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完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深入课堂之中,网络媒体让学生更多地在多维信息空间中学习和探索。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抢先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信息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环境中的文字、声音、影像、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教师从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隐含的知识清晰化、枯燥的教学更加生动化,让每个学生能在这种随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交互式信息中学会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为今后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在互动媒体中激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情激趣,动静相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自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以“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来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并让“趣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学软件的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一节电池的作用》和《小羊流泪了》一文中,让学生通过FLASH动画形式中生动、形象、逼真的画面来了解和掌握电池的作用和危害,以及由于环境遭到破坏小羊无家可归。感受到小羊失去家园的痛苦心情,达到了入情、入境、入理,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利用“画图”程序绘制出各种环保卡片,并用图形、文字、描绘、配色为小羊建立新的家园。这种“由我之境 ”,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导引效应。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思维——想象——实践、操作。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以互动促互助,再现课堂媒体教学特点
以动态、图文并茂、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互动促互助、再现课堂媒体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思考和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学会发现、探究、掌握知识点,充分营造一个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小组合作氛围。教师则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特点、引导、启发上来。本着“立足基础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上好信息技术课。
(三)启发诱导,寓教于乐
计算机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理论讲解时提出的问题多,而且教学中最大的特点是示范操作过程频繁,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组织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去帮助学生达到目的。
教师针对小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按由简到难、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确定教学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存在好动、好奇、缺乏耐心、自制力差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应避开生硬、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 ,利用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来展示课堂媒体教学。如:Flash动画形式、CAI课件、益智游戏类(拼图、动脑、记忆、颜色、手工制作、迷宫、设计等)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在“动物们的乐园”英文字母连线软件中,学生按顺序点击英文字母之后就会出现一只对应的、会动的、可爱的小动物及它的英文名称。这样不仅掌握了英文单词,而且懂得了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寓教于乐。在利用图文形式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一课时,学生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益智软件,就会悉心听老师的讲解,当老师再讲解什么是“桌面、窗口、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程序、菜单、文件夹”等操作系统术语时,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了。
这种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接受新知,能充分有效发挥互动媒体的作用。而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寓教于乐。
二、淡化学科本位意识,实现课程整合
信息时代各学科之间界线正在消失,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及时反馈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思考、合作创新的互动环境,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建构过程。
多媒体计算机以其信息容量大、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金山画王、Photoshop、Windows画图程序软件与美术学科共同举办小学生电脑制作绘画比赛,电子绘画与美术学科教学联系紧密,学生的美感越好美术基础越扎实,电脑创作的作品就越佳,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风格,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在《场景设计》一课中,学生精心的设计出“圣诞之夜”、“动物Party”、“海底世界”等,无论从构思到想象,还是色彩的搭配、明暗对比,都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巧。在《奇妙的几何图形》一课中,学生从形象、直观的认识中能熟练的把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图形组合成各种想象画,例如:“未来家园”、“我和机器人对话”、“神秘的宇宙”等,每一幅作品都能体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数学中抽象的讲授形象化,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其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位学生感知更加清晰,思维更加积极,无须过多赘述,意在“重视操作、淡化语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意识,淡化了学科间本位意识,给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
三、在探究中开启思维的心扉
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开启创造思维的心扉,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有意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会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场景设计》一课中,教师有意将程序设计多处出错误地方,学生在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后修改其内容,找到出错原因并提出建议。这种直接在电脑上修改的方式不仅有针对性、启发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点然了他们求异思维的火花。
实践证明,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基本功的训练,而课外活动让学生能自由发挥,每周可让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给家长和学生推荐有益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软件和网站,使得课外活动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让他们懂得:(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系统化的技能解决问题;(2)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学习、研究的工具——最终目的还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服务的;(3)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是对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对冒险、难题的处理能力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给每一个学生营造现代化教育技术、科技氛围浓厚的环境。使他们在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中开启创造思维的心扉。
(作者单位:441800湖北省老河口市实验小学)
一、在互动媒体中激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情激趣,动静相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自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以“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来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并让“趣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学软件的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一节电池的作用》和《小羊流泪了》一文中,让学生通过FLASH动画形式中生动、形象、逼真的画面来了解和掌握电池的作用和危害,以及由于环境遭到破坏小羊无家可归。感受到小羊失去家园的痛苦心情,达到了入情、入境、入理,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利用“画图”程序绘制出各种环保卡片,并用图形、文字、描绘、配色为小羊建立新的家园。这种“由我之境 ”,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导引效应。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思维——想象——实践、操作。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以互动促互助,再现课堂媒体教学特点
以动态、图文并茂、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互动促互助、再现课堂媒体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思考和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学会发现、探究、掌握知识点,充分营造一个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小组合作氛围。教师则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特点、引导、启发上来。本着“立足基础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上好信息技术课。
(三)启发诱导,寓教于乐
计算机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理论讲解时提出的问题多,而且教学中最大的特点是示范操作过程频繁,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组织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去帮助学生达到目的。
教师针对小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按由简到难、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确定教学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存在好动、好奇、缺乏耐心、自制力差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应避开生硬、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 ,利用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来展示课堂媒体教学。如:Flash动画形式、CAI课件、益智游戏类(拼图、动脑、记忆、颜色、手工制作、迷宫、设计等)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在“动物们的乐园”英文字母连线软件中,学生按顺序点击英文字母之后就会出现一只对应的、会动的、可爱的小动物及它的英文名称。这样不仅掌握了英文单词,而且懂得了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寓教于乐。在利用图文形式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一课时,学生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益智软件,就会悉心听老师的讲解,当老师再讲解什么是“桌面、窗口、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程序、菜单、文件夹”等操作系统术语时,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了。
这种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接受新知,能充分有效发挥互动媒体的作用。而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寓教于乐。
二、淡化学科本位意识,实现课程整合
信息时代各学科之间界线正在消失,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及时反馈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思考、合作创新的互动环境,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建构过程。
多媒体计算机以其信息容量大、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金山画王、Photoshop、Windows画图程序软件与美术学科共同举办小学生电脑制作绘画比赛,电子绘画与美术学科教学联系紧密,学生的美感越好美术基础越扎实,电脑创作的作品就越佳,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风格,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在《场景设计》一课中,学生精心的设计出“圣诞之夜”、“动物Party”、“海底世界”等,无论从构思到想象,还是色彩的搭配、明暗对比,都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巧。在《奇妙的几何图形》一课中,学生从形象、直观的认识中能熟练的把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图形组合成各种想象画,例如:“未来家园”、“我和机器人对话”、“神秘的宇宙”等,每一幅作品都能体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数学中抽象的讲授形象化,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其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位学生感知更加清晰,思维更加积极,无须过多赘述,意在“重视操作、淡化语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意识,淡化了学科间本位意识,给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
三、在探究中开启思维的心扉
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开启创造思维的心扉,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有意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会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场景设计》一课中,教师有意将程序设计多处出错误地方,学生在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后修改其内容,找到出错原因并提出建议。这种直接在电脑上修改的方式不仅有针对性、启发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点然了他们求异思维的火花。
实践证明,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基本功的训练,而课外活动让学生能自由发挥,每周可让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给家长和学生推荐有益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软件和网站,使得课外活动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让他们懂得:(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系统化的技能解决问题;(2)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学习、研究的工具——最终目的还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服务的;(3)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是对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对冒险、难题的处理能力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给每一个学生营造现代化教育技术、科技氛围浓厚的环境。使他们在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中开启创造思维的心扉。
(作者单位:441800湖北省老河口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