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去 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革故鼎新,代之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向。如何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比和思考,有比较多的体会,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
  
  一、创设历史情境,建构形象课堂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人物、事件、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主体积极的参与。历史课堂要想获取学习主体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创设优化的历史情境,诱导学生的历史兴趣,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课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反映出来,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接受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成为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主动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气氛,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品质。例如我一改过去文化课只划出重点难点的习惯做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性鉴赏。分析性鉴赏,是指以鉴赏文学作品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而导引出对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认识为目的的史学分析手段。通过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热烈讨论,由此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来补充和扩大作品的形象,经过画面形象进入历史情境,使学生以轻快的心态融入历史学习,于潜移默化里认识历史的真实。但是,历史科也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也是经由感性认识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某一历史事件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因此,历史课教学绝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上,在对学生进行多媒体展示的同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感知的现象进行理性思维,从中发现、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计算机提供的有关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有针对性地提问:“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除了个别战役以外,从整体上说中国打的是败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原因是什么?”“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通过分析以上问题使学生了解失败的重要原因,片面抗战和什么叫片面抗战。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二、历史课的多媒体教学要特别注重调动学生情感方面的因素以增强教学效果
  
  所谓历史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历史课的内容更具有情感因素,与其他科目相比它可以上得更生动活泼,课堂效率更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仅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要利用计算机恰到好处地增加一些“养料”。补充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具体透彻的理解教材。如讲“钜鹿之战”可将“破釜沉舟”的故事、讲“淝水之战”可将“草木皆兵”的故事、讲“陈桥之变”可将“黄袍加身”的故事等在屏幕上展现出来,供学生浏览阅读。再例如,在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时,我们可以结合电影《红河谷》中的这一片断(课堂中插播电影片段):藏族的头人识破英国人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占领西藏的阴谋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挑拨、威胁,伸出五个指头,义正辞严地对英国侵略者说了这样一段话:“藏族是这个,汉族是这个,回族是这个,蒙族是这个,还有满族、维族……。既然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结成了一个家,家里的事,就不当你的家来问了!”来说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一个封建农奴主能说出这样有爱国热情的话语,那么,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三、历史课的多媒体教学不宜过分地加大容量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利用无特定思维目标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让学生去随意转化,融合他们所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知识,是促使学生加速学习进程的好方法。这种认识活动充分调动了暗示功能,实质上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不自觉的转化过程。多媒体手段所具备的声、光、视、听等立体效果最易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令学生陶醉其中。在相同的学习时段里,学生在不自觉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加深了对历史知识、历史形象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抑制了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因为历史场景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教学往往停留在教师的讲授、分析上,教学偏于知识花、抽象化、符号化,重历史逻辑,轻历史形象,造成教学过程的枯燥、呆板。而多媒体教学变劣势为优势,化语言抽象为直观形象,将学生引入一个积极思维的境界,借助声光渲染,视听刺激,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双向互补。
  历史事件、人物,通过形象化的诠释,变得自然通俗、形象有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历史氛围里一个又一个的解决原本抽象难懂的问题时,自然由此引发历史学习的自觉意识,培养其历史成就感。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扩大了教学的容量。历史教材虽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图片资料,但其固化特点制约了历史的形象直观。而多媒体的连续性和动态感以及超强的人机交互能力,更使得历史再现其生动的活力。教师要利用计算机搜集、储存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料,如有关教学内容的文档,电子读物,需要展示的图片、影视片段以及整套课件等。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后再储存在多媒体计算机里,形成一个种类繁多内容广泛的备课素材库,同时教学内容的课前制作,课内的有序展示,既扩大了课堂容量,也为课堂教学匀出了部分时间,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活动太少的矛盾。于是,有的教师就“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把某些知识点盲目地加深拓宽,常常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无疑违反了教学规律,也远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对于因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多余的时间,我们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支配,一部分好的同学可在课堂所学内容上继续深入,而一些差的同学则用这段时间来巩固消化,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可多设计一些反馈性练习,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
  
  (作者单位:817000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民族联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信息网络安全内涵发生的根本变化,阐述发展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性,论述防火墙的部署原则、防火墙的主要功能、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主要技术特征及防火墙的选择。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特征    1、概述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争夺信息资源、获取对方机密、破坏、销毁对方数据等,早已成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全球性战争。信息安全与国家的政治稳定、
期刊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教育部最近提出了“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在科学知识呈指数性上涨的当今,我国的许多有识之士丰富了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提出了“掌握知识的知识才更有力量”之说。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多层次和立体化的交流、碰撞过程。体现着学生学,教
期刊
进入完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深入课堂之中,网络媒体让学生更多地在多维信息空间中学习和探索。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抢先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信息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环境中的文字、声音、影像、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教
期刊
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和产品,产品的优劣直接反映教育的效果,而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多因素中,厌学心理应当是罪魁祸首。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妨剖析一下产生这种不良心理的根源,找出病因,方能对症下药,冶病救人。  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处处弥漫着激烈竟争的硝烟。近年来,国家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加之高科技产品的广泛使用,优化组合、优胜劣汰,人才相对过剩,导致不少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难。到处打
期刊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古今中外吟咏秋天的诗文确实是佳作迭出,异彩纷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散文精品《故都的秋》更是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我们说它写得好,好在哪里?讨论发言。  根据发言,归纳为三点:(一)选材独到(二)情景交融(三)形散神聚。  首先,我们来看在描写故都的秋的时候,作家选用了哪些材料。  秋院的景象、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秋雨话秋凉和枣树的奇景。  在故都,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规定必修课程的阅读目标时,特别强调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它将为学生今后
期刊
我在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深刻体会到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关键一环。语文教学是中小学基础学科的基础,而读的训练则是最基础的,最必要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阅读训练,使课文中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优美文学的思想情境,生动形象的词句段落,感人至深的抒情描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情操产生感染、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教育作用。这种作用只有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过细的、整体的、活泼的、科学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使“乐学”真正落到实处。然而,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显著起来,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
期刊
汉字识别技术,简称OCR,可以理解为是让计算机认字的技术。它通过光电信号转换,即文本数据。    一、汉字识别技术的应用价值    汉字识别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把纸质档案上的固定信息变成可以被检索利用的活信息,为文本数据管理技术提供丰富的数据源。  首先,从库存档案的情况来看,近几十年来形成的大量印刷汉字档案记载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对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精神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