候条件;
——独特的葡萄品种、种植和采摘要求;
——独特的酿造技术、贮藏方法和贮藏条件;
——酿酒师的独特天赋、灵性和修养;
——独特的地缘人文文化。
简单地归纳起来,就是在特定的葡萄园、由特定的人用特定的原料和特定的方法酿造的、经过特定的贮藏、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葡萄酒。这也是法国人口中常说的“TERROIR”。有时候,它还包括一种特定的文化故事和某种虽不是公认的优异酿酒葡萄品种,却能在与土地的结合中获得独特优良风味的葡萄原料品种。这些才是酒庄酒的灵魂。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从理论上说,酿造一支高质量的葡萄酒不是困难的事,只需要严格按标准执行即可,只要满足投资、基地建设、品种、种植、产量、酿造、贮藏、灌装等等条件,中国酒庄酒“酒”的标准就可以复制。唯一不能复制的是酒庄酒的独特个性。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开始走向世界,葡萄酒消费开始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关注酒庄酒的个性,倡导酒庄酒是一种生产模式,是中国葡萄酒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国消费者最终应该得到的良好品鉴引导,对中国这样一个既有丰富葡萄文化,又是现代新兴葡萄产业的国家,这一点尤为重要。
幸运的是,如今已经有些专家和企业在这一点上振臂高呼:李华博士的“小酒庄大产业”、云南太阳魂实业集团公司针对云南本土文化及高原立体多样气候提出的“百家高原酒堡”发展战略等,都有中国酒庄酒可持续发展个性内涵葡萄酒产品的经典精髓。只有因地制宜,坚持和发扬个性,才是中国酒庄酒的希望之路,也只有这样,中国的酒庄才能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酒庄酒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生产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究原因
酒庄酒成为优质葡萄酒的代名词,这种现状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历史上,由于葡萄酒的稀有、娇贵和达官贵人的钟爱,葡萄酒曾经是普通大众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譬如,路易十五、蓬皮杜夫人、拿破仑等都是葡萄酒的拥趸者;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也体现了葡萄酒的高贵;电影《古惑仔》中提及的拉菲葡萄酒、《失乐园》中提及的玛歌葡萄酒以及007系列影片《皇家赌场》里摆放的道具——金钟葡萄酒都是价格贵、名气大的法国酒庄酒,加上浪漫奢华的影片场景,酒庄葡萄酒的奢侈和高档、优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牵头,中国酒庄联盟成立,通过了《中国酒庄联盟章程》。几年过去了,联盟在行业自律和合力推进中国葡萄酒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10年,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专业机构制定山东省酒庄酒质量标准,目的在于规范酒庄酒的生产和销售。但是,从报道的资料来看,无论是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主导下的酒庄联盟,还是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酒庄酒质量标准,都把葡萄酒的质量定位在优质范围,而且限定酒庄酒的产量起步规模,这无疑也在助推着酒庄酒一定是优质高价酒的消费感性认知。
毫无疑问,质量低劣的葡萄酒绝对不是我们应该接受的酒庄酒,甚至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商业葡萄酒。但是,当所有关于酒庄酒的标准或章程都在引导或者暗示酒庄酒就等于高质量的葡萄酒时,我们所做的是酒庄酒的荣誉保卫战,而不是酒庄酒在严重同质化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取胜的特质化优势打造,这种忽略和放弃加剧了消费者的认知与理性消费的混乱。笔者认为:事实上,酒庄酒并不是一个质量概念,她其实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模式,个性化才是酒庄酒的灵魂。
酒庄酒起源
众所周知,酒庄酒概念最初是由法国人提出来的。酒庄酒概念始于17世纪,而1855年的法国酒庄评级则成为影响深远的一件历史事件。1855年,为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推销法国葡萄酒,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命令法国葡萄酒主产区的波尔多商会挑选参展葡萄酒,并为这些酒提供一份不同等级葡萄酒目录,波尔多商会按以往市场销售中形成的葡萄产地、葡萄园、葡萄酒价格和葡萄酒业主声誉为划分标准,完成了这项工作,目录以分级的形式,在葡萄酒中列出了从高到低5个级别的61个葡萄酒庄名字。几年以后,参照波尔多的做法,为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的法国完成了对科多尔省葡萄酒的等级划分。法国人在历史上首先以酒庄为载体完成的官方葡萄酒分级制度,而且成为法国葡萄酒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但是,我们在这份分级表中自然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酒庄酒是有质量区别的,那也是分级的主要依据之一:一级酒庄的酒比二级酒庄的酒好,二级酒庄的酒比三级酒庄的酒好……依此类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酒庄酒本身存在质量差异不是一个单纯的优质酒概念。
中国酒庄酒发展现状
从21世纪开始,葡萄酒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率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诱惑力,大河奔流,鱼龙混杂,各种问题也陆续出现。显著的挑战是,葡萄酒消费理念的幼稚狂热和消费市场利益的诱惑,刺激和影响着葡萄酒的生产方式与销售方式,出现了大量为追求市场占有和即时利益的,以消费数量为目标,而不是以质量为标准的葡萄酒,甚至明显的假冒伪劣产品,更令人遗憾的是,为推销这些低劣产品的手段与概念,在消费者、市场、生产等众多领域造成了影响与混乱,成为制约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逐渐理性和权益保护意识的逐渐苏醒,人们强烈地需要知道:首先什么才是可以放心饮用的纯正葡萄酒,然后才是品质更好一点的葡萄酒。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深恶痛绝和对质量可靠产品的在意,渴望和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提供可以依靠的消费指导,于是,酒庄酒成为一种可以从眼花缭乱的葡萄酒品牌中挑选出来的醒目标志,毕竟,“酒庄”就像“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一样让人放心,酒庄酒这名称的感觉已经“天然地排除”了那些无原料基地、无生产设施、无质量控制,甚至无真实企业地址的“盲流葡萄酒”。而且电影大片中备受尊崇、现实中消费领袖们倡导的高贵、优质个性更成为酒庄酒产品价格高企的潜在DNA,更成为酒商们获取更高利润的堂皇理由。作为一种行业自律行为,中国酒庄联盟和酒庄酒标准应运而生,并明确规定,酒庄酒“感官鉴定需符合GB15037-2006《葡萄酒》国家标准附录A‘葡萄酒感官分级评价描述’的优良品以上级别。”客观而言,这是一种顺应市场结论的自律,是想对消费者的消费提供更多的理性理论,但“优良品以上级别”的界定却偏离了酒庄酒自己本来的发展之路,背离了酒庄酒的本身含义,进一步误导酒庄和酒庄酒的发展及消费者对酒庄酒的认知。因为,如果消费者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大家会越来越迷茫:为什么市场上很多进口的国外酒庄酒质量平平?甚至连世界酒庄酒鼻祖法国的很多酒庄酒也是如此?
酒庄酒的本质
事实上,欧美著名酒庄酒的优异质量,不是统一执行优良质量标准的结果,也不是与酒庄酒外的葡萄酒品种竞争的结果,而是生产她们的酒庄在上百年岁月生存下来的结果,是在一种顺应产业发展模式下坚持传承的一种文化产品现象。
那么,究竟酒庄酒的本质是什么呢?
《酒庄联盟章程》里有些规定,诸如:“葡萄种植、酿酒到灌装的全过程都是在酒庄完成,酒庄,有归属于酒庄并且能够百分之百完全控制的葡萄园”,这些都是忠于原始酒庄和酒庄酒概念的。结合法国酒庄酒及其葡萄酒质量等级分级理论,从《酒庄联盟章程》里那些合理的约定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酒庄酒,其实是一种生产模式,和这种生产模式下造就的一类产品。她本质上与生产规模和绝对产品质量没有直接的联系。
还有一点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即酒庄酒的个性化品质。
事实上,从12世纪西多教会选择葡萄个性化种植地,到17世纪波尔多庞泰克家族对特殊葡萄种植地的坚守,这些最终影响法国酒庄模式并由葡萄酒家族世代传承的个性化品质,才是酒庄酒产生的根本原因和酒庄酒在葡萄酒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来源于家族传承的酒庄酒也在家族传承中获得了它的灵魂,在“优胜劣汰”中一代代传承下来,而“优胜劣汰”中的“优”首先是优异的个性品质。
这种优异的个性品质主要由以下几个内容构成:
——独特的土壤、水温、物候条件;
——独特的葡萄品种、种植和采摘要求;
——独特的酿造技术、贮藏方法和贮藏条件;
——酿酒师的独特天赋、灵性和修养;
——独特的地缘人文文化。
简单地归纳起来,就是在特定的葡萄园、由特定的人用特定的原料和特定的方法酿造的、经过特定的贮藏、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葡萄酒。这也是法国人口中常说的“TERROIR”。有时候,它还包括一种特定的文化故事和某种虽不是公认的优异酿酒葡萄品种,却能在与土地的结合中获得独特优良风味的葡萄原料品种。这些才是酒庄酒的灵魂。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从理论上说,酿造一支高质量的葡萄酒不是困难的事,只需要严格按标准执行即可,只要满足投资、基地建设、品种、种植、产量、酿造、贮藏、灌装等等条件,中国酒庄酒“酒”的标准就可以复制。唯一不能复制的是酒庄酒的独特个性。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开始走向世界,葡萄酒消费开始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关注酒庄酒的个性,倡导酒庄酒是一种生产模式,是中国葡萄酒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国消费者最终应该得到的良好品鉴引导,对中国这样一个既有丰富葡萄文化,又是现代新兴葡萄产业的国家,这一点尤为重要。
幸运的是,如今已经有些专家和企业在这一点上振臂高呼:李华博士的“小酒庄大产业”、云南太阳魂实业集团公司针对云南本土文化及高原立体多样气候提出的“百家高原酒堡”发展战略等,都有中国酒庄酒可持续发展个性内涵葡萄酒产品的经典精髓。只有因地制宜,坚持和发扬个性,才是中国酒庄酒的希望之路,也只有这样,中国的酒庄才能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酒庄酒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生产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