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并且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工具和技术力量。它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对策
在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胡锦涛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悄然来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并且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工具和技术力量。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的媒体,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型产业,而且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文化交流、获出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条件和新机遇,但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1.1 网络为高校德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利用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传统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点,加之“多媒体”教学的感官刺激功能,可以创造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景,使受教育者感知的信息更为深刻、全面。其次,网络能对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网络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从而提高受教育者对各种纷繁复杂而又变幻莫测的信息的分析能力,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最后,网络使受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向网站进行咨询,获得其所需的知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1.2 网络虚拟性有利于了解到学生更为真实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由于高校学生是较高层次的主体,在网络环境中。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勿须直接面对教育者,使得他们可以在宽松的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针对一些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可以通过对其收集、整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1.3 网络有力地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现代化。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迫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网上工作的需要。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进一步扩大,交谈领域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参与式”与“引导选择式”转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适应这一转变,根据青年学生个体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等从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才能发展的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
1.4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丰富,传播更及时。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还可实现双向交流,克服了传统传播媒体的一些重大缺陷,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更丰富,特别是德育教育的最新信息能够及时与教育对象沟通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有利于加强形式、政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先进文明的同时,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感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首先,网络的开放属性造成信息多元化,加剧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突。网络信息多元造成的网络道德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多元信息当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有害的内容,必然会对大学生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污染与影响,进而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是多元信息必然带来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与现有的主导性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一切要比中国好”。
其次,网络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冲击,对部分学生的心理形成危害。对网络的过分痴迷会挤占大量的学习时间。降低大学生解读世界的认识能力,减弱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长期的“人机对话”会使大学生迷失情感自我,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和思想交流也容易被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疏远,甚至可能出现对现实中人际交往抗拒心理,个人也容易产生紧张、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症状,造成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
最后,网络中道德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的现象,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3 網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网络在功能上虽然有两重性,然而,它是21世纪非
常重要的工具,在各国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能否充分利用网络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同时,大学生是接受网络这一“第四媒体”速度最快、影响最新的一个特殊群体,所以网络不应该回避、也无法回避的。正确的态度,只能因势利导、兴利除弊。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的重要思想是高屋建瓯非常正确的。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重新审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问题,找准彻入点。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彻实解决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问题。
3.1 树立占领意识,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网文化阵地同任何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必然会乘虚而入。要充分认识网络发展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影响覆盖学校的整个育人环境;同时,网络又是意识形态斗争和校园稳定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占领网络制高点。
3.2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少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高校德育工作者首先不要视网络文化为异端邪说,而应该更新概念,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通过网上新闻、网上论坛等网上栏目,选择和整合优秀的德育资源,确定网上德育教育的内容,以达到高校网上德育资源的共享。以此为载体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少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增强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抵抗能力,在复杂的网络文化面前坚定信念、把握方向。
3.3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娱乐性强,互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一是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要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二是完善网络管理制度,积极掌握网络管理的主动权。积极倡导文明上网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让大学生做到不浏览、不复制、不传播有害信息;采取构建防火墙等措施,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让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园地和成才的基地。
3.4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如开设与网络道德教育有关的课程“网络论理学”,把网络道德有意识地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知识讲座、辅导报告、征文、论坛、辩论等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道德、法律层面上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积极倡导“从我做起”,通过自省,改变大学生自身的一些陋习,并在实践中改造自身,践履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而达到道德自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R]
[2]袁翔珠: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2002(9)
[3]林德发: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应对思考[J]情报2002(6)
[4]唐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关键词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对策
在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胡锦涛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悄然来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并且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工具和技术力量。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的媒体,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型产业,而且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文化交流、获出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条件和新机遇,但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1.1 网络为高校德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利用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传统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点,加之“多媒体”教学的感官刺激功能,可以创造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景,使受教育者感知的信息更为深刻、全面。其次,网络能对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网络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从而提高受教育者对各种纷繁复杂而又变幻莫测的信息的分析能力,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最后,网络使受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向网站进行咨询,获得其所需的知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1.2 网络虚拟性有利于了解到学生更为真实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由于高校学生是较高层次的主体,在网络环境中。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勿须直接面对教育者,使得他们可以在宽松的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针对一些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可以通过对其收集、整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1.3 网络有力地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现代化。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迫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网上工作的需要。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进一步扩大,交谈领域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参与式”与“引导选择式”转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适应这一转变,根据青年学生个体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等从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才能发展的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
1.4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丰富,传播更及时。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还可实现双向交流,克服了传统传播媒体的一些重大缺陷,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更丰富,特别是德育教育的最新信息能够及时与教育对象沟通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有利于加强形式、政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先进文明的同时,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感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首先,网络的开放属性造成信息多元化,加剧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突。网络信息多元造成的网络道德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多元信息当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有害的内容,必然会对大学生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污染与影响,进而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是多元信息必然带来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与现有的主导性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一切要比中国好”。
其次,网络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冲击,对部分学生的心理形成危害。对网络的过分痴迷会挤占大量的学习时间。降低大学生解读世界的认识能力,减弱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长期的“人机对话”会使大学生迷失情感自我,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和思想交流也容易被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疏远,甚至可能出现对现实中人际交往抗拒心理,个人也容易产生紧张、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症状,造成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
最后,网络中道德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的现象,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3 網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网络在功能上虽然有两重性,然而,它是21世纪非
常重要的工具,在各国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能否充分利用网络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同时,大学生是接受网络这一“第四媒体”速度最快、影响最新的一个特殊群体,所以网络不应该回避、也无法回避的。正确的态度,只能因势利导、兴利除弊。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的重要思想是高屋建瓯非常正确的。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重新审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问题,找准彻入点。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彻实解决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问题。
3.1 树立占领意识,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网文化阵地同任何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必然会乘虚而入。要充分认识网络发展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影响覆盖学校的整个育人环境;同时,网络又是意识形态斗争和校园稳定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占领网络制高点。
3.2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少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高校德育工作者首先不要视网络文化为异端邪说,而应该更新概念,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通过网上新闻、网上论坛等网上栏目,选择和整合优秀的德育资源,确定网上德育教育的内容,以达到高校网上德育资源的共享。以此为载体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少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增强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抵抗能力,在复杂的网络文化面前坚定信念、把握方向。
3.3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娱乐性强,互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一是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要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二是完善网络管理制度,积极掌握网络管理的主动权。积极倡导文明上网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让大学生做到不浏览、不复制、不传播有害信息;采取构建防火墙等措施,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让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园地和成才的基地。
3.4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如开设与网络道德教育有关的课程“网络论理学”,把网络道德有意识地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知识讲座、辅导报告、征文、论坛、辩论等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道德、法律层面上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积极倡导“从我做起”,通过自省,改变大学生自身的一些陋习,并在实践中改造自身,践履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而达到道德自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R]
[2]袁翔珠: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2002(9)
[3]林德发: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应对思考[J]情报2002(6)
[4]唐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