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成绽放更多的“惊喜”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生为本”是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新课程竭力推崇的新理念。“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建构,要提供具有生成力的学习内容;让课堂真正开放;善于捕捉“生成”,驾驭“生成”;善用辩论,明理悟道;善用疑问,拓展延伸。学习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
  【关键词】以生为本 数学课堂 课堂动态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44-01
  “以生為本”是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新课程竭力推崇的新理念。教学以学生为本,就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现状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儿童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望。我们倡导以生为本,就应该还给他们这种自主权,并助其成长。
  一、要提供具有生成力的学习内容
  数学学习不仅需要充分关注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和生活化问题,还需要特别强调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生成力问题。只有内容具有生成力,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例如:我校一位老师上《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
  师:(出示阴影部分占1/2的圆形)同学们,你能用学过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还能创造出其他分数来表示它吗?
  学生说出2/4 3/6 5/10 4/8 6/12 9/18 ……,老师随机板书。
  部分学生质疑生成问题: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都相等?
  师:对呀,真的有点怪!分数中真的有这种特殊的现象吗?那我们试着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迫切地探讨来自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二、动态生成,让课堂真正开放
  让课堂真正开放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开放的课堂,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预设与动态生成”为实现课堂真正开放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策略。
  课堂中的“过程生成”与“结论生成”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往往只注重“正中下怀”的反馈,常常忽视那些“错误者”或“失败者”,从而丢失了课堂中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信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当我们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念,注重“动态生成”的策略时,就会在教学中全程关注学生,就会促使“开放”真正走进课堂。
  三、善于捕捉“生成”,驾驭“生成”
  数学是人的数学,数学因生命而精彩,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关键在于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生成意识和高超的调控艺术。 该如何“关注生成”,“驾驭生成”呢?下面,笔者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1.妙用错误,因势利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错误,教师难以预料的。有时侯,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出示题目: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A人,途中下车18人,又上车20人这时车上还有几人?其中,我不小心把问题“这时车上还有几名乘客?”误写成了“这时车上还有几人?”。
  生1:列式是A-18+20=(A+4)人。
  生2:我觉得这道题没必要列式计算。上车20人,下车18人,实际多了2人,就是(A+2)人。
  师: 想法很好!
  生3:我有不同意见。条件说的是乘客,而问题中说的是车上有多少人,那应该再加上司机和售票员,这样车上应该有(A+4)人。
  我才发现了写错了的问题,刚想改正,又有学生发言了。
  生4:不一定呀,现在有许多车子是无人售票车,这样车上应该有(A+3)人。
  我将错就错,发自内心地表扬他们。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得非常棒。以后做练习时,只要你写清楚了,哪种方法都对。如果我现在把问题改成“车上有几名乘客”,那么有几种算法呢?
  正是这样美丽的错误,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结出“果实”累累。
  2.善用辩论,明理悟道
  辩论也是一种对话方式,不同的观点的碰撞无论对于当事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适时良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在教学“质数、合数”的内容时,新课结束后,老师常规性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有什么疑问?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奇数都是质数。”这是在老师意料之中的。此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只是微笑地望着其他学生:“是这样吗?”就这么一句简短的问话,引发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生1: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你看,9是奇数,但9也是合数。
  生2:我同意生1的观点,像15、21、35等都是奇数,但也是合数。我认为,如果这样改就对了,质数都是奇数。
  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教师却总是微笑,不发表意见。
  这时,生3站起来:我认为这样说也不对,2是质数,但却是偶数。
  生4:应该这样说,质数中,除了2其他都是奇数。
  这个结论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辩论已结束,可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沐浴在兴奋中。
  3.善用疑问,拓展延伸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考的原动力,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无限的精彩。
  如:笔者在上了《利息》这课后,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储蓄有什么好处?你体会过储蓄的好处吗?
  生1:储蓄可以让我们节约用钱,把钱存入银行又安全。
  生2:老师,书上讲存款既利国又利民,我认为“利国”不对,因为存进去多少钱,而取出来时却变多了。可国家事实上在倒贴吗?
  师: 生2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他看书时认真仔细,不唯课本,敢于提出问题。谁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师:(适时补充)你今天存进去的钱,一般不会明天就那出来,这中间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死钱可以变成活钱,国家可以把这部分暂时不用的钱通过多种方式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教师善于抓住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很好地渗透经济意识。
  课堂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我们应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课堂生成资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它将为我们的课堂绽放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周宏,高长梅.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关鸿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42-01  初中生升入高一,课本知识相比较初中,难度大为提高,理科各科对学生的自主理解和逻辑分析上有了更大的要求。而其中数学学科更容易让学生感到棘手。  所谓教学,由老师教和学生学构成。小学和初中,由于学生有无到有,由低到高,知识面相对狭窄,知识量相对较少,新问题、新现象缺乏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故教
【摘要】在中学政治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资料,就如何在初中政治课中渗透创新教育理念进行探究分析,提出了一些渗透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学质量,为今后的初中政治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经验。  【关键词】初中政治 渗透 创新教育 策略  【中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教育博客记录了教师与学生的个人成长轨迹并能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利用博客的评价功能可以畅所欲言。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随时更新最新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眼界,可以有效的辅助信息技术教学,教育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教育博客 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