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课本83—85页周长,教学例3、例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纸(有圆形、月牙形、半圆、三角形、四边形、五角星形)、树叶、绳子、直尺、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理解周长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请各学习小组组长代表自己组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
教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1: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生2: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教师:你是怎么想到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3:我是从周长的名字中想到的。周就是“四周”的意思,“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没有。
2.教师:请各小组讨论,具体指一指你们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学生演示)
(二)探讨求周长的方法
1.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办法来吗?请思考。(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
(1)第一小组(圆形)
生1:用尺量
教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教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教师:这个办法行吗?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教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教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生:行。
(2)第二小组(月牙形)
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教师:(示范)行吗?生2:不行。
教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教师:(略作示范)行吗?生:行。
(3)第三小组(半圆)
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师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教师:行吗?生:行。
(4)第四小组(三角形)
生1:量三条边,再加起来。
教师:行吗?生:行。
(5)第五小组(四边形)
生:把每边都量出来,再加起来。
教师:行吗?生:行。
(6)第六小组(五角星)
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
教师:三个小朋友的,你喜欢谁的方法?生:第三个。
(7)第七小组(树叶)
生:可以先用绳子围一圈,再用尺量。
2.教师:刚才大家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能不能根据各自所用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和物品分分类?
学生认为圆形、半圆、树叶和月牙形的比较特殊,要用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其余的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
(三)探究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早就会了。生2:它们太普通了。生3:它们太简单了。
教师:太普通、太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
生1: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一条边长,乘4就可以了。(板书:边长×4)
教师:如果量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生:5×4=20(厘米)。
教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教师:也就是长+宽+长+宽(板书)。如果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6+4+6+4=20(厘米)。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教师:长×2+宽×2(板书)。即:6×2+4×2=20(厘米)。生:行。
教师:可以这样吗?(长+宽)×2(板书)生:行
教师:什么理由?生:有两个(长+宽)。
教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生2:第二种。生3:第三种
教师:如果让你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正方形呢?想清楚了,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周长计算的应用
1.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85页例4和“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课本第87页练习十九第1题。
2.拓展延伸
(1)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6米,宽16米。它的短边一侧靠墙,其他三边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东风小学)
课本83—85页周长,教学例3、例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纸(有圆形、月牙形、半圆、三角形、四边形、五角星形)、树叶、绳子、直尺、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理解周长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请各学习小组组长代表自己组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
教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1: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生2: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教师:你是怎么想到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3:我是从周长的名字中想到的。周就是“四周”的意思,“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没有。
2.教师:请各小组讨论,具体指一指你们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学生演示)
(二)探讨求周长的方法
1.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办法来吗?请思考。(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
(1)第一小组(圆形)
生1:用尺量
教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教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教师:这个办法行吗?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教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教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生:行。
(2)第二小组(月牙形)
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教师:(示范)行吗?生2:不行。
教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教师:(略作示范)行吗?生:行。
(3)第三小组(半圆)
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师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教师:行吗?生:行。
(4)第四小组(三角形)
生1:量三条边,再加起来。
教师:行吗?生:行。
(5)第五小组(四边形)
生:把每边都量出来,再加起来。
教师:行吗?生:行。
(6)第六小组(五角星)
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
教师:三个小朋友的,你喜欢谁的方法?生:第三个。
(7)第七小组(树叶)
生:可以先用绳子围一圈,再用尺量。
2.教师:刚才大家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能不能根据各自所用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和物品分分类?
学生认为圆形、半圆、树叶和月牙形的比较特殊,要用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其余的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
(三)探究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早就会了。生2:它们太普通了。生3:它们太简单了。
教师:太普通、太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
生1: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一条边长,乘4就可以了。(板书:边长×4)
教师:如果量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生:5×4=20(厘米)。
教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教师:也就是长+宽+长+宽(板书)。如果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6+4+6+4=20(厘米)。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教师:长×2+宽×2(板书)。即:6×2+4×2=20(厘米)。生:行。
教师:可以这样吗?(长+宽)×2(板书)生:行
教师:什么理由?生:有两个(长+宽)。
教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生2:第二种。生3:第三种
教师:如果让你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正方形呢?想清楚了,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周长计算的应用
1.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85页例4和“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课本第87页练习十九第1题。
2.拓展延伸
(1)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6米,宽16米。它的短边一侧靠墙,其他三边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东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