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欢歌家乡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doochild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各种面貌,从而写出一篇感人的家乡美文,我将此次写作公开课变成了一次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并给这次活动定名为:“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美丽家乡,美丽益阳。
  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到自己熟悉的家乡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拍下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看一看家乡有多美,增强对家乡的感情。再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形式,从历史、地理、文化、民俗、传说、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寻找跟家乡有关的各种知识,增加对家乡各个方面的了解。然后结合书中对本次写作的要求提示,想一想什么内容可以写到家乡作文中来。学生笔下可以描绘的家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样起来。学生从全面的角度对家乡进行观察,在表达中说出、写出家乡的“不一样”,形成有个性的表达;在发现中寻找家乡的美,升腾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堂公开课在教学比武中获第一名。
  我个人觉得,这堂课体现了这么几个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语文大课堂观
  这是这么多年教学课改中我特别坚持的理念。“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语文老师除了把握好课堂四十五分钟之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使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课内于课外是语文能力起飞的“双翼”,它们相辅相成,无主次之分。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四十五分钟,不局限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应大胆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作业堆;应奔向图书馆,奔向大自然,奔向广阔天地,体味多彩生活,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家乡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他们更能找到美点、亮点,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学生在校学习而言,有助于真正有效地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从长远看,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都有莫大好处。
  二、重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形的关键时期,利用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学科的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至关重要。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德育教育内容丰富,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之中,围绕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展活动,获得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尤其是对生活的家乡的热爱和赞美。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坚持了“学生中心”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要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要让学生“三动”:身动、心动、神动。这堂课的设计、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拍摄照片,寻找与家乡有关的各种历史、文化、地理、民俗等知识,思考可以写作的内容、感悟动情的美点,所有活动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加之内容又是学生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家乡,因此学生兴趣盎然,都有可说、可写的内容,不再咬笔杆子。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对感兴趣的事物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于抓住特征,并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方面的对比、类比和综合,从而加深对观察对象的感知、理解和领悟。开展这次活动,在实现它自身教育价值的同时,也是为写作和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和情境。学生有了具体的、亲历的活动,便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也好起来。
  四、注重教、学、写三位一体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几个环节:说不一样、写不一样;景中融情,情景交融,这是平时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坚持的原则,避免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假、大、空”,要求学生睁大自己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经历,从而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文章中渗透的情感,也是写作的灵魂所在。真实、情感相结合,就一定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这堂课实现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双赢。我感慨颇多,学生受益匪浅。
  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各种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对家乡的感情更深。生活就是学生写作的最佳源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用一双发现的眼睛看世界,寻找更多的写作素材,用真、善、美去感悟世界,或许这就是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带着这番深情,我相信学生将会把家乡描绘得更美,建设得更富饶。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体现它。因为语文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她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由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去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从备课,上课一直到课下的批改作业,时时刻刻体现人文精神,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备课时不仅参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  参透教材对一个有着扎实专业知识的语文老师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再加上科学的发展,高科技已经进入教育领域,教师
期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初中语文新教材也注重了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积累,每单元都有诗词诵读,力图通过长期的吟诵、累积来丰厚学生的古文学底蕴。但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可见,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种载体,一座桥梁,是引导学生走向语言百花园的魔针,是点化学生思维的魔杖。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
期刊
语文课是很多学生颇感头疼和伤脑的事情,对多数语文教师而言,也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收效,甚至从教多年,越教越无头绪,没有好的方法。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有重要影响;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也影响颇深。为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继续发展,必须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及进行相关的研究,认
期刊
最近两年来,在“轻负高效”成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也在积极地探索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经过两年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渐渐明白: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而追问又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可以通过“追问”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以“追问”引路搭桥,突破重难点  虽然对“有效课堂”的评价指标有
期刊
教学反思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批判性地考虑自己教学行为,表现、效果,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评价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批判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有效性的过程。它实质上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教学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
期刊
我,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倍感教师责任的重大。当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向我袭来时,我就像一条可怜的小鱼,在茫茫的大海里不知何去何从。刚摸着点语文教学思路的我,只好又借阅相关的杂志图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我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反思中不断的摸索尝试。下面是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那就是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教材当天空,让学生的思维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也都非常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朗读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病,如朗读时“多字、漏字”; “一字一顿”速度过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出发,一上课就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形成进攻型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
期刊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面对这样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我们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领略小石潭的美景,体会柳宗元的感情呢?我在教学中尝试从“读——画——写——音乐”这几个环节入手,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让学生在赏景品情中“走”进了小石潭。  一、在“读”中走进小石潭  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