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入城打工的潮流,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父母到城里去读书,而农村小学出现了小班额教学现象,班里多则十几人,少则几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如何授课呢?在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向学生提问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小班额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课堂提问要适时
就是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时机。若是提出的时机掌握不好,就达不到效果。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们要体会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感情,提这个问题时要把握好时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故事,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这时提问“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有着怎样的感情”,学生就回答出来了。如果情感升华不到位,学生就很难体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感情。所以,在提问时一定要抓住时机,掌握好提问的适时性。
二、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班里学生不多,老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能全面掌握,授课时就要注意尺度,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而是要让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太简单,只是停留在学生现在心理认知水平上,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所提的问题太难,与学生现有的心理认知水平差距太大,通过他们的努力还不能解决问题,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要随机应变
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时,我们要体会“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句话的含义。课文中列举了景颇族、德昂族、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可我们的学生如果对这些民族缺少了解,就体会不出这些少数民族服饰的鲜艳。这时要随机应变,因为同学们对藏族的服饰很了解。提问时不再提及景颇族、德昂族、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直接问学生身边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学生会异口同声会回答“藏族”。“说说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于是他们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因为藏族小朋友天天和我们在一个学校学习,对他们的服饰、生活习俗等了解很多。这样,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就容易多了。
四、课堂提问要少而精
“少”即提问不要过多。“精”即提问的质量要高,针对目标、重点或难点提问。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篇自学课文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读、说、总结的方法。一节课我只让学生总结回答了两个问题,分别是课文中讲了宋庆龄一件什么事、你从宋庆龄身上学到了什么。当读完课文第一遍时,就问学生课文中讲了宋庆龄一件什么事,每个学生各有表述;再读,要求学生带着自己说的和其他同学说的与自己不一样的答案去读课文,再回答,反复三次,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就回答很全面了。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从宋庆龄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几遍阅读,也总结出答案。这两个问题回答好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重难点也突破了。所以,课堂中的提问要少而精。
五、课堂提问要因材施教
班里学生不多,因材施教更应该应用于提问中,就是因人而异或因组而异,进行提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或加强组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或提升组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困生或加油组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都有正确的机会,而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提问,并能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而对于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予一次回答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在小班额的背景下上好一堂课语文课,很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思考、在备课上下功夫,尤其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教育辅导站茶岗小学)
一、课堂提问要适时
就是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时机。若是提出的时机掌握不好,就达不到效果。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们要体会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感情,提这个问题时要把握好时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故事,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这时提问“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有着怎样的感情”,学生就回答出来了。如果情感升华不到位,学生就很难体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感情。所以,在提问时一定要抓住时机,掌握好提问的适时性。
二、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班里学生不多,老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能全面掌握,授课时就要注意尺度,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而是要让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太简单,只是停留在学生现在心理认知水平上,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所提的问题太难,与学生现有的心理认知水平差距太大,通过他们的努力还不能解决问题,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要随机应变
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时,我们要体会“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句话的含义。课文中列举了景颇族、德昂族、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可我们的学生如果对这些民族缺少了解,就体会不出这些少数民族服饰的鲜艳。这时要随机应变,因为同学们对藏族的服饰很了解。提问时不再提及景颇族、德昂族、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直接问学生身边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学生会异口同声会回答“藏族”。“说说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于是他们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因为藏族小朋友天天和我们在一个学校学习,对他们的服饰、生活习俗等了解很多。这样,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就容易多了。
四、课堂提问要少而精
“少”即提问不要过多。“精”即提问的质量要高,针对目标、重点或难点提问。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篇自学课文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读、说、总结的方法。一节课我只让学生总结回答了两个问题,分别是课文中讲了宋庆龄一件什么事、你从宋庆龄身上学到了什么。当读完课文第一遍时,就问学生课文中讲了宋庆龄一件什么事,每个学生各有表述;再读,要求学生带着自己说的和其他同学说的与自己不一样的答案去读课文,再回答,反复三次,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就回答很全面了。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从宋庆龄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几遍阅读,也总结出答案。这两个问题回答好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重难点也突破了。所以,课堂中的提问要少而精。
五、课堂提问要因材施教
班里学生不多,因材施教更应该应用于提问中,就是因人而异或因组而异,进行提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或加强组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或提升组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困生或加油组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都有正确的机会,而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提问,并能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而对于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予一次回答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在小班额的背景下上好一堂课语文课,很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思考、在备课上下功夫,尤其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教育辅导站茶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