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系统美学与动态艺术的关系
系统美学这一范畴,是建立在系统化动态艺术模型基础上的、关注艺术作品内在体系结构,以及艺术品与审美主体关系的美学体系。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将一件艺术作品进行艺术结构,对其内在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以艺术体系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其对艺术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系统美学体系存在两个动态审美关系
系统美学架构里的审美关系分别有两个,第一个是宽泛的观众审
美关系,也就是审美架构;第二个是具象的审美关系,存在于观众和艺术之间的。这些关系是通过实时交互进行,更多应用于基于时间的、短暂的环境和事件。Burnham认为,系统理论“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处理边界概念的更大问题。”深入理解就是:我们对艺术及其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时,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架构拆分。艺术与观众之间并不存在人为的时空限制,比如戏剧舞台或画面框架。在这种审美关系中,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条框限制被最大程度地弱化。
(二)系统美学体系建立在审美主体的主观动态感受上
系统美学的关注点是集中的,它主要建立在一种广泛而非写实的
艺术方法上,被应用于各种实践性的艺术诠释。系统美学对艺术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的主观感觉,在这一体系里,艺术审美是一种看不见的实体。现代启蒙艺术的具体功能昭示我们,艺术并不存在于物质实体中,而是存在于人与其周圍环境所建立的关系中。
(三)系统美学体系以架构动态艺术模型为逻辑基础
Popper继 Burnham之后,提出了一种艺术分析方法,将审美关系中的研究对象,从物体转向艺术。在这种体系下,每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都被界定为组成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借由对某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分析,将关注的重点从实质性的物体转化为其背后所涵涉的艺术概念。这种体系总是将艺术作品审美作为一个社会关系,与观众建立起实时和空间的动态联系,这种动态的联系,就是其架构的动态艺术审美模型。
二、动态艺术审美模型是系统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分界线(一)不同的观点
在越来越多的社会技术背景下,系统美学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方式,其主要强调系统的形式、功能和运动。但是系统美学研究体系内,各个美学家的观点又各不相同。Burnham定义了动态雕塑完全根据机械的运动形式,Haacke着手研究运动的编排动作,用于提高观众对艺术品的主观敏锐度,提升观众与艺术品的感知边界。
(二)系统美学展示了现代美学的艺术倾向
Burnham的论点是建立在当代动态雕塑艺术基础之上,被认为是一种现代美学。美学革命的形式,从一种历史的、机械的研究模式,向动态的、交互的模式转变,展示出现代美学的主要艺术倾向。在系统美学研究体系里,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加工处理动作被赋予更多的关注。系统美学正如站立于艺术、科学和技术之间未来交叉路口的学者,正在探索与寻求这三者之间完美整合的思路。
(三)传统美学与系统美学的区别
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系统美学类似一种全息的交互式研究模型,而传统模型是一种建立在概念、现象、作品等意象化的概念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研究模型。传统美学以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而系统美学立足于艺术作品,却不止于艺术作品,它可以说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审美体系。
三、系统美学的审美模型解构
(一)系统美学追求多角度空间逻辑的动态平衡,
系统美学体系里,艺术作品的题材内容、视觉形式、形象设计、动作表现、场景构图等诸多创作因素,都为美学分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角度。各个因素的空间动态连接和内在逻辑联系,总体显示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终极秩序,这种美感正是系统美学所关注的文化价值。
(二)系统美学研究的是形式与内容的自由统一
黑格尔在论述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时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美学研究模式与这一主张非常的贴近,
它不仅仅注重艺术的视觉形式,同时也关注艺术的内容主题,艺术作品通过外在形式和具体内容,将蕴含其内的思想和意义传递和昭示给观众。观众通过审美体验,与创作者内心的创作初衷形成共鸣,从而完成创作者与观众的审美交流过程。
(三)系统美学的审美文化价值
动态美学是以人的心理感受作为载体,以动态空间中各点的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作为内容的美学研究。动态美学最主要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在恒定平衡下的波动模型,在这种模型里,各个时间点上审美对象是静止的,但从系统美学的角度而言,这些静止的、独立的点,又构成了整个系统的连续、平衡、互为补充的美。包括功能之美、结构义之美、文化之美。
四、系统美学的审美文化价值
每个人在展开审美对话时,都会有一种内在自我感受。这种感受会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艺术欣赏水平,或者人生阅历的不同而不同。系统美学分析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美学模型,在这种模型架构下,艺术作品本身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主体,相同主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阶段,通过审美对话所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审美主体的美学感受强烈程度是不一样的,心灵的触动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作为审美过程的出发点,审美主体在同艺术作品建立审美对话的时候,可以借鉴系统美学的模型架构,试从多角度、多维度来进行分析,从而感受到不同层次的美感,对艺术作品的实现最深入的解析。
作者简介:熊妮(1995-7),女,汉,江苏省南京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动画.
系统美学这一范畴,是建立在系统化动态艺术模型基础上的、关注艺术作品内在体系结构,以及艺术品与审美主体关系的美学体系。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将一件艺术作品进行艺术结构,对其内在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以艺术体系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其对艺术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系统美学体系存在两个动态审美关系
系统美学架构里的审美关系分别有两个,第一个是宽泛的观众审
美关系,也就是审美架构;第二个是具象的审美关系,存在于观众和艺术之间的。这些关系是通过实时交互进行,更多应用于基于时间的、短暂的环境和事件。Burnham认为,系统理论“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处理边界概念的更大问题。”深入理解就是:我们对艺术及其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时,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架构拆分。艺术与观众之间并不存在人为的时空限制,比如戏剧舞台或画面框架。在这种审美关系中,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条框限制被最大程度地弱化。
(二)系统美学体系建立在审美主体的主观动态感受上
系统美学的关注点是集中的,它主要建立在一种广泛而非写实的
艺术方法上,被应用于各种实践性的艺术诠释。系统美学对艺术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的主观感觉,在这一体系里,艺术审美是一种看不见的实体。现代启蒙艺术的具体功能昭示我们,艺术并不存在于物质实体中,而是存在于人与其周圍环境所建立的关系中。
(三)系统美学体系以架构动态艺术模型为逻辑基础
Popper继 Burnham之后,提出了一种艺术分析方法,将审美关系中的研究对象,从物体转向艺术。在这种体系下,每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都被界定为组成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借由对某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分析,将关注的重点从实质性的物体转化为其背后所涵涉的艺术概念。这种体系总是将艺术作品审美作为一个社会关系,与观众建立起实时和空间的动态联系,这种动态的联系,就是其架构的动态艺术审美模型。
二、动态艺术审美模型是系统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分界线(一)不同的观点
在越来越多的社会技术背景下,系统美学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方式,其主要强调系统的形式、功能和运动。但是系统美学研究体系内,各个美学家的观点又各不相同。Burnham定义了动态雕塑完全根据机械的运动形式,Haacke着手研究运动的编排动作,用于提高观众对艺术品的主观敏锐度,提升观众与艺术品的感知边界。
(二)系统美学展示了现代美学的艺术倾向
Burnham的论点是建立在当代动态雕塑艺术基础之上,被认为是一种现代美学。美学革命的形式,从一种历史的、机械的研究模式,向动态的、交互的模式转变,展示出现代美学的主要艺术倾向。在系统美学研究体系里,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加工处理动作被赋予更多的关注。系统美学正如站立于艺术、科学和技术之间未来交叉路口的学者,正在探索与寻求这三者之间完美整合的思路。
(三)传统美学与系统美学的区别
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系统美学类似一种全息的交互式研究模型,而传统模型是一种建立在概念、现象、作品等意象化的概念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研究模型。传统美学以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而系统美学立足于艺术作品,却不止于艺术作品,它可以说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审美体系。
三、系统美学的审美模型解构
(一)系统美学追求多角度空间逻辑的动态平衡,
系统美学体系里,艺术作品的题材内容、视觉形式、形象设计、动作表现、场景构图等诸多创作因素,都为美学分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角度。各个因素的空间动态连接和内在逻辑联系,总体显示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终极秩序,这种美感正是系统美学所关注的文化价值。
(二)系统美学研究的是形式与内容的自由统一
黑格尔在论述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时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美学研究模式与这一主张非常的贴近,
它不仅仅注重艺术的视觉形式,同时也关注艺术的内容主题,艺术作品通过外在形式和具体内容,将蕴含其内的思想和意义传递和昭示给观众。观众通过审美体验,与创作者内心的创作初衷形成共鸣,从而完成创作者与观众的审美交流过程。
(三)系统美学的审美文化价值
动态美学是以人的心理感受作为载体,以动态空间中各点的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作为内容的美学研究。动态美学最主要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在恒定平衡下的波动模型,在这种模型里,各个时间点上审美对象是静止的,但从系统美学的角度而言,这些静止的、独立的点,又构成了整个系统的连续、平衡、互为补充的美。包括功能之美、结构义之美、文化之美。
四、系统美学的审美文化价值
每个人在展开审美对话时,都会有一种内在自我感受。这种感受会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艺术欣赏水平,或者人生阅历的不同而不同。系统美学分析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美学模型,在这种模型架构下,艺术作品本身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主体,相同主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阶段,通过审美对话所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审美主体的美学感受强烈程度是不一样的,心灵的触动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作为审美过程的出发点,审美主体在同艺术作品建立审美对话的时候,可以借鉴系统美学的模型架构,试从多角度、多维度来进行分析,从而感受到不同层次的美感,对艺术作品的实现最深入的解析。
作者简介:熊妮(1995-7),女,汉,江苏省南京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