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获取家庭收入,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这些少年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小学时他们被称作“留守儿童”到了中学阶段他们被称作“留守少年”。
一、建立班级留守少年档案
应该建立留守少年档案: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疾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地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少年”关爱不留死角,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且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少年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少年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握留守少年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少年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
二、给留守少年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理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重点关照留守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他们衣服穿的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应必备的用品等。总之,多关心留守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不歧视留守学生,使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会如此严格要求的。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老师的苦心。
班上成立留守少年“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少年帮助,让他们互帮互助、互相关心、鼓励。用真感情感化他们,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少年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要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三、联系家长,让留守少年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留守少年的个性心理和要求,把留守少年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级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具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少年进行个别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孩子对父母的那种思念和牵挂是什么也不能替代的,因此,建立与他父母的联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正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们的父母通讯,介绍孩子的情况,向孩子传达父母对他们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老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慢慢地提高。把他的一点一滴都向他们的父母传达,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会觉得所有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需要特别强调的方面
首先要与家长建立密切和谐的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的沟通,在同他们的沟通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使其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这样一来,教师成了监护人、孩子们的亲人,留守孩子的心理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少年的生活,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以优异的表现回报你;切不可实施体罚、讽刺、挖苦他们,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距离只能是越来越远。我给学生每个人一个笔记本,要求他们学会把当天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录在本子上,回家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得事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尽管我是数学老师,孩子日记也每天查阅的,以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再次是不断为孩子的成长施加养料。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感恩教育、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送小礼物、送祝福等。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要经常组织他们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情关系的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少年成长的乐园。让学生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最后是班主任要做心理医生,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
回顾多位留守少年的进步历程,我认为班主任更应该有一个高度认识和重视,政府已经提出:“落实农村留守少年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教育好留守少年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一、建立班级留守少年档案
应该建立留守少年档案: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疾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地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少年”关爱不留死角,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且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少年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少年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握留守少年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少年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
二、给留守少年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理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重点关照留守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他们衣服穿的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应必备的用品等。总之,多关心留守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不歧视留守学生,使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会如此严格要求的。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老师的苦心。
班上成立留守少年“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少年帮助,让他们互帮互助、互相关心、鼓励。用真感情感化他们,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少年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要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三、联系家长,让留守少年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留守少年的个性心理和要求,把留守少年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级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具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少年进行个别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孩子对父母的那种思念和牵挂是什么也不能替代的,因此,建立与他父母的联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正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们的父母通讯,介绍孩子的情况,向孩子传达父母对他们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老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慢慢地提高。把他的一点一滴都向他们的父母传达,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会觉得所有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需要特别强调的方面
首先要与家长建立密切和谐的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的沟通,在同他们的沟通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使其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这样一来,教师成了监护人、孩子们的亲人,留守孩子的心理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少年的生活,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以优异的表现回报你;切不可实施体罚、讽刺、挖苦他们,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距离只能是越来越远。我给学生每个人一个笔记本,要求他们学会把当天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录在本子上,回家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得事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尽管我是数学老师,孩子日记也每天查阅的,以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再次是不断为孩子的成长施加养料。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感恩教育、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送小礼物、送祝福等。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要经常组织他们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情关系的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少年成长的乐园。让学生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最后是班主任要做心理医生,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
回顾多位留守少年的进步历程,我认为班主任更应该有一个高度认识和重视,政府已经提出:“落实农村留守少年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教育好留守少年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