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播撒创新的种子,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创新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和促进时代发展,成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 表演; 演讲; 辩论; 第二课堂
有人说,创新的种子往往孕育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创新的种子,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语文学科更因它具有自然习得的特性,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生机。作为语文教师,我把创新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教学中的创新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变三尺讲台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语文教材是用无声的文字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形象性、生动性是它区别于理科的鲜明特征。许多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比如童话《皇帝的新装》、小说《变色龙》、话剧《白毛女》等课文,我们完全可以把课文交给学生处理,让他们改编成小品、话剧等形式进行表演,这个改编及表演的过程,不仅把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活力。
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为《皇帝的新装》、《变色龙》和《白毛女》等文章写一个续篇或者“新编”,如《新编白毛女》、《21世纪的孔乙己》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使我们的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学们那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诵,那悠扬深情的歌声、滑稽幽默的表演,不仅令台下同学捧腹大笑,而且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 变三尺讲台为学生演讲的舞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人类一旦失去想象力,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或所阐明的观点都意犹未尽,这正适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可以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或补充结尾,或进行内容深广方面的描述,或将自己的理解阐述出来……譬如在教《小桔灯》一文时,“我”拜访小姑娘一家,故事的过程,小姑娘妈妈怎么啦,爸爸怎么失踪的等文中都没有交代,留下了一个个谜团,我设计了想象补充情节的训练,文末又设计了续写“二十年过去了”的故事。《从三到万》一课所阐述的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俭以养德》一文所间接而委婉的批驳的“消费”观念,正是当代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展开去,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当学生把他们的想象结果,学习中的感受,消费观念的更新等问题像演说家一样表达出来的时候,那种创造的结果带给他们的快乐及鼓舞,要比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无数次的大道理好得多。
三、变三尺讲台为学生辩论的舞台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语言的多义性、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育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动力和空间。因此,我不搞一言堂、一刀切,而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抓住疑点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问题争论中明辨是非曲直,追求真知灼见。学习《驳“实惠”论》时,不妨将课文拓展开来,让同学们进一步展开辩论:“当代青少年是否应该学习雷锋”、“学习雷锋是否实惠”,在同学们的争辩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虽然大多数同学能正确的看待问题,但作为独生子女的自私与狭隘也时有流露。教师可趁热打铁,针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品德、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方面的教育,这样,既明辨了是非,也学到了知识。
再如:教完《愚公移山》一文后,让学生讨论评价愚公,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应该学习愚公的坚定不移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心,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少数同学则认为:愚公的精神固然应该学习,但其方法过于愚笨,挖山不止有破坏环境之嫌,在今天是不值得效仿的。这种理解就富有创新意识,不落俗套,我们应给予肯定并进行正确引导。
这样的辩论既是口头能力锻炼,也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们和可以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创造力能否得到开发的关键。语文的第二课堂就更为广阔:万花筒般的社会大学校,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人生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因此,首先解放学生思想,摆脱应试教育束缚,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和阅读视野,上图书阅览课,推荐健康、丰富和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作阅读指导,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开办班内小型图书馆,使学生在开阔视野上读有所得读有所长,奠定创造基础。
其次,给学生创设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办手抄报、板报、画展、书法展,既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又培养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堂上,在各项活动中,都应当贯穿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永远拥有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并通过不断努力改变现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和促进时代发展,成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创新是无止境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方法而无定法,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路在三尺讲台上。
关键词:创新; 表演; 演讲; 辩论; 第二课堂
有人说,创新的种子往往孕育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创新的种子,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语文学科更因它具有自然习得的特性,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生机。作为语文教师,我把创新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教学中的创新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变三尺讲台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语文教材是用无声的文字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形象性、生动性是它区别于理科的鲜明特征。许多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比如童话《皇帝的新装》、小说《变色龙》、话剧《白毛女》等课文,我们完全可以把课文交给学生处理,让他们改编成小品、话剧等形式进行表演,这个改编及表演的过程,不仅把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活力。
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为《皇帝的新装》、《变色龙》和《白毛女》等文章写一个续篇或者“新编”,如《新编白毛女》、《21世纪的孔乙己》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使我们的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学们那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诵,那悠扬深情的歌声、滑稽幽默的表演,不仅令台下同学捧腹大笑,而且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 变三尺讲台为学生演讲的舞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人类一旦失去想象力,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或所阐明的观点都意犹未尽,这正适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可以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或补充结尾,或进行内容深广方面的描述,或将自己的理解阐述出来……譬如在教《小桔灯》一文时,“我”拜访小姑娘一家,故事的过程,小姑娘妈妈怎么啦,爸爸怎么失踪的等文中都没有交代,留下了一个个谜团,我设计了想象补充情节的训练,文末又设计了续写“二十年过去了”的故事。《从三到万》一课所阐述的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俭以养德》一文所间接而委婉的批驳的“消费”观念,正是当代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展开去,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当学生把他们的想象结果,学习中的感受,消费观念的更新等问题像演说家一样表达出来的时候,那种创造的结果带给他们的快乐及鼓舞,要比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无数次的大道理好得多。
三、变三尺讲台为学生辩论的舞台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语言的多义性、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育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动力和空间。因此,我不搞一言堂、一刀切,而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抓住疑点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问题争论中明辨是非曲直,追求真知灼见。学习《驳“实惠”论》时,不妨将课文拓展开来,让同学们进一步展开辩论:“当代青少年是否应该学习雷锋”、“学习雷锋是否实惠”,在同学们的争辩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虽然大多数同学能正确的看待问题,但作为独生子女的自私与狭隘也时有流露。教师可趁热打铁,针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品德、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方面的教育,这样,既明辨了是非,也学到了知识。
再如:教完《愚公移山》一文后,让学生讨论评价愚公,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应该学习愚公的坚定不移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心,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少数同学则认为:愚公的精神固然应该学习,但其方法过于愚笨,挖山不止有破坏环境之嫌,在今天是不值得效仿的。这种理解就富有创新意识,不落俗套,我们应给予肯定并进行正确引导。
这样的辩论既是口头能力锻炼,也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们和可以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创造力能否得到开发的关键。语文的第二课堂就更为广阔:万花筒般的社会大学校,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人生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因此,首先解放学生思想,摆脱应试教育束缚,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和阅读视野,上图书阅览课,推荐健康、丰富和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作阅读指导,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开办班内小型图书馆,使学生在开阔视野上读有所得读有所长,奠定创造基础。
其次,给学生创设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办手抄报、板报、画展、书法展,既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又培养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堂上,在各项活动中,都应当贯穿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永远拥有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并通过不断努力改变现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和促进时代发展,成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创新是无止境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方法而无定法,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路在三尺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