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n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常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常听到类似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没打他骂他,让他做点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我怕’,你说我急不急呢。”
  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认为是遗传、是天性,然而他们都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其实孩子的不自信多数跟家长有关,部分家长不是对孩子娇惯溺爱,就是对孩子揠苗助长,具体体现在过分挑剔或缺乏信任。
  信任,其实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衣服、浪费而喂他;当孩子信心满满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挺身而出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对孩子缺乏信任。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如何面对挫折的能力,面对困难,往往都选择逃避。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呢?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切勿经常拿孩子做比较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少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我担心”“我恐怕”等不自信的词语,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家长切勿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横向比较或者当着孩子的面批评指责他人。记得有一次儿子跟我说:“爸爸,不管我怎么做,总是比不上姐姐。”原来我们在家庭谈话中经常表扬姐姐,而对儿子的表扬少之又少,在一旁的儿子自然会感觉受到了冷落,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在以后日常谈话中,我们都尽量避免这方面的话题。
  二、家长要相信孩子,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因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直面困难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要有自我服务意识,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如厕、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从内心发出“我真行”的惊叹。不会做就不让他做,简单的对孩子的态度,不仅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暗示孩子“你不行”。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给自己“帮倒忙”。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不自量力”却恰恰体现出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就要相信他,孩子也会感觉到这种信任而主动去动脑筋想办法。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往往是孩子获得快速成长的最好途径。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表现自己”的需求,当他们完成你给他的任务时,就像打了一场胜仗。信心就是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三、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一旦觉醒,其力量往往是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孩子的出色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让他感到自己也是拥有优点和与众不同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哟!”八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尊重和信任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础,鼓励、赞扬是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和途径。孩子就像一朵小花,只浇水施肥不见阳光是很难开出美丽的花朵的,父母们,请多给孩子一些赞美,多给孩子一些阳光吧。
其他文献
从小学习作教学的全过程来看,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习作教学的关键阶段。因此,探索三年级习作教学之路就尤为重要了。我认为首先教师的指导思想要明确,要充分认识到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过渡”性。其次,要明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的习作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愿望,引导学生如何写作文。  怎样把握好这个“过渡”关,让学生顺利地、快乐地走上成功的习作之路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
期刊
作为新疆民族高中汉语教师,自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是一个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的老师,几年来所教汉语学科的高考成绩也算让领导、家长、学生满意,自己也聊以自慰,沾沾自喜。  可自2010接了新一届高一后,满以为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有着敬业精神,还有满腹学识,叫一个个新生高赞“牙可西哈能”(维语:好老师),决不在话下。可谁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竟然有吃东西的、睡觉的,还有注意力不集
期刊
我国古人读书很讲究背诵。我记得郭沫若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大意是: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长,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所以大学者都是从小背下四书五经。鲁迅说,他15岁时,差不多读完了十三经。那时的“读”,也就是背。小孩子,能读懂?不能。可是请想,一部十三经烂在肚里,做什么学问都方便得多。“五四”一代人,都是如此。怪老人辜鸿铭说,学外国文也要背。他说,要真懂外文,精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到学校来做什么?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读书。学生们口中的“读书”,换个说法就是“学习”,与我们语文老师口中的读书不是同义的。小学课本《窃读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粮食是我们身体成长的需要,而知识是我们人精神、灵魂成长的精神食粮。作为语文学科,多读书,多读经典诗歌、散文、中外名著,无论对学生的写作,还是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节课能否成功、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引入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课堂引入,能够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设置课堂引入,我在教学过程中粗浅的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抛砖引玉。  一、以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
期刊
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想象和联想;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激发兴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化学过程,体现化学规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达成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方法。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案例,简述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妙用。  案例一:铁的吸氧腐蚀  铁的吸氧腐蚀,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学生对电化学腐蚀中的析氢腐蚀原理容易理解,对日常生活中钢铁
期刊
教学中的习题讲评,无非是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加以剖析,使之印象加深。可见有效的讲评就如一堂好的复习课。为提高试题讲评质量,我尝试三种省时省力、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地方法——投票讲评法、分组讨论讲评法、过关接力讲评法。  传统的讲评课,往往受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形式。而这只会使学生觉得“炒冷饭”,心感厌倦。最终除了给予学生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毫无学习效果。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批改接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阅读能力跟新课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以前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和创新,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而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会读、爱读、乐读,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
期刊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两大奇人之一。她在19个月时因一场高烧,不仅失去了视力,而且失去了听力。这个难以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孩子,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度过了6年,严重的生理缺陷,使她变得自私、暴躁,如果有人走到她面前摸摸她的头的话,她又是踢,又是喊,又是抓……她成了既不能让别人理解,也无法理解别人的可怜“小动物”。  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