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就是由大大小小几十个“场面”衔接而成的四十分钟的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有“起”、有“承”、有“转”、有“合”,要使这个场景演绎得精彩纷呈,那么“场景”中的主体人物——学生就必须身入其境,在文本中快意恩仇。那么,如何让学生人情入境呢?我认为最关键就是要精心营造学生所处的“情场”,即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栖息地,并精心运作,让“情场”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牢牢地吸住学生的情感,牢牢地吸住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专注。
“情场”的营运不是一件笼统的事,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操作模式。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操作。就我个人的体会,具体来说,我认为语文课堂中的“情场”运作可分为“理性情场”的运作和“感性情场”的运作。
一、“理性情场”的营运
“理”。智也,“理性情场”是一种特定的理性设置的情境。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并试图以某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这种呈现方式是致力于将文本与孩子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或者与他们感兴趣的典故、风土人情相连接,唤醒学生学习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感悟。因此,“理性情场”具有整体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理性情场”的设置,跨越了文本,给学生一个不太“正统”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一般来说,“理性情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导题、环节过度、小结上,通过教师的言语阐述,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 “理性情场”来自对语文教师的亲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针对这点,我们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记在上课时不要因一点小事而大怒,伤了学生的自尊,影响了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是重视、关注自己的。其次,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要从学生视角出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同龄人的思维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觉得你是值得信赖的大朋友。第三,教师要做好榜样,除了在为人处世方面,知识储备方面也得丰富,让学生对你信服。
2 “理性情场”来自对语言文化的追寻。小学是学生知识的原始积累阶段,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理性情场”的运作可从语言文化这方面人手,时刻为学生学习母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全身心浸润在有深刻的中国印记的普通话、方块文字中去透析文本。例如我在教学《泉水》时这样导入:人们都说“黑土是墨,白水为泉”,这我就有点不明白了。黑色土是墨有点道理,可为什么说白水为泉呢?水又不是白色的!从这个问题切入,学生自然会去思考“泉”的构字原由以及“泉”字中白的涵义,明白了泉水的特点即干净、透明。很自然地将学生带人到《泉水》课文的学习中,激发了兴趣,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文化知识人手与文本相交融,找到两个文化知识的相关点给学生一个特定的知识境界进入教学。
3 “理性情场”来自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也如此,当学生对一堂课充满强烈的兴趣和渴望,那么,他势必以饱满的情绪去领悟、探究文本。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们可将文本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或者把游戏带人课堂。
(1)对对子。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语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对子了,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式引入教学。例如《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因课题直接体现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物,他们因为一张画联系起来。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分析画家戴嵩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读文后用一个词形容并依据文中旬段说理由,根据学生的发言梳理出戴嵩的人物特征。紧接着我出了一上联“鼎鼎大名风流还看大画家”,让学生自学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对出下联。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有的说“默默无闻勇敢还看小牧童”,还有的说“默默无闻高尚还是小牧童”等。最后,师生共同定出“默默无闻高尚必属小牧童”的下联。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还提出要横批,最后有一学生出了个“能者为师”完成了这副对联。
(2)讲故事比赛。学生都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对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来刺激学生好胜心。例如《小鸭》、《从现在开始》等课文,我们可让学生先熟悉故事即把课文读通读顺后再理解课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故事,要求声情并茂。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即经历了一次吸收、吐纳的程序,完成了一个“感悟语言一积累语言一创造语言”的训练过程。
(3)画插图。新课标有一个抢眼的词:整合。除了文本的整合外,也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剂催化剂,使语文课堂充满了魅力。画画是孩子从幼儿园就接触的一项技能,他们对画画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基础。将画画融合进语文课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直接感受观,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抽象性理解的难度。例如,教学《蜜蜂引路》时,我们在教学第三段时便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家的路线图,有展示的时候请他们说出自己画画的根据。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也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4)编儿歌。儿歌(诗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针对学生的这种喜好,我们可采用为文本编写儿歌的方式学习课文。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背儿歌,然后让学生编儿歌,学生在前面背儿歌的刺激对编儿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更认真地去研究文本,深入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儿歌的创作:遇事不慌司马光,砸缸去水救儿郎。智勇双全惜生命,古至今来美名扬。
另外,还有闯关、故事连接方式。“理性情场”的运作,是对教师的智慧提出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较强的解析能力,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寻找最恰当的呈现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二、“感性情场”的运作
“感性情场”的运作方式一般有角色换位、亲历体验、情景再现等。
1 角色换位
“换位”的另一种阐述方式就是“将心比心”。如果说硬要给它设定一个模式那便是“如果我是……我会……”,给学生一个假定的思维,把自己当成文本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想,在文本蕴含的精神世界中走一遭。这样,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会更加深入,进而对文本的精神内核更透彻地体悟。例如在教学《浅水洼的小鱼》时,我让学生先感受了小鱼的痛苦后再问:“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去辨析、去思考、去抉择,在经历了一次思维的撞击后受到了教育。
2 亲历体验
(1)回味生活。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2)现场模拟。有些事情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经验和体会。我们可以就文本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亲自经历一番。比如在教《看电视》时,文本中小朋友看球赛时的语言“快射门!”的朗读指导,我在教学中用板画的形式模拟了这个精彩的瞬间,并配上解说词,当我解说到“中国队员飞起一脚,准备射门,这时,后面一名日本队员冲了上来试图阻止”时,学生坐在座位上俨然就是一个个小球迷,忍不住喊起来:“快射门!,'那语气又急又切,不用我指导了,学生已从模拟的现场中感受到了那份紧张着急的心情。
3 情景再现
(1)感情范读。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教师声情并茂、激情四溢的诵读能深深地感染学生,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文本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抒发的是师爱生,生爱师的情意。在上课时,当我深情地范读课文后,我发现孩子们也都进入了亦真亦幻的境界,他们纷纷举手诉说着自己的感受:“老师,我听了很感动”“老师,我也想在你窗前栽一株紫丁香”……那一刻,我也感动起来,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在而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表现非常出色。
(2)媒体演示。课堂上,学生对用抽象语言(汉字)组成的文本意象领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必要时。可用媒体演示课件出现,让学生用视听的直觉感官去感知他们,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很容易走人文本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总之,“理性情场”和“感性情场”不是单一存在的,他们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整个情场运作中的不同侧面。是整体和细节的体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只重视“理性情场”的运作,忽视“感性情场”,那么整个课堂将呈现出粗枝大叶的一种局面,显得不够精细、扎实;而如果只重视“感性情场”的运作,无谓“理性情场”,我们就只能看到一些精彩的碎片,缺乏完整性。在语文课堂上只有二者并重,我们看到的课堂才不会是一颗颗散乱的珍珠。而是一串熠熠生辉的珠链,一个出彩的课堂。
(作者单位: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尤溪县城南中心小学责任编辑:胡本光)
“情场”的营运不是一件笼统的事,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操作模式。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操作。就我个人的体会,具体来说,我认为语文课堂中的“情场”运作可分为“理性情场”的运作和“感性情场”的运作。
一、“理性情场”的营运
“理”。智也,“理性情场”是一种特定的理性设置的情境。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并试图以某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这种呈现方式是致力于将文本与孩子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或者与他们感兴趣的典故、风土人情相连接,唤醒学生学习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感悟。因此,“理性情场”具有整体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理性情场”的设置,跨越了文本,给学生一个不太“正统”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一般来说,“理性情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导题、环节过度、小结上,通过教师的言语阐述,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 “理性情场”来自对语文教师的亲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针对这点,我们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记在上课时不要因一点小事而大怒,伤了学生的自尊,影响了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是重视、关注自己的。其次,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要从学生视角出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同龄人的思维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觉得你是值得信赖的大朋友。第三,教师要做好榜样,除了在为人处世方面,知识储备方面也得丰富,让学生对你信服。
2 “理性情场”来自对语言文化的追寻。小学是学生知识的原始积累阶段,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理性情场”的运作可从语言文化这方面人手,时刻为学生学习母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全身心浸润在有深刻的中国印记的普通话、方块文字中去透析文本。例如我在教学《泉水》时这样导入:人们都说“黑土是墨,白水为泉”,这我就有点不明白了。黑色土是墨有点道理,可为什么说白水为泉呢?水又不是白色的!从这个问题切入,学生自然会去思考“泉”的构字原由以及“泉”字中白的涵义,明白了泉水的特点即干净、透明。很自然地将学生带人到《泉水》课文的学习中,激发了兴趣,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文化知识人手与文本相交融,找到两个文化知识的相关点给学生一个特定的知识境界进入教学。
3 “理性情场”来自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也如此,当学生对一堂课充满强烈的兴趣和渴望,那么,他势必以饱满的情绪去领悟、探究文本。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们可将文本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或者把游戏带人课堂。
(1)对对子。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语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对子了,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式引入教学。例如《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因课题直接体现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物,他们因为一张画联系起来。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分析画家戴嵩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读文后用一个词形容并依据文中旬段说理由,根据学生的发言梳理出戴嵩的人物特征。紧接着我出了一上联“鼎鼎大名风流还看大画家”,让学生自学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对出下联。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有的说“默默无闻勇敢还看小牧童”,还有的说“默默无闻高尚还是小牧童”等。最后,师生共同定出“默默无闻高尚必属小牧童”的下联。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还提出要横批,最后有一学生出了个“能者为师”完成了这副对联。
(2)讲故事比赛。学生都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对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来刺激学生好胜心。例如《小鸭》、《从现在开始》等课文,我们可让学生先熟悉故事即把课文读通读顺后再理解课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故事,要求声情并茂。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即经历了一次吸收、吐纳的程序,完成了一个“感悟语言一积累语言一创造语言”的训练过程。
(3)画插图。新课标有一个抢眼的词:整合。除了文本的整合外,也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剂催化剂,使语文课堂充满了魅力。画画是孩子从幼儿园就接触的一项技能,他们对画画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基础。将画画融合进语文课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直接感受观,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抽象性理解的难度。例如,教学《蜜蜂引路》时,我们在教学第三段时便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家的路线图,有展示的时候请他们说出自己画画的根据。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也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4)编儿歌。儿歌(诗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针对学生的这种喜好,我们可采用为文本编写儿歌的方式学习课文。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背儿歌,然后让学生编儿歌,学生在前面背儿歌的刺激对编儿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更认真地去研究文本,深入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儿歌的创作:遇事不慌司马光,砸缸去水救儿郎。智勇双全惜生命,古至今来美名扬。
另外,还有闯关、故事连接方式。“理性情场”的运作,是对教师的智慧提出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较强的解析能力,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寻找最恰当的呈现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二、“感性情场”的运作
“感性情场”的运作方式一般有角色换位、亲历体验、情景再现等。
1 角色换位
“换位”的另一种阐述方式就是“将心比心”。如果说硬要给它设定一个模式那便是“如果我是……我会……”,给学生一个假定的思维,把自己当成文本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想,在文本蕴含的精神世界中走一遭。这样,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会更加深入,进而对文本的精神内核更透彻地体悟。例如在教学《浅水洼的小鱼》时,我让学生先感受了小鱼的痛苦后再问:“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去辨析、去思考、去抉择,在经历了一次思维的撞击后受到了教育。
2 亲历体验
(1)回味生活。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2)现场模拟。有些事情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经验和体会。我们可以就文本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亲自经历一番。比如在教《看电视》时,文本中小朋友看球赛时的语言“快射门!”的朗读指导,我在教学中用板画的形式模拟了这个精彩的瞬间,并配上解说词,当我解说到“中国队员飞起一脚,准备射门,这时,后面一名日本队员冲了上来试图阻止”时,学生坐在座位上俨然就是一个个小球迷,忍不住喊起来:“快射门!,'那语气又急又切,不用我指导了,学生已从模拟的现场中感受到了那份紧张着急的心情。
3 情景再现
(1)感情范读。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教师声情并茂、激情四溢的诵读能深深地感染学生,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文本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抒发的是师爱生,生爱师的情意。在上课时,当我深情地范读课文后,我发现孩子们也都进入了亦真亦幻的境界,他们纷纷举手诉说着自己的感受:“老师,我听了很感动”“老师,我也想在你窗前栽一株紫丁香”……那一刻,我也感动起来,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在而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表现非常出色。
(2)媒体演示。课堂上,学生对用抽象语言(汉字)组成的文本意象领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必要时。可用媒体演示课件出现,让学生用视听的直觉感官去感知他们,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很容易走人文本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总之,“理性情场”和“感性情场”不是单一存在的,他们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整个情场运作中的不同侧面。是整体和细节的体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只重视“理性情场”的运作,忽视“感性情场”,那么整个课堂将呈现出粗枝大叶的一种局面,显得不够精细、扎实;而如果只重视“感性情场”的运作,无谓“理性情场”,我们就只能看到一些精彩的碎片,缺乏完整性。在语文课堂上只有二者并重,我们看到的课堂才不会是一颗颗散乱的珍珠。而是一串熠熠生辉的珠链,一个出彩的课堂。
(作者单位: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尤溪县城南中心小学责任编辑:胡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