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探究,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设条件 主动学习 提高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段话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指出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精神。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题材。在教学中,我总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创设情境。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学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促进探究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内容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有现实意义,会让学生感觉佷辛切,学起来不会有太多的距离,学习的情感性与认知效率就提高了。
在教学《分类》是,情景图是妈妈带孩子去商店买玩具。这一情景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这样的设计:新课前一天给学生交待任务,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到附近商场(或小卖店)去做调查、访问、看一看商店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可以请教父母、售货员阿姨),看谁记得准、做得好。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组内汇报、小组交流,启发孩子自己解决"怎么摆放"与"为什么这样摆放"的问题,让他们发现分类的好处。然后我又让他们用分类的知识去整理书包、图书角,这样的设计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能全面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平时的家庭作业中,我都是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提数学问题。这样练习的设计,不仅把课内所学灵活向课外扩展,也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数学能力。
三、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学习效果也存在差异。教师必须根据各个学生具体的状况,进行有机小组组合。这样化班为组,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学习时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共同研究,互相折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学"圆的周长"我让学生先同桌合作量出自己手中圆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再把量出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也记录下来,然后四个人小组讨论:通过测量与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最后都明白了什么叫圆周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考虑问题不全面。从而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从评价方式体验,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鼓励性可以让学生更大胆、更自主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动力。以前的数学教材比较强调一种比较统一的结论,在小学阶段计算的方法上更是强调这一点。但在新教材中,计算方法可以多样化,一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9加几的计算时,在新教材中,首先出示的是一幅运动会的场景图:在运动场的一角,有几个小朋友在为其他同学准备饮料,箱子里还有9盒饮料,箱子外面有4盒,一个孩子在问,"还有多少盒?"旁边的孩子七嘴八舌在进行计算。我让学生先看图,再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还有多少盒呢?让学生自己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有几种列式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这样学生思维空间被拓宽了,不同的学生说出不同列式和计算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评价中,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我都给予表扬并奖一面红旗。如讲得更有道理、与众不同的就奖一个红星,并给学生习惯好的奖一个"笑脸"。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特别是有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进步更大了。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获得成功并不是难事。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探究,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设条件 主动学习 提高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段话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指出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精神。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题材。在教学中,我总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创设情境。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学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促进探究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内容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有现实意义,会让学生感觉佷辛切,学起来不会有太多的距离,学习的情感性与认知效率就提高了。
在教学《分类》是,情景图是妈妈带孩子去商店买玩具。这一情景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这样的设计:新课前一天给学生交待任务,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到附近商场(或小卖店)去做调查、访问、看一看商店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可以请教父母、售货员阿姨),看谁记得准、做得好。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组内汇报、小组交流,启发孩子自己解决"怎么摆放"与"为什么这样摆放"的问题,让他们发现分类的好处。然后我又让他们用分类的知识去整理书包、图书角,这样的设计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能全面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平时的家庭作业中,我都是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提数学问题。这样练习的设计,不仅把课内所学灵活向课外扩展,也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数学能力。
三、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学习效果也存在差异。教师必须根据各个学生具体的状况,进行有机小组组合。这样化班为组,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学习时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共同研究,互相折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学"圆的周长"我让学生先同桌合作量出自己手中圆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再把量出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也记录下来,然后四个人小组讨论:通过测量与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最后都明白了什么叫圆周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考虑问题不全面。从而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从评价方式体验,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鼓励性可以让学生更大胆、更自主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动力。以前的数学教材比较强调一种比较统一的结论,在小学阶段计算的方法上更是强调这一点。但在新教材中,计算方法可以多样化,一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9加几的计算时,在新教材中,首先出示的是一幅运动会的场景图:在运动场的一角,有几个小朋友在为其他同学准备饮料,箱子里还有9盒饮料,箱子外面有4盒,一个孩子在问,"还有多少盒?"旁边的孩子七嘴八舌在进行计算。我让学生先看图,再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还有多少盒呢?让学生自己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有几种列式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这样学生思维空间被拓宽了,不同的学生说出不同列式和计算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评价中,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我都给予表扬并奖一面红旗。如讲得更有道理、与众不同的就奖一个红星,并给学生习惯好的奖一个"笑脸"。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特别是有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进步更大了。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获得成功并不是难事。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探究,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