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教育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之一。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如何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概念;高中历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了人们必备的品质,不仅体现在在进入社会后所产生的作用,在学习方面也十分重要。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在结合了核心素养的要求后,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探究、情景体验、合作讨论等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能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素养,在走向社会时,这些素养能够很好的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受到过去應试教育的影响,中国的学生与外国学生相比缺少一种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实惠的发展和国际形式的改变。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学生的民主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内外形式的改变,目前我国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等进行发展。在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指明了方向。而在高中历史中,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历史学课特有的思维能力,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带着这种思维进行思考。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形成一种价值观体系[1]。
二、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
(一)加强教师史学素养,辅助学生提升素养
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核心素养的首要因素就是历史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史学素养,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况而言,多数历史教师对于史学素养的要求逐步降低,且对于史学素养的理解还仅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其精髓;另外,史学素养决定着高中历史教学水准的高低,对于历史教师而言非常重要,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养成压力。基于以上两点因素,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史学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历史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课本内的潜在史学知识,例如,就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来说,教师需要对教材目录与内容烂熟于心,对于每个章节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进行课外的史料补充,以此拓展自身的史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逐步养成历史核心素养[2]。
(二)实证历史案例教材,树立严谨历史学观
历史学科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对于逻辑推理与史料佐证的要求较为严苛,这两者也是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内容的体现。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体现对课本内的史料进行核查与课外资料的佐证,以确保教材历史案例的准确性,进而提升自身的史学素养;除此之外,在教学阶段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分析历史案例所具有的意义,又需要要求学生在“求真务实”的目标下进行史料的佐证与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进而树立严谨的历史学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的崛起》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史料,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史料与课堂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以此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性,也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沟通思辨能力。另外,通过交流探讨的活动,可以将不确定的一些史料进行课堂的分享,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佐证此类史料的真伪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的精髓,进而培养学生的史学思维[3]。
(三)培养学生史学情怀,无形地增强家国情怀
高华教授曾经说过:“年纪越大,对于历史的感悟越透彻,越深沉,对于国家的情怀也就越深”。足以见得,历史学科不仅承载着对于优秀传统的传承与发扬,更流传着一种家国深深的情怀,因此,在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史料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渗透进学生的课堂之中,以情感的体验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国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毛泽东思想》这一课时,可以将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到渐渐成熟的过程进行教学,可以利用相关的影视作品,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帮助他们意识到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艰难性,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还可以通过自主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将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思想进行碰撞,让学生在强烈的历史观下进行更高效地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史学情怀[4]。
(四)深入史学实践活动,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邓小平爷爷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开展历史的第二课堂活动十分必要,让学生从实践中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进行历史课堂拓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历史教师组织进行当地的革命纪念馆或者是革命根据地的参过,就以笔者所处的地方为例,可以去反“围剿”纪念馆、泰宁红军街、北山革命纪念馆等等,这些地方都承载着革命精神,是对于青年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发扬地。当此类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小组的研究报告,让学生更深入历史革命的根据地,深切感受到历史学科所带有的魅力,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合理的培养,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中占比也会越来越大,教师必须重视并合理的将核心素养融合在教学中去,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也能使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增加我国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李锋.高中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2):9.
[2]徐燕文.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书育人,2019(13):47.
[3]李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18(16):82.
[4]池晓姜.公民教育视域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58.
[5]尹泽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43-44.
关键词:核心素养;概念;高中历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了人们必备的品质,不仅体现在在进入社会后所产生的作用,在学习方面也十分重要。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在结合了核心素养的要求后,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探究、情景体验、合作讨论等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能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素养,在走向社会时,这些素养能够很好的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受到过去應试教育的影响,中国的学生与外国学生相比缺少一种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实惠的发展和国际形式的改变。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学生的民主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内外形式的改变,目前我国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等进行发展。在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指明了方向。而在高中历史中,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历史学课特有的思维能力,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带着这种思维进行思考。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形成一种价值观体系[1]。
二、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
(一)加强教师史学素养,辅助学生提升素养
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核心素养的首要因素就是历史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史学素养,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况而言,多数历史教师对于史学素养的要求逐步降低,且对于史学素养的理解还仅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其精髓;另外,史学素养决定着高中历史教学水准的高低,对于历史教师而言非常重要,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养成压力。基于以上两点因素,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史学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历史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课本内的潜在史学知识,例如,就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来说,教师需要对教材目录与内容烂熟于心,对于每个章节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进行课外的史料补充,以此拓展自身的史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逐步养成历史核心素养[2]。
(二)实证历史案例教材,树立严谨历史学观
历史学科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对于逻辑推理与史料佐证的要求较为严苛,这两者也是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内容的体现。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体现对课本内的史料进行核查与课外资料的佐证,以确保教材历史案例的准确性,进而提升自身的史学素养;除此之外,在教学阶段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分析历史案例所具有的意义,又需要要求学生在“求真务实”的目标下进行史料的佐证与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进而树立严谨的历史学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的崛起》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史料,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史料与课堂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以此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性,也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沟通思辨能力。另外,通过交流探讨的活动,可以将不确定的一些史料进行课堂的分享,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佐证此类史料的真伪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的精髓,进而培养学生的史学思维[3]。
(三)培养学生史学情怀,无形地增强家国情怀
高华教授曾经说过:“年纪越大,对于历史的感悟越透彻,越深沉,对于国家的情怀也就越深”。足以见得,历史学科不仅承载着对于优秀传统的传承与发扬,更流传着一种家国深深的情怀,因此,在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史料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渗透进学生的课堂之中,以情感的体验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国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毛泽东思想》这一课时,可以将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到渐渐成熟的过程进行教学,可以利用相关的影视作品,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帮助他们意识到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艰难性,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还可以通过自主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将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思想进行碰撞,让学生在强烈的历史观下进行更高效地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史学情怀[4]。
(四)深入史学实践活动,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邓小平爷爷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开展历史的第二课堂活动十分必要,让学生从实践中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进行历史课堂拓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历史教师组织进行当地的革命纪念馆或者是革命根据地的参过,就以笔者所处的地方为例,可以去反“围剿”纪念馆、泰宁红军街、北山革命纪念馆等等,这些地方都承载着革命精神,是对于青年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发扬地。当此类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小组的研究报告,让学生更深入历史革命的根据地,深切感受到历史学科所带有的魅力,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合理的培养,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中占比也会越来越大,教师必须重视并合理的将核心素养融合在教学中去,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也能使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增加我国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李锋.高中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2):9.
[2]徐燕文.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书育人,2019(13):47.
[3]李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18(16):82.
[4]池晓姜.公民教育视域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58.
[5]尹泽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