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土地执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尽管我国土地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地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执法方面。本文通过对地方土地法制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地方 土地违法 问题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土地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目前的土地法律、法规及规章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框架,其内容包括宪法中的规定,土地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规章等。地方在土地的执法方面越来越起到突出的作用,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速度的日益加快,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在土地关系中的反映也日趋复杂,各地经济建设项目增多,特别是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城市建设以及国家能源、交通、通讯等设施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增大,有些政府以"发展是第一要务"为理由,不惜违反国家的土地法律和政策,在执法上凸显出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和正在制约着地方的土地法制建设。本文通过对部分省份和地区的土地执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他们共同的不足之处及原因,希望能够对今后地方的法制建设有所帮助。
  一、地方政府在土地执法上存在的不足
  地方土地法制建设不仅在立法上存在漏洞,在执行过程中有着着许多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巧立名目,变相圈占土地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项目的名称上做文章,变相圈占土地,看似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乃借此大发土地横财:一是以"基地"、"密集区"等为名,变相设立"开发区"圈地招商,部分已被撤销的开发区,也通过变更名称重新"复活",例如河南省尉氏县在开发区清理整顿期间,将原来的开发区更名为"工业基地"继续征地招商;二是以党政机关搬迁为名,进行城市扩张,希望以此拉大城市骨架,筹集建设资金。由于党政机关搬迁和城市扩张,大量耕地被征用,政府还通过招商引资,对农民的住址进行"城中村"改造,农民不但失去土地还要失去家园;三是部分地区以旅游开发为掩护从事高档住宅开发,规避宏观调控,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投资商开发旅游,将房地产开发内容当成招商"卖点",而这些所谓的卖点都是以征用大量耕地为代价的。①
  (二)虚假招拍挂,违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2002年7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旨在取消经营性土地的协议出让;《物权法》第137条第二款规定:"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經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强制性推行经营性土地的市场出让方式,旨在实现土地出让在"阳光下操作"。在协议出让方式被明令取缔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使自己"中意"的企业以较低的价格竞得土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量体裁衣"的方式设置招拍挂门槛,从而排除其他潜在竞买者的竞争。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暗中返还出让金的方式,保证与预先选定的开发商成交。江西南昌出让了一宗土地,挂牌的底价是46万元,实际成交时只有27万元,缺口部分则有政府补贴。
  (三)"以租代征"的方式,违反,违规占用大量耕地甚至基本农田
  自从中央提出了国家耕地红线的硬性指标后,土地的征收、农转用手续的办理比以前更加严格。为了规避严格的土地征收和农转用审批手续,同时又不突破国家每年下达的强制性用地计划指标,一些地方政府便想出了绕开征地审批和计划控制"障碍"的高招--以租代征。
  (四)地方政府默许企业违法占地,违法审批土地使用权,帮助企业规避法律
  以江苏省为例,从2005-2007年三年间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就发现大量土地违法处罚落实到非法占地者身上。表面上看似合乎逻辑,因为他们是直接占地、进行施工建设的具体行为人,事实上,从调研资料显示,全省范围内大量非法占地单位在未办理任何用地手续就开工建设的违法行为,其中90%以上都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单位。他们一般是在地方政府承诺土地供应等优惠条件下,来进行投资建设,跟地方政府都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合约,并约定了土地的供应方式、金额、位置及面积等。如扬州某电子有限公司与泾河镇镇政府签订协议,该公司以2万元/亩的价格支付给镇政府,镇政府将曹坝村10亩耕地转让给该公司,用地手续由镇政府负责办理,并收取了鑫辉公司20万元作为办理用地手续的费用。像这种方式进行非法批地的用地行为,近两年在江苏省内较为普遍。从随机抽取的扬中地区某县2005年违法用地查处和补办手续资料来看,全县2005年共查处违法用地并补办用地手续46宗,涉及农用地总面积1590.05亩,其中耕地面积达1404.48亩,全部都属于村、镇及以上一级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土地违法,即招商引资中承诺为企业全权办理用地手续而又无法兑现被查处后的土地违法案件。②
  二、地方土地法制建设在前进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不完善
  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存在着体制上的不完善。体制上的不完善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给犯法者以违法的可能性。目前,许多土地违法案件中都有政府的影子,甚至就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体制不完善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土地管理部门的垂直管理体制与我国现实国情的矛盾。在机制上,我国土地资源的整体规划集中在国家,也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对全国的土地资源进行宏观的调控,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在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实施省以下垂直管理。虽然如此,但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地方土地管理部门主要领导人的人事任免权在本级地方政府。因此,地方土地管理部门不得不完全听命于本级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的规划管制、计划控制、用地审批等管理措施的落实受到严重干扰。而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追求面子工程,重视短期发展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在惩处不严的侥幸心理的影响下,往往就会钻法律的空子,这样,地方政府参与的土地违法行为就出现了。③
  (二)经济利益驱使是根本动力
  依照违法主体的不同,其经济利益的驱使动因也不同。首先,对于个人或集体而言,往往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攫取更高的收益。土地违法者对于土地违法与否也存在着博弈。其中的一方是违法成本,另一方是违法后所带来的收益。在违法者的权衡下,违法的成本如果低于违法收益,违法行为便很容易发生;而反之则不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其次,对于政府而言,则主要是为了使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优先考虑的是发展本地经济(省级政府也是如此),往往缺乏宏观的考虑,也就不惜以牺牲土地为代价来获得地方经济的发展。④
  (三)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大
  主要体现在执法方面,土地法规处罚偏宽,不能给违法者以震慑。即处罚力度不够,违法者有恃无恐。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惩戒违法主体以防违法主体再犯。一旦处罚力度不足以起到警戒作用时,处罚结果对违法主体的教育、对潜在违法主体的警示就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只会刺激潜在土地违法行为的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对于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理不能坚持原则,往往以罚代法,敷衍了事,以批评、罚款、补办手续等方式来处理,甚至只处理事不处理人,对土地违法行为主体产生不了警戒作用,有时反而助长了违法者的违法心理。
  三、治理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
  要解决土地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和周期性大量出现的问题,不能再走治理-反复-再治理-再反复的老路了,必须采取治本之策,从体制、机制、法制等方面入手,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从源头上加以解决。
  (一).严惩违法行为,改革处罚体制。
  一要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对非法批地和暗中支持导致土地被违法占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导干部,要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公开调查、公开处罚、公开追究和公开曝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集中向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移送一批土地违法案件,对土地违法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二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多种处罚形式结合。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民事和刑事处罚措施都有多种,如行政处罚有财产罚、行为罚和申诫罚;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等;刑事责任的主要承担形式是服刑、罚款等。
  (二)完善土地征收的法律制度
  征地的低成本和出让土地的高收入,使得随意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滥占耕地的违法行为愈演愈烈,征地、圈地已然成为聚财敛富的手段和途径。目前,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仅仅只能维持农民原有的生活水平,而事实上,许多地方给予的征地补偿费连农民原有的生活水平都保障不了。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一亩三分地",当花尽了那些微薄的补助费后,没有更多生存技能的他们就失去了维持生存、实现长远发展的能力。
  规避土地征收与出让中存在的这种"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制度。一方面强化对土地征收合法性的落实,公共利益原则必须切实贯彻,不能混淆土地征收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正确区分行政权力及市场在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中的配置功能。另一方面完善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提高征地成本。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征地中的价格"剪刀差",已经从农民身上拿走了大约20000亿元。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补偿,不仅仅是从量上保障被征地者的权益,而且作为土地征收的构成要件,没有有效的补偿就不能征收,也是确保土地征收合法性的一个关键因素。⑤
  (三)改革相关财税体制
  1.限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权力。要从源头上控制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必须对地方政府处置土地出让金的权力进行限制。通过建立土地出让金收支专户,使土地出让金全额进入地方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土地出让金的分配方面,必须先足额安排支付征地农民补偿和社会保障资金,结余资金应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以及廉租住房建设和完善国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从而杜绝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保证土地出让金是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2.开征不动产年增殖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税制,加大对建设用地取得和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力度。"对不动产收取年增殖税。利用经济杠杆约束用地单位多占地、占好地的现象,促进用地单位集约用地,缓解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建设用地指标吃紧的状况。对不动产收取年增殖税,改变了目前地方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工商业税收的现状,使地方政府能够从土地的交易和级差收益的上涨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必将改变地方政府大量卖地的短期行为。
  (四).加强对土地法律和土地法学的宣传。
  加强对土地法律和土地法学的宣传能提高民众的素质,提高民众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关注度,从而给土地违法行为施加民众压力。只要我们从根本上处理好了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关系问题,把经济发展真正引导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并且完善健全土地管理的体系,使得土地管理部门的功能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同时健全土地管理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察力度,严惩土地违法行为。土地违法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便会大大降低。
  注释:
  ①王芳.地方政府土地违法新动向及其规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4):67-69.
  ②张梦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绩效分析及政策选择[J].国土资源, 2008(11):44-46.
  ③曹霄琪.浅析土地违法行为原因及治理对策[J].高管参考,5-6.
  ④曹霄琪.浅析土地违法行为原因及治理对策[J].高管参考,5-6.
  ⑤朱志勇.实质性地方立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高苗 女 汉族 1987年8月 湖北省天门市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510006 法律硕士;第二作者:韩锐 男 汉族 1986年5月 吉林省吉林市 东莞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流動性风险是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流动性风险问题并且尽快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本文主要总结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两大流动性监管指标入手对我国未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管理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人们越来越
期刊
摘 要:现代企业兴衰存亡的事实表明,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伴随着公司治理演变,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处在不断变革之中。内部审计机制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主要揭示内部审计的属性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指出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是董事会及其所
期刊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的重要人物陈独秀,其社会主义思想日渐被人重视。陈独秀没有什么泾渭分明的思想时期,但我们为了研究论述的方便,特采用时间和空间两条轴线,即以陈独秀的一生活动轨迹为纵向时间轴线,以陈独秀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人物事件交往为横向空间轴线,立体地分析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转变的过程和实质。  一、早年启蒙时期--汝南晨鸡先鸣,反清斗士觉醒。  18
期刊
摘 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必须认清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天然联系;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发展,使党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关键词:传统文化;理论创新;三件大事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庆之日。抚今追昔,可以说一部中国共
期刊
摘 要:马克思认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颠覆旧社会私有制为主的社会关系,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这才是人类幸福的理想形态。在那里,人成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幸福的最本质要求。  关键词:人类幸福;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存在的私有制社会关系深恶痛绝,深刻批判私有制下的阶级对立,旧的分工和分配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
期刊
摘 要:發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之间在If 条件句用法上是否存在差异,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if 条件句上所犯的错误进行分类并给予说明。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相对于母语使用者而言,过度使用了if条件句。此外,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容易在if 条件句中犯错误。  关键词:中国学习者;if条件句;错误分析    The Error Analysis on if-conditional  Abstr
期刊
摘 要: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货币价值的总体水平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国内物价上涨通常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而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最终导致汇价下跌。反之亦然。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幅度上扬,出现了不同于经济学经典理论的特征。本文旨在分析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现象及国际、国内双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流动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统治者视"刑德"为治国之"二柄",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繁荣,为此统治者们都会制订相应的法律制度来加以规范。这样,中国古代市场管理立法便随之而生,并且随着生产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在中国历史上,市场管理立法更能反映出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政治乃至文化的发展状况。古代市场管理立法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对封建时期商品经济的市场化的管理,它极力
期刊
摘 要:委婉語是一个人类语言和社会中常见且长期存在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本文试对两种语言中的死亡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这种语言现象下的深层文化底蕴。熟悉了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内涵的目的是使得跨文化交流的通畅。很好的掌握死亡委婉语会帮助人们了解别国的文化且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文化;差异    Abstract: Euphemism is a common and long-
期刊
摘 要:抢劫罪和强奸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手段都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但相同的表述,其实质的内容和范围是不一样的。抢劫罪暴力手段的上限可以包括故意杀人,而强奸罪的暴力上限不包括故意杀人;抢劫罪的胁迫只能是暴力胁迫并且具有实施的当场性,而强奸罪的胁迫手段内容多种多样,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在时间上也具有不确定性;在抢劫罪中,"其他方式"所造成的"不知反抗"的状态,必须是有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