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少走弯路,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这种管理和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新生入学教育上,而应该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始末,以便让大学生珍惜在大学的时光,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真正的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 新形势;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社会的主体是人,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和被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努力使两者达到辩证的统一。管理过程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双向活动过程。作为管理者应主抓认识和塑造被管理者,作为被管理者应在管理者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并达到自我教育,从而实施接受管理和自我管理过程的有机结合,使被管理者将管理者所传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自身的思想品德结构中成为支配和控制自身思想和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即“内化”,实现由“管”到“理”,由“他律”到“自律”的飞跃。
1 为什么要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当今社会竞争几乎无处不在并会随着社会发展日趋激烈,各高校也进人了优胜劣态的行列中,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培养能为社会作贡献的有用人才,高校的各项制度和工作必须进行改革和加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保证。具有强有力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才能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抛开所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用丰富的知识接受未来社会的严峻考验,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实现未来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
2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差异性分析
2.1 思想品德较好.即关心政治又努力学习.即所谓“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应以指导为主。应赋予他们更多的主动权,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切的有利条件。
2.2 在学习上积极进取,但不关心政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即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管理,学习上应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指导;但在集体活动方面,应当采取积极引导的管理模式,使其树立参加集体活动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明确集体活动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义。
2.3 学习和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都一般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信念,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温暖和体贴.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同时应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思想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被动为主动。
2.4 为了混一张文凭而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性差,思想极不健康,缺乏最起码的道德意识,学习上得过且过。他们人数虽少,但影响极大,对他们应加大管理力度,而且需要和多部门的配合。稍有疏忽,有些就有可能滑向犯罪的边缘。
3 强化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模式
3.1 面向市场经济,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是高等学校为培养学生而实施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过程和日常的协调活动,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它应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一是实现培养目标。从目前人才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和实际使用情况与我们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差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循规蹈矩,而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必须面向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四有”新人服务。
3.2 面向市場经济,建立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在已往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只着眼于学生的行为,以行为规范为起点,也以行为规范为归宿,所起的作用也仅是为管理而管理不能实现大学管理的最终目标。面对市场经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以服务于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日常管理模式。随着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学分制的实行,班、年级和专业的概念必将随之而淡化,原先以院系、年级、班为教学和管理的系统,其功能将减退,甚至消失。学生平时各选各的课,虽同时入学,但可以不同时毕业,每人都有与旁人不同的课程表,同学之间很难有统一的集体活动时间。而学生公寓或宿舍,作为学生最经常、最稳定的聚集地,可作为有效的管理系统,并可用来开展各种活动。因此与传统的管理不同,就有必要建立以学生公寓或宿舍为基地的社区管理模式。
3.2.1 对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的独立组织体系。实行以学生宿舍为基地的社区管理模式,应加强宿舍区、楼、层、室的管理系统。它不仅有日常管理的功能,而且还有服务、协调、文化娱乐及育人的功能等。住在宿舍区的学生不分专业、年级和班,统一接受社区组织的管理。学生宿舍社区管理是一个新的管理和服务系统,它应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体系,可将学生的日常管理下作从院系里分离出来。在校一级,可设立学生宿舍社区管理办公室,根据学校规模和宿舍区的多寡,下设几个社区,区长、保卫系统负责人,可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担任,而有些机构则尽可能由学生负责。这样可精减干部队伍,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待遇,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部分工作由学生负责可为学生勤工助学提供岗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锻炼的舞台。
3.2.2 将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建成学校教育的反馈系统。在传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由于仅以被管理者的行为表现作为绩效评价的唯一依据,经常使教育和管理工作滞后,有背于人的思想行为渐进演变的规律,而且也不符合教育工作这一动态系统自身运行的要求。实行学分制以后,原来的年级、班级被打乱,其反馈系统也被打乱,这时规范和健全社区化管理,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反馈系统。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只有这样,学校才能通过收集有效可靠的信急,做出决策,把握趋势,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处于主动,做到从宏观上来导控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施。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巍;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艺术[J];药学教育;2006年03期
[2]傅君英;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5期;51-53
[3]张惠灵,周增尧;试论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素质要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176-177
关键词 新形势;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社会的主体是人,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和被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努力使两者达到辩证的统一。管理过程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双向活动过程。作为管理者应主抓认识和塑造被管理者,作为被管理者应在管理者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并达到自我教育,从而实施接受管理和自我管理过程的有机结合,使被管理者将管理者所传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自身的思想品德结构中成为支配和控制自身思想和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即“内化”,实现由“管”到“理”,由“他律”到“自律”的飞跃。
1 为什么要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当今社会竞争几乎无处不在并会随着社会发展日趋激烈,各高校也进人了优胜劣态的行列中,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培养能为社会作贡献的有用人才,高校的各项制度和工作必须进行改革和加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保证。具有强有力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才能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抛开所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用丰富的知识接受未来社会的严峻考验,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实现未来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
2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差异性分析
2.1 思想品德较好.即关心政治又努力学习.即所谓“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应以指导为主。应赋予他们更多的主动权,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切的有利条件。
2.2 在学习上积极进取,但不关心政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即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管理,学习上应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指导;但在集体活动方面,应当采取积极引导的管理模式,使其树立参加集体活动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明确集体活动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义。
2.3 学习和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都一般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信念,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温暖和体贴.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同时应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思想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被动为主动。
2.4 为了混一张文凭而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性差,思想极不健康,缺乏最起码的道德意识,学习上得过且过。他们人数虽少,但影响极大,对他们应加大管理力度,而且需要和多部门的配合。稍有疏忽,有些就有可能滑向犯罪的边缘。
3 强化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模式
3.1 面向市场经济,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是高等学校为培养学生而实施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过程和日常的协调活动,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它应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一是实现培养目标。从目前人才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和实际使用情况与我们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差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循规蹈矩,而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必须面向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四有”新人服务。
3.2 面向市場经济,建立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在已往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只着眼于学生的行为,以行为规范为起点,也以行为规范为归宿,所起的作用也仅是为管理而管理不能实现大学管理的最终目标。面对市场经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以服务于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日常管理模式。随着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学分制的实行,班、年级和专业的概念必将随之而淡化,原先以院系、年级、班为教学和管理的系统,其功能将减退,甚至消失。学生平时各选各的课,虽同时入学,但可以不同时毕业,每人都有与旁人不同的课程表,同学之间很难有统一的集体活动时间。而学生公寓或宿舍,作为学生最经常、最稳定的聚集地,可作为有效的管理系统,并可用来开展各种活动。因此与传统的管理不同,就有必要建立以学生公寓或宿舍为基地的社区管理模式。
3.2.1 对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的独立组织体系。实行以学生宿舍为基地的社区管理模式,应加强宿舍区、楼、层、室的管理系统。它不仅有日常管理的功能,而且还有服务、协调、文化娱乐及育人的功能等。住在宿舍区的学生不分专业、年级和班,统一接受社区组织的管理。学生宿舍社区管理是一个新的管理和服务系统,它应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体系,可将学生的日常管理下作从院系里分离出来。在校一级,可设立学生宿舍社区管理办公室,根据学校规模和宿舍区的多寡,下设几个社区,区长、保卫系统负责人,可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担任,而有些机构则尽可能由学生负责。这样可精减干部队伍,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待遇,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部分工作由学生负责可为学生勤工助学提供岗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锻炼的舞台。
3.2.2 将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建成学校教育的反馈系统。在传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由于仅以被管理者的行为表现作为绩效评价的唯一依据,经常使教育和管理工作滞后,有背于人的思想行为渐进演变的规律,而且也不符合教育工作这一动态系统自身运行的要求。实行学分制以后,原来的年级、班级被打乱,其反馈系统也被打乱,这时规范和健全社区化管理,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反馈系统。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只有这样,学校才能通过收集有效可靠的信急,做出决策,把握趋势,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处于主动,做到从宏观上来导控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施。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巍;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艺术[J];药学教育;2006年03期
[2]傅君英;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5期;51-53
[3]张惠灵,周增尧;试论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素质要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