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之花 [节选]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tingl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夏天,去参观汶川县城地震遗址。六年多过去了,那里保存着人间地狱之原貌。某个偏僻角落,一幢楼房下陷了三层,在露出地表的一家严重扭曲变形的凉台上,在断壁残垣那已变旧了的裂缝和折痕之间,有一盆花竟然还活着,它吸收室外的阳光雨露,叶子绿着,小白花开着——那是地震之前那家主人栽种的,天崩地陷墙倒房塌人去也,这盆花却活了下来。它盛开的背景如此惨烈,但它自己似乎无知无觉,完全不像经历了大灾大难,更不像已经多年无人照料了,它自在自然自得,就打算这么开下去了。
  江心洲组诗于我,就像这盆废墟上的花。眼看它起朱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已逾十年。十年过去了,我又写出许多新作,尤其写了我個人认可的《心脏内科》《木渎镇》《兰花草》《老城赋》《城南哀歌》等长诗,而这组与江南有关的组诗仍被当成代表作高频率提起,以至于额头上粘了一个“江心洲”的标签,想撕也撕不掉,想用后来的作品覆盖它,也不那么容易。最近在一个朗诵会上听到《木梳》,声情并茂,我却如坐针毡,想逃跑,后来我真的逃到走廊上去了,去外面透透气。不是悔其少作,而是此一时彼一时矣。江心洲组诗毫无疑问是我这个“正常人身上的疯子部分”,在年逾四十的理智之年,想到自己曾经那样过而且又展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我感到害羞。当然这组诗是自然的真实的,它好就好在毫不做作毫无虚饰,而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感到害羞。
  我反对把江心洲组诗“仅仅”定义为爱情诗——虽然它们的确写了爱情,我尤其反对将里面的内容“仅仅”解读为幸福——虽然主人公看上去的确仿佛是幸福的,类似只停留在片面意义上的正确解读,差不多等于把我看见的汶川县城凉台上那盆侥幸活下来的小花非常主旋律地解读成了“多难兴邦”“众志成城”“大爱精神”一样。
  我个人更愿意将江心洲组诗看成是探讨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诗作。这个国家当前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都过于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了,却忽视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人与上帝的关系。
  『附 诗』
  江心洲
  给出十年时间
  我们到江心洲上去安家
  一个像首饰盒那样小巧精致的家
  江心洲是一条大江的合页
  江水在它的北边离别又在南端重逢
  我们初来乍到,手拉着手
  绕岛一周
  在这里我称油菜花为姐姐芦蒿为妹妹
  向猫和狗学习自由和单纯
  一只蚕伏在桑叶上,那是它的祖国
  在江南潮润的天空下
  我还来得及生育
  来得及像种植一畦豌豆那样
  把儿女养大
  把床安放在窗前
  做爱时可以越过屋外的芦苇塘和水杉树
  看见长江
  远方来的货轮用笛声使我们的身体
  摆脱地心引力
  我们志向宏伟,赶得上这里的造船厂
  把豪华想法藏在锈迹斑斑的劳作中
  每天面对着一条大江居住
  光住也能住成李白
  我要改编一首歌来唱
  歌名叫《我的家在江心洲上》
  下面一句应当是“这里有我亲爱的某某”
  (选自林莽、海城主编的《一首诗的诞生》)
其他文献
杨荟作品 在水一方幽巷怀古   风吹乌蒙山,总不忘摇一摇横江的古榕树。   雨落五尺道,总不忘吻一遍横江的青瓦房。   春光里,所有藏锋守拙的含蓄,都饱含火上浇油的热烈与况味。   横江,扑面而来,岸边紫堇与千里光洋溢沸腾的明媚,春水不著浪花,透着清澈见底的旖旎。   横江,一见如故,寻常燕雀系落叶归根的鸿鹄,谦卑的残损,不失温良底色,骨子里,总透着初衷的衣锦还乡。   墨青色石板铺成的
期刊
那是1995年。以后的几年里,我以一种差不多封闭的生活方式在家种大棚蔬菜。2003年,为了比种菜多赚点钱,我跟我哥去了徐州电厂的电建工地务工,又一次离开家,感到千里遥远又无计奈何,挂念老母亲、想家的滋味难以表述。电厂离市里不远,秋天的徐州市里大街小巷的法桐树叶子被风刮得到处乱飞,更加增加了远游人想家的筹码,我时常有要表述一种情绪的冲动。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这种道理是双向的,你在挂念着亲人,亲人也
期刊
我时常在一个静夜忽然醒来,看悄然的黎明和颠簸的回忆,在一池碧水中溶解成泥土,把内心的闪亮,一点一点,嵌进橘黄色的老屋,清晰着我的诗书之旅。   深入平原的野菊花,叼着思念的长线,在轻拂的浅草黄花中,被远方的一句问候,裹得轻柔而芬芳。   所有消瘦的时光,一一跌进幽邃的心间,被澎湃的思绪拉得鼎沸而漫长。   残存在圣洁玉枝里的鸟的羽翼,企图在某个角落,隔着空气,隔着不同情感的风采,可以随手翻来
期刊
7  黄叶村被改造成了北京植物园,大多数植物都挂着写着名字的木牌。  我在诗中,还写了如果是我,会把水边的菖蒲写成秦可卿,水上干枯的仿佛在挣扎的荷茎,写上林黛玉,偶尔落下的金黄的银杏,会写上妙玉。  后来一一删去,只留下六句。娜夜说过,诗歌最忌自我遮蔽,自我消解。  8  好诗是能通神灵的,我知道自己无法控制她。  经常写一些很平庸的作品,经常反复地修改。  诗和文都发出去了,心里还不安稳,这是要
期刊
《毒蘑菇》一诗的写作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冒险。我知道这种从新闻事件中直接截取诗意的做法可一而不可再,它不是一个诗人进入生活和写作的常态和正途。但有时候,这种尝试颇具挑战意味。诗歌具有逼近和揭示生活本相的要求,诗人天然地承担书写当代的責任,充当现实的记录员。但我理解的现实远非逼仄和狭隘的现实,从广义上说,诗人置身无边的现实,几乎所有的书写都是立足现实和当下的。但不可否认,诗人与现实之间,始终保持着一段
期刊
与读者分享一个诗人的写作秘密,这是一件荣幸的事。  人到中年,写作上遇到的瓶颈,需要每一个认真的诗人来跨越、来解决,我的脚步放得更慢了,往往是像在黑暗中摸索,需要一道闪电来照亮,我就耐心地等待这道闪电。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的生活照旧,读书,会友,旅行,做家务,陪伴老母亲,和寻常人一样过着世俗的日子。通常,在读书时,有一行文字会把我带入一段遐想中,有时在公交车上,忽然间就记住一幅画面,有时在饭局上
期刊
回眸图  岚烟拂野草,汗血历凡尘。  路尽听飞鸟,回眸已是春。宿 墨  宿墨间七彩,樽空纵笔狂。  龙腾喜溅泪,蹄默竟涂霜。拂云似若轻  睥睨劲草生,拱月垄边行。  但见神马跃,拂云似若轻。韩干画马图  笙歌美酒夜光杯,长袖飘然梦几回。  只影天路风不动,帐前唯见马儿催。黑白红马图  黑白向古开红面,乱笔朝今宝马生。  亦破亦积求贵骨,难为伯乐避京城。渥洼马  一身汗血惊武帝,出水渥洼骇群仙。  
期刊
盐城湿地珍禽保护区咏丹顶鹤  才听清唳动平皋,便有红霞水烧。  白羽翎飞一镞火,霎时沸了海东潮。  九寨沟珍珠滩瀑布  灌木丛梳水发披,跳珠万斛紧相追。  一滩摇滚流行乐,跌作瀑声终古雷。  登悉尼大桥观海日东升  一道钢梁束海腰,横空有客立中霄。  两三星火诗敲出,曙气红喷百丈潮。  悉尼歌剧院  谁攒琼贝立金沙?谁集烟帆走素霞?  谁把蓝天红日下,白云幻作海莲花?  狼牙山五壮士  赚得群狼扑
期刊
1968年底,上山下乡的高潮兴起。在去山西插队的火车上(火车四点零八分开),我开始写这首诗。当时去山西的人和送行的人都很多。随着火车开动前的那“咣当”一下,我的心也跟着一颤,然后就看到车窗外的手臂一片。一切都明白了,“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因为户口也跟着落在山西)。  还有一点,小时候我有一个极深刻的印象,妈妈给我缀扣子时,我们总是穿着衣服。一针一线地缝好了扣子,妈妈就把头俯在我的胸前,把线咬断。
期刊
2009年8月13日那天,天底下就没有发生值得提及的什么大事。刚刚我还网上百度了一下。我个人呢,自然也没什么可回忆的东西,如果不是我的《水井巷》这首小诗下标记着这么一个写作日子,我是再不会在这个日子里停留或试图以这个日子去搜索什么。当然搜索是无效的,没有途径,只有这首诗摆在那里,在那一天,留下了我一个内心的小感慨。  这终究都是一些无用的文字,读了后完全可以放在一边。我的很多诗就是这样写的,它们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