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幼儿时期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消化吸收能力有限、营养储备不足、免疫功能低下,往往容易生病。迄今为止,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肺炎)仍是危害小儿健康的主要疾病。这些疾病治疗中,往往都会使用抗生素(俗称消炎药)。那么——
抗生素是 “敌我不分”的药物,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内的常住有益菌群。滥用抗生素对各种年龄的人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如容易造成肝脏功能损害,造成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抵抗力,引起二重感染,即因细菌或病毒感染,经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真菌感染。
所以,孩子生病后,不要自作主张到药店购买抗生素给孩子喂服。而应带孩子去看医生,由医生根据诊断和病情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非用抗生素不可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尽量用窄谱抗生素而不用广谱抗生素,一种抗生素能治好的病就没必要用两种。用过抗生素后应及时补充损失的有益菌,如妈咪爱、金双岐等。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两小时后,或停用抗生素后及时食用。
孩子使用抗生素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青霉素过敏者不宜选用头孢菌素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一旦此环断裂即失去抗菌活性。临床药理学研究显示,头孢菌素过敏者,几乎都对青霉素过敏;而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对头孢菌素过敏。因此,凡以往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者;近期内刚发生过青霉素过敏反应者;原有头孢菌素过敏史者,以及过敏体质的患者,均应禁用或慎用头孢菌素,最好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以免发生不测。
◆学龄前儿童禁用氨基糖甙类药物
近些年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3万儿童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95%以上为氨基糖甙类药物)而造成耳聋。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
氨基糖甙类药物属于杀菌药,其耳毒性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另一类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致耳聋。耳聋常发生在耳鸣之后,可在用药期间出现,也可在用药后数月乃至半年后才出现。若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对于今后的发育、语言和学习技能的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成为终身聋哑。
◆3种疾病无需使用抗生素
伤风感冒感冒是3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占各级医院儿科门诊就医人数的首位。治感冒不宜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理由有:1. 感冒的病原体90%以上是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抗生素对病毒无效;2. 研究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感冒病程和转归,也不能有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并发症;3.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都有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如大剂量青霉素除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还可导致大脑兴奋性增高——惊厥,即“青霉素脑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秋冬季腹泻,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每年10~12月份这个季节发生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临床上有3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秋冬季腹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50%~70%,可见滥用抗生药物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凡遇到病儿腹泻,要仔细观察粪便性状,秋冬季腹泻是蛋花样便,认真分析导致腹泻的原因,恰当用药,不能千篇一律服用抗生素。中国腹泻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的病因多为轮状病毒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丽珠肠乐或培菲康等)和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患儿就可以治愈。
婴幼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病,细菌感染并非是引发哮喘的主要原因。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及红霉素收效甚微或无效。因此,哮喘治疗中必须避免滥用抗菌素。
抗生素是 “敌我不分”的药物,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内的常住有益菌群。滥用抗生素对各种年龄的人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如容易造成肝脏功能损害,造成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抵抗力,引起二重感染,即因细菌或病毒感染,经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真菌感染。
所以,孩子生病后,不要自作主张到药店购买抗生素给孩子喂服。而应带孩子去看医生,由医生根据诊断和病情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非用抗生素不可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尽量用窄谱抗生素而不用广谱抗生素,一种抗生素能治好的病就没必要用两种。用过抗生素后应及时补充损失的有益菌,如妈咪爱、金双岐等。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两小时后,或停用抗生素后及时食用。
孩子使用抗生素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青霉素过敏者不宜选用头孢菌素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一旦此环断裂即失去抗菌活性。临床药理学研究显示,头孢菌素过敏者,几乎都对青霉素过敏;而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对头孢菌素过敏。因此,凡以往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者;近期内刚发生过青霉素过敏反应者;原有头孢菌素过敏史者,以及过敏体质的患者,均应禁用或慎用头孢菌素,最好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以免发生不测。
◆学龄前儿童禁用氨基糖甙类药物
近些年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3万儿童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95%以上为氨基糖甙类药物)而造成耳聋。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
氨基糖甙类药物属于杀菌药,其耳毒性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另一类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致耳聋。耳聋常发生在耳鸣之后,可在用药期间出现,也可在用药后数月乃至半年后才出现。若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对于今后的发育、语言和学习技能的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成为终身聋哑。
◆3种疾病无需使用抗生素
伤风感冒感冒是3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占各级医院儿科门诊就医人数的首位。治感冒不宜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理由有:1. 感冒的病原体90%以上是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抗生素对病毒无效;2. 研究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感冒病程和转归,也不能有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并发症;3.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都有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如大剂量青霉素除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还可导致大脑兴奋性增高——惊厥,即“青霉素脑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秋冬季腹泻,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每年10~12月份这个季节发生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临床上有3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秋冬季腹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50%~70%,可见滥用抗生药物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凡遇到病儿腹泻,要仔细观察粪便性状,秋冬季腹泻是蛋花样便,认真分析导致腹泻的原因,恰当用药,不能千篇一律服用抗生素。中国腹泻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的病因多为轮状病毒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丽珠肠乐或培菲康等)和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患儿就可以治愈。
婴幼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病,细菌感染并非是引发哮喘的主要原因。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及红霉素收效甚微或无效。因此,哮喘治疗中必须避免滥用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