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爱的教育 正心修身 职业道德素养 愿景
摘要: 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开拓者,要以博爱的情怀对待我们的学生,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正心修身,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时代的潮流中做一个“愿景”的描绘者。
【分类号】G641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曾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一堂,盧梭在《爱弥儿》一书中也提到过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把儿童交给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够使教育取得成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要以博爱的情怀对待我们的学生,端正的心思善待我们的工作,同时还应具有精深特别的教学技艺。
一、 心中有爱,眼中有情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师爱精神。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中之,能无悔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事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氛围,一种情感,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能潜移默化的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正如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冻结了的感情也能消融。”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负责。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提倡的真爱。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合理必要的惩罚,教育不仅要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还要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
爱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一名人名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师爱意味着关怀,师爱的光芒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教师的一个拥抱,一句贴心的问候,哪怕仅仅是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足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
二、 正心修身 德高为范
教师的职业比较特殊,很早教师就被比作蜡烛,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带给社会的效益并不直接。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在工作中相互协作,真诚相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曾子曾在《大学》的“正心修身”篇中谈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意,身有所愤恨,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为修身,在其正心。在这段话中主要是强调,如果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如果心思没有端正,思想不集中,看到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听到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吃了东西却不知道食物的味道,以上这些都是由于心思不正而造成,这就是说,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新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类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离不开关注教师的生命和生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因为教师总是主动地在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确立新的健康观,创设和谐的生命形态,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的重要内容。
三 、潜研博学 登高望远
最近我读到一本书,书名为《愿景》。书中谈到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将洞察力与策略相结合,描绘出独一无二的企业愿景。它指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是这样一个人:是他指出道路在哪里,是他举着火把,是他使我们所有的人看清了未来,整个企业都从这位领导者的热情中获得了力量。
当然教育是有别于企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独特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从单一的“教书匠”转变为新时期的新型“专家和心理学家”。
高素质教师首先应该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教师在教学中要严谨治学,锐意创新,诲人不倦。他必须要有出色且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艺术,但还应具备教学之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在生活中多读一些书,使自己头脑更加开放。如:《How to Think Like Leonardo》-- 如何像达芬奇一样思考,《What Are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Ancient World》-- 什么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等等。教数学的老师不防业余研究一点什么“猜想”之类的问题,教英语的老师研究一下“语言学”的真正含义。教师具有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和专业特长,不仅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热爱科学,不断进取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科学、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高素质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家”。素质教育同时又是个性教育,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与艺术。因此,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的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正如赞科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教育技巧,运用教育智慧,灵活地处理各种矛盾。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师生关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严格的监视下,学生会时时评价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把教育手段和教师的人格融为一体,用自身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我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努力成为时代潮流中“愿景”的描绘者。
参考文献
【1】 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7-01
摘要: 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开拓者,要以博爱的情怀对待我们的学生,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正心修身,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时代的潮流中做一个“愿景”的描绘者。
【分类号】G641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曾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一堂,盧梭在《爱弥儿》一书中也提到过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把儿童交给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够使教育取得成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要以博爱的情怀对待我们的学生,端正的心思善待我们的工作,同时还应具有精深特别的教学技艺。
一、 心中有爱,眼中有情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师爱精神。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中之,能无悔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事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氛围,一种情感,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能潜移默化的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正如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冻结了的感情也能消融。”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负责。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提倡的真爱。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合理必要的惩罚,教育不仅要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还要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
爱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一名人名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师爱意味着关怀,师爱的光芒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教师的一个拥抱,一句贴心的问候,哪怕仅仅是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足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
二、 正心修身 德高为范
教师的职业比较特殊,很早教师就被比作蜡烛,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带给社会的效益并不直接。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在工作中相互协作,真诚相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曾子曾在《大学》的“正心修身”篇中谈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意,身有所愤恨,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为修身,在其正心。在这段话中主要是强调,如果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如果心思没有端正,思想不集中,看到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听到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吃了东西却不知道食物的味道,以上这些都是由于心思不正而造成,这就是说,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新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类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离不开关注教师的生命和生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因为教师总是主动地在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确立新的健康观,创设和谐的生命形态,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的重要内容。
三 、潜研博学 登高望远
最近我读到一本书,书名为《愿景》。书中谈到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将洞察力与策略相结合,描绘出独一无二的企业愿景。它指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是这样一个人:是他指出道路在哪里,是他举着火把,是他使我们所有的人看清了未来,整个企业都从这位领导者的热情中获得了力量。
当然教育是有别于企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独特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从单一的“教书匠”转变为新时期的新型“专家和心理学家”。
高素质教师首先应该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教师在教学中要严谨治学,锐意创新,诲人不倦。他必须要有出色且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艺术,但还应具备教学之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在生活中多读一些书,使自己头脑更加开放。如:《How to Think Like Leonardo》-- 如何像达芬奇一样思考,《What Are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Ancient World》-- 什么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等等。教数学的老师不防业余研究一点什么“猜想”之类的问题,教英语的老师研究一下“语言学”的真正含义。教师具有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和专业特长,不仅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热爱科学,不断进取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科学、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高素质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家”。素质教育同时又是个性教育,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与艺术。因此,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的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正如赞科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教育技巧,运用教育智慧,灵活地处理各种矛盾。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师生关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严格的监视下,学生会时时评价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把教育手段和教师的人格融为一体,用自身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我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努力成为时代潮流中“愿景”的描绘者。
参考文献
【1】 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